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筱山伤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石筱山伤科学
  • 施杞,石仰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542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中医伤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筱山伤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石筱山伤科学文化渊源3

一、石氏伤科的吴文化背景3

二、石氏伤科的吴医学背景4

三、广撷博览,兼收并蓄,学渊技长6

四、海派文化与石氏伤科滥觞7

第二节 石筱山临证经验和理论特色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石筱山伤科学的发展12

第四节 在改革开放中石筱山伤科继往开来,再创辉煌17

第二章 学术思想与理论基础19

第一节 气血立论21

一、引言21

二、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21

三、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22

四、以气为主,以血为先23

第二节 注重兼邪25

一、引言25

二、伤损变症,兼邪为之25

三、夹杂之证,兼邪论治26

(一)兼邪之风药论26

(二)兼邪之痰瘀论26

(三)兼邪之虚实论26

(四)兼邪之兼夹论26

四、痰瘀致病,当从兼邪27

(一)独重痰湿27

(二)瘀血论治28

(三)痰瘀兼祛29

第三节 内外并重30

一、引言30

二、创内伤新说,分部论治30

(一)外伤论治,强调明辨机理,巧用手法30

(二)内伤论治,强调气血脏腑,分部论治30

三、擅外用之法,内外同治35

(一)内服药35

(二)外用药37

四、手法针药并举,三者兼通38

(一)石氏手法,十二字为用38

(二)针刺40

第四节 筋骨平衡40

一、引言40

二、伤有轻重,辨析当先41

三、伤筋动骨,治有法则42

(一)伤筋的诊治42

(二)伤骨的诊治43

(三)内治的三期治则44

(四)理筋六法则45

四、舒筋正骨,以平为期48

第五节 脏腑调治49

一、引言49

二、有诸于内必形诸外50

三、五脏皆有所属51

四、气血同治,重在肝脾肾52

第三章 临证经验与医案精选55

第一节 骨折脱臼论57

一、临证经验57

(一)合理手法,正确固定57

(二)调和气血,引经报使58

(三)内外兼治,筋骨并重58

(四)动静结合,功能为要59

(五)标本兼顾,善调兼邪59

(六)辨证施治,顾护脾胃60

二、医案精选60

第二节 伤筋论93

一、临证经验93

(一)伤筋治疗,重视手法93

(二)气血并论,善用内治94

(三)调治兼邪,独重痰湿95

二、医案精选97

第三节 内伤论121

一、临证经验121

(一)内伤病机,气血为要121

(二)内伤表现,分类论述121

(三)分经论治,定位定性121

(四)药对引经,重在疗效122

二、医案精选124

第四节 陈伤劳损论138

一、临证经验138

(一)审因论治,以求根本138

(二)注重兼夹,善理痰湿139

(三)内外并重,综合治疗140

二、医案精选141

第五节 杂病论158

一、临证经验158

(一)诊治要略,突出整体158

(二)诊治举隅,理法为度159

二、医案精选162

第四章 常用方药与应用钩玄173

第一节 经验方论175

一、外用方175

二、内服方182

第二节 用药要略186

一、治伤顾胃,八常六变186

(一)伤科辨证,顾护胃气186

(二)顾护胃气,八大常法186

(三)临症用药,阴阳互济187

二、整体理伤,话说引经188

(一)头部188

(二)颈部189

(三)胸部189

(四)腰部189

(五)四肢190

三、擅用药对,精在其要190

(一)牛蒡、僵蚕化痰祛湿190

(二)柴胡、香附开散郁滞191

(三)草乌、磁石通脉息痛191

(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192

(五)地龙、地鳖化痰破瘀192

(六)当归、黄芪顾护气血193

(七)全蝎、蜈蚣搜经剔络193

(八)半夏、黄连辛开苦降193

(九)南星、防风消肿定痛194

(十)桃仁、白芥子化痰祛瘀194

(十一)半夏、桑枝除湿通络195

(十二)天麻、钩藤平肝息风196

(十三)甘松、山柰引血通透196

(十四)乳香、没药行气活血197

(十五)柴胡、细辛升清降浊198

(十六)泽漆、藤黄化痰散结198

(十七)麻黄、细辛温经散寒198

(十八)麝香、冰片辛香走窍199

第五章 附篇201

一、石筱山论文集203

石筱山发言稿203

石氏伤科经验介绍203

祖国伤科内伤的研究209

“筋骨损伤”述略214

从医史中认识祖国伤科的成果217

二、《中医伤科学讲义》221

——石筱山先生主持编写的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221

三、历史传承照片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