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插画与电视广告之实征美学 世代间的美感和偏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插画与电视广告之实征美学 世代间的美感和偏好](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496886.jpg)
- 伊彬著 著
- 出版社: AIRITI PRESS
- ISBN:97898684307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插画与电视广告之实征美学 世代间的美感和偏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启始1
(一)定义2
(1)美戚创作与美戚欣赏2
(2)艺术3
(3)美术3
(4)图像3
(5)影片3
(6)影像4
(二)视觉环境的变迁4
(三)审美的标准也跟著变迁?11
(四)实验审美的研究价值17
第二章 青少年世代与流行文化25
第一节 世代与媒体25
(一)世代25
(二)数位媒体的发展28
第二节 流行文化的特征32
(一)台湾流行文化中的影像34
(1)图像35
(2)影片41
(二)青少年与流行文化的关系44
(三)影像与青少年文化的关系50
(四)青少年次文化的价值观55
第三节 有关青少年的神经科学研究61
第三章 审美的哲学与实征研究69
第一节 美与审美69
第二节 审美72
第三节 「美感=偏好」?「美感=愉悦」?77
第四节 从哲学到实征82
(一)审美研究的移转82
(二)实征审美研究概述84
第五节 审美对象物的内容与形式86
第四章 审美的变因与理论91
第一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审美对象物本身的特质91
(一)好的造型92
(1)对称92
(2)比例93
(二)对比与清晰94
(三)原型95
(四)色彩98
(五)均衡100
(六)复杂度101
(七)风格102
第二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审美对象物的呈现105
(一)单纯暴露效果105
(二)新奇109
第三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感知者本身的特质112
(一)性别112
(1)性别与审美活动的参与114
(2)性别与图像互动关系的偏好115
(3)性别与颜色或形状优先115
(4)性别与图像内容的偏好116
(5)性别与图像深度的偏好117
(二)年龄117
(三)人格117
(四)专家与生手119
(五)大脑偏侧性123
第四节 审美发展127
(一)审美发展理论127
(二)审美偏好发展研究133
(1)Hardiman、Zernich(1977、1984、1985)134
(2)Machotka(1966)135
(3)Taunton(1980)135
(4)陈琼花(1998)136
(5)黄淮鳞(2001)137
(6)王孟惠等(王孟惠,2005;王孟惠、伊彬,2005)141
(7)张琬琪、伊彬(2007)145
第五节 审美心理学的理论149
(一)完形理论149
(二)知觉流畅性理论151
(1)视觉资讯的熟悉度-单纯暴露效果152
(2)视觉资讯安排上的非冗赘性152
第六节 审美认知系统模型154
(一)Ognjenovic之「H-R-D三阶段模式」154
(二)Leder等之「审美欣赏与判断讯息处理模式」155
第七节 本章 小结:审美的三个层次与新的模型158
(一)审美心智系统的三个层次158
(1)审美的知觉生理层次158
(2)审美的情绪戚受层次161
(3)审美的认知评估层次164
(二)伊彬、林演庆之「动态心智系统」166
第五章 电视广告的美感评价、偏好、与理解程度17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71
(一)研究背景171
(1)电视172
(2)电视广告173
(3)电视广告的元素174
(二)研究目的177
第二节 研究方法178
(一)研究设计178
(二)参与者178
(三)刺激物179
(四)研究工具与器材184
(五)实验过程184
第三节 电视广告美感评价研究结果186
(一)叙述方式与剪接率186
(二)年龄与剪接率189
(三)年龄与叙述方式191
(四)小结193
第四节 电视广告偏好程度研究结果196
(一)不同年龄条件下之叙述方式与剪接率197
(二)不同剪接率条件下之年龄与性别202
(三)小结204
第五节 电视广告理解程度研究结果206
(一)年龄与剪接率207
(二)年龄与叙述方式209
(三)小结211
第六节 本章 小结213
(一)美感213
(二)偏好214
(三)理解215
(四)讨论216
(1)发展中的弹性:青少年的「不理解,不美,但喜欢」216
(2)价值观与幽默感218
(3)视觉环境与发展关键期的交互作用219
第六章 电视广告的美感评价、偏好、与理解程度间之关系223
第一节 以平均值分析三者间的差距224
(一)所有参与者224
(1)在「合常理-低剪接率」的条件下224
(2)在「合常理-高剪接率」的条件下225
(3)在「无匣头-低剪接率」的条件下226
(4)在「无匣头-高剪接率」的条件下226
(二)成人226
(1)在「合常理-低剪接率」的条件下228
(2)在「合常理-高剪接率」的条件下228
(3)在「无匣头-低剪接率」的条件下228
(4)在「无匣头-高剪接率」的条件下228
(三)青少年229
(1)在「合常理-低剪接率」的条件下230
(2)在「合常理-高剪接率」的条件下230
(3)在「无匣头-低剪接率」的条件下231
(4)在「无匣头-高剪接率」的条件下231
(四)各程度之间的差距231
(1)偏好—美戚232
(2)理解—偏好232
(3)理解—美戚233
第二节 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所显示的关系236
