图书介绍

支付理论与实务 支付经济学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支付理论与实务 支付经济学探索
  • 杨道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7749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支付方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支付理论与实务 支付经济学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支付的基本概念1

一、什么是支付1

二、支付的种类2

三、支付的主要特征5

第二节 支付经济学的概念6

一、什么是支付经济学6

二、支付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7

第三节 支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9

一、研究对象9

二、研究方法10

三、研究内容10

第四节 支付经济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11

一、支付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区别与联系11

二、支付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12

第二章 支付需求与供给13

第一节 支付需求13

一、支付需求的概念13

二、支付需求分析14

三、支付需求的特征21

四、影响支付需求的因素23

五、支付需求市场主体分析25

六、支付市场需求分析指标29

第二节 支付供给30

一、支付供给的概念30

二、支付供给的影响因素31

三、支付供给主体34

四、支付服务供给的特点44

第三节 支付需求与支付供给平衡46

一、支付需求弹性分析46

二、支付供给弹性分析48

三、支付供给与需求均衡分析50

第三章 支付与支付体系54

第一节 支付和支付活动54

一、支付的概念54

二、支付的主体与客体56

三、支付活动的特点58

四、清算与结算的区别59

五、支付原则60

六、支付的作用62

七、支付管理63

第二节 支付体系64

一、支付体系的概念64

二、支付服务组织64

三、支付工具65

四、支付系统66

五、支付账户67

六、支付监督管理67

七、支付体系的法规制度67

第四章 支付账户69

第一节 账户与账户体系69

一、账户的概念69

二、账户的分类70

三、支付账户的生命周期与价值73

四、账户体系74

第二节 银行账户75

一、银行账户的概念75

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75

三、个人储蓄存款账户80

四、外汇账户81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账户84

一、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概念84

二、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演进及主要作用85

三、第三方支付账户对市场形态的影响87

四、第三方支付账户的主要运行模式88

第四节 支付账户的管理91

一、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主体91

二、商业银行对结算账户的管理91

三、开户许可证的管理92

四、违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的处罚92

第五章 支付工具(上)94

第一节 支付工具概述94

一、支付工具的概念94

二、支付工具的种类94

第二节 现金支付工具96

一、现金的概念96

二、现金的使用范围97

三、我国的现金货币发行制度98

四、我国的货币发行史简介99

第三节 票据支付工具102

一、票据的概念102

二、票据的性质104

三、票据的种类105

四、票据的功能108

五、票据的基本法律关系108

六、我国票据支付工具的发展历程111

第四节 票据电子化113

一、票据电子化的概念113

二、电子化是票据业务发展的方向114

三、我国票据电子化处理的现状115

第五节 电子支票118

一、电子支票的概念118

二、电子支票的产生118

三、电子支票的属性122

四、电子支票交易的程序123

五、电子支票的优缺点123

六、电子支票支付的安全性要求124

第六章 支付工具(下)125

第一节 银行卡125

一、银行卡的概念125

二、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126

三、银行卡的种类133

四、银行卡的性质与功能135

五、银行卡交易的参与主体138

六、信用卡交易的相关概念141

七、银行卡交易的基本业务流程144

八、银行卡交易的主要类型148

九、银行卡业务风险和防范149

第二节 智能卡151

一、智能卡的概念151

二、智能卡的产生与发展151

三、智能卡的结构与工作过程152

四、智能卡的类型与应用153

五、智能卡标准154

第三节 电子现金155

一、电子现金的概念155

二、电子现金的特点157

三、电子现金支付业务158

第七章 支付方式160

第一节 支付方式的概念160

一、支付方式的概念160

二、支付方式的分类162

第二节 支付方式的基本属性169

一、社会普遍接受性169

二、便利性169

三、安全性170

四、可靠性170

五、法律制度的保证性171

第三节 支付方式的演变171

一、商品支付阶段172

二、货币支付阶段172

三、票据支付阶段174

四、电子支付阶段174

第四节 支付方式与支付工具175

第八章 支付系统179

第一节 支付系统的概念179

第二节 支付系统的分类181

一、按支付理论对支付系统分类181

二、按支付实践对支付系统分类187

第三节 支付系统的基本特征189

一、所有权和准入政策190

二、中央银行是否对系统参与者提供日间信贷190

三、报文信息流结构191

四、排队安排194

五、中央银行账户结构197

六、和其他系统的关系198

第四节 支付系统的运作原理198

一、支付的产生过程199

二、支付过程200

三、清算和结算的组织机构204

第五节 中央银行在支付系统中的作用206

一、在清算和结算中的作用206

二、监督作用208

第九章 我国的支付系统210

第一节 我国支付系统的发展历程210

一、以现金支付和转账结算为主的手工联行时期210

二、探索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时期211

三、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初期212

四、我国第一代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时期214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基本结构216

一、我国支付系统的层级216

二、我国支付系统的参与者221

三、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主要功能222

第三节 中国的第二代支付系统224

一、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25

二、第二代支付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226

三、第二代支付系统的总体架构228

四、系统的参与者231

五、系统建设实施计划233

第四节 中国支付系统的流动性管理234

一、清算排队机制235

二、大额清算排队撮合机制236

三、自动质押融资236

四、日间透支237

五、“资金池”管理238

六、清算窗口管理239

七、日终自动拆借240

八、流动性查询241

九、风险预警与监控241

第十章 支付风险管理243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243

一、风险的概念243

二、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244

第二节 支付风险管理244

一、支付风险的概念244

二、支付体系运作的主要风险246

三、支付体系风险的性质及其原因247

四、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办法248

第十一章 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256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256

一、消费者权益的概念256

二、消费者基本权利的提出与内容257

第二节 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259

一、支付消费者的基本概念259

二、支付消费者的主要权利259

三、支付消费者的其他权利264

四、支付消费者的主要义务264

第三节 支付服务商的主要义务264

一、维护支付账户信息的义务264

二、客户申请挂失与解挂265

三、银行协助有权机关执行账户查询、冻结、解冻和扣划266

四、保留和继承270

五、存款人长期不动户271

第四节 权益与常见纠纷272

一、储蓄存款人的权利与权益272

二、银行卡业务权益与常见的纠纷274

三、个人支付结算业务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纠纷275

四、代收代付业务权益与常见纠纷275

第五节 支付服务消费者权利与权益276

一、网银支付276

二、自助设备支付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与权益277

第六节 支付消费者维权手段与路径279

一、自主协商解决279

二、投诉处理280

三、诉讼与仲裁282

第十二章 支付体系的监督管理286

第一节 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概念及必要性286

一、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概念286

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必要性287

第二节 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目标与原则289

一、支付体系监管的目标289

二、监管的原则291

第三节 支付监管的国际标准294

一、《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295

二、《证券结算系统建议》296

三、《中央对手建议》297

第四节 支付监管的手段299

一、监测299

二、评估299

三、引发变革300

第五节 我国支付体系的监督管理实践301

一、初步建立了支付监督管理的法律体系301

二、基本构建了监督管理的体制框架301

三、建立完善了支付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301

四、增强了监督管理的透明度302

五、明确了对支付市场的监督管理取向302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