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486734.jpg)
- 王世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044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1
一、分析化学的范畴、方法及任务1
二、仪器分析的范畴、方法及任务2
第二节 分析仪器的类型及其信号表达方式2
一、分析仪器的主要分类2
二、分析仪器信号的表达方式2
第三节 分析仪器的方法建立及重要组成部分构成3
一、分析方法(方案)构建3
二、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3
第四节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5
第2章 光谱法导论9
第一节 概述9
第二节 光与物质的作用原理9
一、光的波、粒二相性10
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1
三、光谱及光谱分类13
第三节 基本光学单元14
一、光源14
二、分光器件14
三、吸收池18
四、检测器18
第四节 光吸收定律21
一、比尔定律原理21
二、比尔定律中名词的意义及单位22
三、比尔定律吸收光谱曲线表征23
四、比尔定律的偏离影响24
五、光度测量的误差26
第3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8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28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分类28
二、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的异同点29
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29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29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29
二、吸收曲线31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方式31
第三节 紫外-可见光光谱仪39
一、仪器基本组成39
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类型40
三、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的基本功能和进展41
第四节 仪器操作中影响准确度因素及校正方法42
第五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与案例45
一、定性分析45
二、定量分析46
三、光谱法的应用案例48
第4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52
第一节 概述52
第二节 红外光谱基本概念53
一、红外光谱的产生和划分53
二、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53
三、分子振动类型54
第三节 傅里叶红外光谱55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55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基本原理55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点57
第四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58
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58
二、主要部件58
第五节 红外光谱样品制备技术61
一、气态样品制备技术61
二、液态样品制备技术61
三、固态样品制备技术62
四、衰减全反射技术63
第六节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64
一、红外光谱中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64
二、红外光谱图谱基本解析程序70
三、红外光谱案例分析73
第七节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75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75
二、漫反射技术76
三、近红外光谱数据收集要求77
四、近红外光谱法分析模型建立要求77
五、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78
第5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80
第一节 概述80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81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共振吸收原理81
二、原子吸收锐线光源发射线82
三、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关系82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83
一、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结构83
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主要部件84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的定量94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消除方法96
一、电离干扰96
二、物理干扰96
三、化学干扰96
四、光谱干扰97
第六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97
一、原子荧光基本原理98
二、原子荧光光谱仪组成结构99
第七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样品处理99
第八节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101
第6章 发射光谱法107
第一节 概述107
第二节 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108
一、火焰光源108
二、电弧电源109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109
第三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111
第四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主要工作参数及定量分析114
一、主要工作参数114
二、定量分析方法114
第五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的干扰问题114
一、基体干扰114
二、光谱干扰115
第六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和其他分析技术的比较115
第七节 发射光谱法的应用案例117
一、水质分析117
二、污泥分析117
三、生物样品分析118
第7章 荧光光谱法119
第一节 概述119
第二节 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19
一、荧光的产生119
二、荧光与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122
三、荧光参数的设定123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128
一、仪器基本组成结构128
二、仪器主要部件功能部件128
第四节 荧光光谱分析129
一、二维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130
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136
第五节 荧光光谱分析的干扰因素139
一、化学溶剂的影响139
二、荧光污染139
三、稀溶液的分析干扰139
四、温度影响140
五、酸度影响140
六、荧光淬灭141
七、光散射141
第8章 色谱法导论143
第一节 概述143
第二节 色谱法分类143
第三节 色谱分离原理及色谱图145
一、色谱分离原理145
二、色谱图和主要参数145
三、分配系数147
第四节 色谱法的基本理论148
一、塔板理论148
二、速率理论149
第五节 色谱分离主要影响因素150
一、色谱分离的影响150
二、色谱分析时间的影响151
第六节 色谱定性定量分析151
一、定性分析151
二、定量分析153
第9章 气相色谱法156