(1)「美戚-偏好」239
(2)「美戚-理解」240
(3)「偏好-理解」240
第三节 本章小结242
(一)平均值242
(二)相关244
第七章 流行插画的美感评价247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247
第二节 先遣研究249
(一)参与者249
(二)刺激物250
(三)研究工具与器材252
(四)实验过程252
(五)美感评价研究结果252
第三节 正式研究的研究方法257
(一)研究设计257
(二)参与者257
(三)刺激物259
(四)研究工具与器材261
(五)实验过程262
第四节 插画美感评价研究结果263
(一)流行插画美感评价判判断:大纲263
(二)美戚评价:从主题的角度265
(三)美戚评价:从形式的角度270
(四)美感评价判断:主题-形式275
(1)从主题的角度275
(2)从形式的角度288
(五)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美评价特征295
(1)整体参与者认为最美的插画特征295
(2)整体参与者认为最不美的插画特征296
(3)美戚评价成人高于青少年的插画特征298
(4)美戚评价青少年高于成人的插画特征301
(5)美戚评价男性高于女性的插画特征303
(6)美感评价女性高于男性的插画特征305
第五节 讨论308
第六节 本章小结311
(一)从主题的角度311
(二)从形式的角度312
(三)美戚评价: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13
(四)年龄与性别的美戚评价差异特征313
第八章 流行插画的偏好、愉悦、与熟悉程度315
第一节 插画偏好程度研究结果315
(一)流行插画偏好程度:大纲315
(二)偏好程度:从主题的角度317
(三)偏好程度:从形式的角度322
(四)偏好程度: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26
(五)偏好程度与美感评价的比较331
(1)美感评价上有显著差异,但偏好程度上却消失者331
(2)美感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偏好程度出现显著差异332
第二节 插画愉悦程度研究结果334
(一)流行插画愉悦程度:大纲334
(二)愉悦程度:从主题的角度336
(三)愉悦程度:从形式的角度341
(四)愉悦程度: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45
(五)熟悉程度与美戚评价的比较349
(1)美戚评价上有显著差异,但愉悦程度上却消失者349
(2)美戚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愉悦程度出现显著差异351
第三节 插画熟悉程度研究结果352
(一)流行插画熟悉程度:大纲352
(二)熟悉程度:从主题的角度354
(三)熟悉程度:从形式的角度358
(四)熟悉程度: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62
(五)熟悉程度与美戚评价的比较364
(1)美感评价上有显著差异,但熟悉程度上却消失者364
(2)美感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熟悉程度出现显著差异者365
第四节 本章小结367
(一)偏好367
(1)从主题的角度367
(2)从形式的角度368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69
(二)愉悦369
(1)从主题的角度369
(2)从形式的角度370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71
(三)熟悉372
(1)从主题的角度372
(2)从形式的角度373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374
第九章 流行插画的美感评价、偏好、愉悦、与熟悉程度间之关系375
第一节 以平均值分析三者间的差距376
(一)从主题的角度376
(二)从形式的角度385
第二节 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所显示的关系394
第三节 以变异数分析比较四者之间的差距401
第四节 本章小结405
(一)平均值405
(1)从主题的角度405
(2)从形式的角度406
(二)相关407
(1)从主题的角度407
(2)从形式的角度407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408
(三)多因子变异数分析409
(四)讨论409
第十章 结语413
第一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415
(一)性别的影响力415
(二)年龄与世代的影响力417
(三)暴露与教育的影响力419
(四)主题与形式的影响力421
第二节 现象讨论425
(一)青少年的美戚与其他感受间之关系较成人分歧425
(二)最美的标准是客观的,故能贯穿于世代之间,偏好是更为个人的戚受,容易受到视觉环境的影响429
(三)插画审美研究中青少年普遍较低落的美感评价与愉悦、熟悉程度431
(四)写实与卡通的地位432
第三节 三个可能的理由436
(一)美戚价值一旦被建立起来就难以被推翻?436
(二)视觉环境与审美发展关键期的交互作用437
(三)审美必须具备的先决能力441
第四节 后记445
引注文献451
附录489
附录一 插画刺激物来源489
附录二 美感评价与偏好、愉悦、熟悉程度的平均值493
附录三 性别与年龄在所有刺激物的二因子变异数分析结果499
附录四 各主题间与各形式间的成对比较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