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界叙事 戏剧与影视的文化阐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跨界叙事 戏剧与影视的文化阐释
  • 叶志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858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戏剧艺术-研究;电影-艺术-研究;电视-艺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界叙事 戏剧与影视的文化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戏剧与影视的跨界叙事与文化传播1

第一章 类别影片与意识形态喻义空间5

第一节 国家的仪式:新中国儿童电影主题的身体建构6

一 身体:国家理性的实践手段7

二 身份:个体身体的社会呈现11

三 身心:“训身”、“塑心”双性同构15

第二节 体育影片:从意识形态承载到生命叙事的转换19

一 前意识形态的记录式叙事19

二 政治前提的意识形态叙事22

三 从意识形态到生命叙事的转换24

第三节 审美·政治·文化:中国戏曲电影的民族记忆26

一 戏曲电影的审美记忆26

二 戏曲电影的政治记忆28

三 戏曲电影的文化记忆30

第四节 新世纪军事题材电影的新英雄主义倾向31

一 人物角色的平民化定位32

二 人生追求的世俗化呈现33

三 人际关系的人性化处理34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传记故事片的身体寓言36

一 《武训传》的身体批评与政治批判37

二 历史人物传记故事片的身体改造39

三 革命英雄传记影片身体的图腾42

第二章 “非遗”视野中的地方戏曲文化生态45

第一节 金华婺剧的文化定位46

一 恒常性:地域文化的纵向传承46

二 可塑性:声腔的分离与集合48

三 地域性:文化认同与身份确认51

第二节 新昌调腔的传承机制53

一 新昌调腔的历史传承53

二 新昌调腔传承的内部机制54

三 新昌调腔传承的外部机制57

第三节 人类学视野中的绍兴社戏鬼戏59

一 绍兴社戏鬼戏的特点59

二 绍兴社戏鬼戏的功能62

三 绍兴社戏鬼戏的文化意义66

第四节 省感戏:当民间与正统披上狂欢的袈裟69

一 载体:特定时空的狂欢化演出69

二 内涵:狂欢化演出的民间意识形态71

三 民间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合谋72

第五节 《浙江好声腔》与珍稀剧种的传承保护74

一 展演:珍稀剧种活态保护的基础74

二 传承:珍稀剧种动态保护的路径76

三 布局:珍稀剧种生态传承的格局77

第三章 艺术“展演”空间与时代文化症候79

第一节 “艺趣”:中国戏曲的叙事逻辑80

一 躯体造型的直观性和动作性81

二 角色情感性格的二元性82

三 约定俗成的艺术表演程式性82

第二节 异曲同工:东方意识流小说与中国戏曲83

一 意识流:主观情思客观化84

二 意象化:象征手法具象化85

三 自由性:时空处置心理化86

第三节 中外动漫创作的观念形态比较87

一 模式:标新立异与循规蹈矩88

二 价值:扬善惩恶与借物说教90

三 功能:深度娱乐与浅显教化93

第四节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转型95

一 从事件实录到叙述96

二 从意识形态化到人文化97

三 从格式化到个性化98

第五节 当代中国先锋戏剧的语言策略99

一 放逐语言:把戏剧视为动词100

二 极端表现:纯粹的语言试验103

三 “反”戏剧语言的N种表情106

第六节 当代戏曲传播的突围表演110

一 戏曲主题的现代阐释111

二 表达媒介的新的综合112

三 戏曲传播的继承创新113

第七节 文化语境与当代中国电影改编115

一 政治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改编115

二 审美语境中的人文化改编118

三 消费语境中的娱乐化改编121

第四章 历练精魂:名家姿态与文化表演125

第一节 李渔的现实矛盾与人格突围126

一 前世今朝:在时代夹缝处“独善”自身126

二 亦文亦商:在身份对立中坚守良知127

三 雅与俗:实现俗与雅的融通128

第二节 夏衍历史讽喻剧的文化批评129

一 历史剧:剧作家政治、民族意识的认同方式130

二 历史与讽喻:潜隐在历史剧创作中的矛盾131

三 历史剧创作两难困境的历史审视135

第三节 郁达夫戏剧思想的“现代性”136

一 “为人生”创作思想的现代性137

二 “综合性”艺术形式的现代性138

三 舞台文体语言的现代性141

第四节 谢晋的诗性气质与人性审视142

一 诗性气质的影像镜语142

二 审美人性的道德关怀144

三 社会表情的集体记忆145

第五节 罗怀臻戏曲创作的推陈出新147

一 女神与女奴:审视女性的两个维度147

二 “更像自己”:重建本土化戏剧154

三 “效果历史”:非历史的历史剧159

第六节 “旧曲”谱“新调”:孟京辉的戏剧改编163

一 中国题材西方化:以中式旧曲谱西式新调163

二 西方题材中国化:以西式旧曲谱中式新调166

三 舞台呈现综合化:中西和鸣谱时代新曲169

第五章 地域文化视阈中的浙江经验172

第一节 现代浙籍文人与中国话剧的创立173

一 “旁门”与“正宗”:从旧剧到新剧的历史转折173

二 启蒙时代的旧戏批评与理论建树175

三 戏剧正宗地位确立与浙籍文人的历史贡献177

第二节 战时东南浙江、福建、江西的救亡剧运178

一 战时东南救亡戏剧团体蓬勃发展179

二 战时东南剧坛演出剧目丰富多彩181

三 战时东南剧本创作精品迭出183

第三节 浙江百年影视文学创作的艺术备忘188

一 民国时期的电影文学创作188

二 新中国成立后新老作家的影视文学创作190

三 新世纪的“浙产剧”创作192

第四节 当代浙江戏剧文学的创作流向195

一 现代题材的时代把握195

二 古老题材的脱胎换骨196

三 经典作品的戏剧改编199

第五节 浙江戏剧节与地方戏曲的当下传承201

一 地方戏曲的复制式传承201

二 非遗式活态保护的发展性传承202

三 活态、活体、活动的创造性传承204

第六章 众声喧哗:个案透析与文化想象206

第一节 《樱桃园》的中国接受与阐释207

一 被译介的《樱桃园》207

二 意识形态化的《樱桃园》208

三 贴近抑或创造:徐晓钟版《樱桃园》210

四 颠覆:被娱乐化的《樱桃园》211

第二节 在历史经纬中:婺剧《双阳与狄青》的故事213

一 故事演变与主题改写214

二 文武兼工的艺术表达215

三 刚柔相济的性格刻画217

第三节 《妈妈们的青春往事》的身体政治与乌托邦219

一 影像叙事与意识形态修辞219

二 身体意象与身体政治222

三 革命与乌托邦224

第四节 婺剧历史剧新创剧目的精神旨归227

一 新编历史剧《昆仑女》的双重叙事227

二 婺剧历史剧《梦断婺江》的叙事伦理230

三 新编婺剧《铁血红颜》的红色叙事234

第五节 跨界艺术作品的叙事呈现与文化分析237

一 《孔乙己》:经典叙事的现代演绎237

二 《飞天鱼》:抚摸病患的生命叙事241

三 纪录片《山里的日子》的叙事策略242

四 《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的“有意味的形式”247

参考文献250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