第一节 概述156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156
一、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结构156
二、仪器主要功能单元157
三、仪器操作程序158
第三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159
一、气-固色谱固定相159
二、气-液色谱固定相159
第四节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160
第五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163
一、色谱柱的选择163
二、载气的选择163
三、柱温的选择164
第六节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164
一、定性分析164
二、定量分析164
第七节 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样品制备技术165
一、溶剂萃取165
二、液相微萃取166
三、固相萃取166
四、固相微萃取166
五、加速溶剂萃取166
第八节 样品衍生化技术166
第九节 顶空分析技术167
第十节 气相色谱配套技术167
一、多维气相色谱技术167
二、快速气相色谱技术167
第十一节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案例168
第10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170
第一节 概述170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171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171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原理特征171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175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固定相175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固定相176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177
四、空间排阻色谱法固定相177
五、整体柱177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178
一、流动相使用基本要求178
二、流动相的选择179
三、梯度洗脱技术要求180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181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181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功能单元182
三、液相色谱检测器185
四、仪器操作程序应用案例190
第六节 液相色谱法分离方法的选择193
第七节 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194
一、柱前衍生及特点194
二、柱后衍生及特点195
三、氨基酸分析196
第八节 液相色谱应用案例197
一、在食品成分分析中的应用197
二、在添加剂分析中的应用案例199
三、在农药和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案例200
第11章 薄层色谱法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一、薄层色谱法特点202
二、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差异性203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203
一、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及表征203
二、薄层色谱常用固定相204
三、薄层板制备207
四、薄层点样208
五、薄层展开209
六、展开剂的选择212
七、定位检测214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的定性定量方法215
一、薄层色谱的定性215
二、薄层色谱的定量216
三、定量分析的扫描方式217
四、扫描方式及光束大小的选择218
五、外标法、内标法定量219
第四节 薄层扫描仪219
第五节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案例221
一、果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221
二、薄层色谱法鉴别南五味子222
第12章 质谱法223
第一节 概述223
第二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224
第三节 质谱仪225
一、进样系统225
二、离子源227
三、质量分析器230
四、检测器和记录系统234
五、真空系统234
第四节 质谱及其离子峰的类型235
一、质谱的表示方法235
二、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表征意义235
三、质谱图中主要离子峰的类型236
四、质谱中的断裂方式及一般规律238
第五节 质谱技术的应用239
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239
二、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240
三、质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242
第13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244
第一节 概述244
第二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44
一、原子核自旋与磁矩244
二、核磁共振条件245
三、饱和与弛豫247
四、宏观磁化矢量248
第三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249
第四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特征和化学结构分析251
一、核磁共振中的化学位移251
二、核磁共振中的化学位移表征252
三、核磁共振中的自旋耦合253
四、核磁共振谱的积分曲线256
第五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测定256
第六节 13C核磁共振257
一、13C化学位移258
二、自旋去耦和NOE效应259
三、13C去耦方法259
第七节 核磁共振法图谱解析应用案例261
第14章 毛细管电泳法266
第一节 概述266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原理结构267
一、基本概念267
二、毛细管电泳仪的结构组成267
三、毛细管电泳的工作原理269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271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271
二、毛细管凝胶电泳274
三、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275
四、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277
五、毛细管等速电泳278
第四节 毛细管电泳检测器279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技术应用案例281
第15章 热分析法287
第一节 概述287
一、热分析法含义与特点287
二、热分析法的发展288
第二节 热分析法基本组成结构288
第三节 差热分析法289
一、差热分析法工作原理289
二、差热分析仪的组成290
三、差热分析法的应用范围291
第四节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291
一、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基本原理291
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的组成292
三、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范围294
第五节 热重分析法294
一、热重分析法工作原理294
二、热重分析仪的组成295
三、热重分析法的应用范围296
第六节 微量热法296
一、微量热法工作原理296
二、微量热分析仪的组成297
三、微量热分析法的应用范围297
第七节 热分析法应用中主要影响因素297
主要参考文献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