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
  • 李晓天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3521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药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1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2

一、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2

二、学科任务3

第二章 临床药效学7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与原理7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7

二、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8

三、药物作用基本原理12

第二节 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13

一、量效关系13

二、时效关系16

第三节 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17

一、概述17

二、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19

三、激动药与拮抗药20

四、受体的调节21

五、受体学说的临床意义22

第三章 临床药动学24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24

一、吸收24

二、分布25

三、代谢26

四、排泄28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原理28

一、房室模型28

二、速率过程29

三、药动学基本参数及其意义31

第三节 临床给药方案的制订37

一、给药间隔与维持剂量37

二、负荷剂量37

三、给药方案38

第四章 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药品注册40

第一节 药品的注册分类40

第二节 新药临床试验42

一、新药临床试验的基本条件42

二、Ⅰ期临床试验43

三、Ⅱ期临床试验46

四、Ⅲ期临床试验49

五、Ⅳ期临床试验49

六、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要求49

第三节 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试验50

一、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在药品临床研究中的意义50

二、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设计基本要求51

三、试验结果的数据52

四、统计分析及生物等效性评价52

第五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54

第一节 TDM的药理学基础54

一、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54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55

第二节 TDM的临床应用57

一、TDM的范围58

二、分析监测结果59

三、TDM的注意事项59

四、TDM的前途与局限性60

第三节 给药方案个体化61

第四节 TDM的临床应用实例63

一、苯妥英钠63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64

三、地高辛64

四、茶碱类药物65

五、环孢素66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68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68

一、药物不良反应分类68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68

三、药物不良反应危害70

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71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74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74

二、重要脏器的药源性疾病75

第七章 小儿临床用药84

第一节 小儿的药动学特点84

一、吸收特点84

二、分布特点85

三、代谢特点86

四、排泄特点86

第二节 小儿的药效学特点87

一、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87

二、遗传性疾病多见87

三、水盐、营养物质代谢紊乱88

四、内分泌系统88

五、其他方面88

第三节 小儿合理用药89

一、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89

二、小儿用药原则90

第八章 老年人临床用药93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特点93

第二节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93

一、吸收93

二、分布94

三、代谢95

四、排泄95

第三节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95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96

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96

三、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96

四、免疫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97

五、其他方面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97

第四节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97

一、老年人的用药特点97

二、药物的选择98

三、给药途径、剂型及时间的选择98

四、给药方案应个体化99

五、恰当联合用药99

六、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99

第九章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101

第一节 药动学特点101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101

二、哺乳期药动学特点103

第二节 药效学特点104

一、妊娠期药效学特点104

二、哺乳期药效学特点105

第三节 妊娠期临床用药106

一、妊娠期临床用药评价106

二、妊娠期用药原则107

三、妊娠期常用的药物107

第四节 哺乳期临床用药109

第十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用药111

第一节 遗传药理学111

一、遗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11

二、遗传药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11

三、遗传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112

四、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13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114

一、遗传因素对药物转运的影响114

二、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114

第三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118

一、药物受体118

二、离子通道蛋白119

三、酶120

四、药物耐受性120

五、其他影响121

第十一章 时辰药理学与合理用药123

第一节 时辰药理学对药动学的影响123

一、对药物吸收的影响123

二、对药物分布的影响123

三、对药物代谢的影响124

四、对药物排泄的影响124

第二节 时辰药理学对药效学的影响124

第三节 时辰药理学的合理应用125

一、心血管药物125

二、平喘药物125

三、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126

四、精神、神经药物126

五、抗肿瘤药物127

第十二章 肝肾疾病与临床用药128

第一节 肝脏疾病与临床用药128

一、常见的肝脏疾病及药物治疗原则128

二、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129

三、肝脏疾病的临床用药133

第二节 肾脏疾病与临床用药134

一、肾脏疾病时药动学变化134

二、肾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137

第十三章 药物相互作用142

第一节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42

一、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相互作用142

二、影响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144

三、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145

四、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147

第二节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47

第三节 与中药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148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148

第十四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150

第一节 药物滥用150

一、药物滥用的概念150

二、药物滥用的危害150

三、药物滥用的管制151

第二节 药物依赖性152

一、药物依赖性的概念152

二、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153

第三节 常见的致依赖性药物154

第四节 戒毒治疗157

一、脱毒期治疗药157

二、防复发治疗药158

第十五章 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160

第一节 抗精神失常药160

一、抗精神病药160

二、抗抑郁药164

三、抗躁狂药167

第二节 抗癫痫药168

一、乙内酰脲类和巴比妥类169

二、苯二氮?类172

三、其他类抗癫痫药173

第三节 抗帕金森病药175

一、拟多巴胺类药176

二、中枢抗胆碱药179

第四节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179

一、中枢胆碱能神经增强药物180

二、脑细胞代谢和脑血液循环促进剂182

三、钙通道阻滞剂183

四、神经生长因子184

五、非甾体抗炎药184

六、抗氧化剂185

七、激素替代疗法185

第十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187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187

一、利尿药188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89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91

四、钙通道阻滞药194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194

一、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194

二、β受体阻断药195

三、钙通道阻滞药195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196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196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99

三、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199

四、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200

第四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200

一、强心苷类200

二、非强心苷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202

三、减负荷药202

四、其他血管扩张药203

第五节 调血脂药204

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204

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205

三、降低Lp(a)的药物206

四、多烯脂肪酸类207

五、抗氧化剂207

第六节 抗休克药207

一、心血管活性药207

二、休克时的抗炎治疗208

三、其他抗休克药209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210

第一节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210

一、H2受体阻断药210

二、质子泵抑制剂211

三、胆碱受体阻断药212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213

五、抗酸药214

六、消化道黏膜保护药215

第二节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药217

一、胃肠解痉药217

二、助消化药218

三、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219

四、泻药221

五、止泻药222

第三节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223

一、乳果糖223

二、门冬氨酸鸟氨酸224

三、甘草酸二铵225

四、促肝细胞生长素226

五、熊去氧胆酸226

第十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229

第一节 平喘药229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29

二、茶碱类药231

三、抗胆碱药232

四、糖皮质激素类药233

五、抗过敏类药234

第二节 祛痰药234

一、黏痰溶解药235

二、黏痰调节药235

三、恶心性祛痰药235

四、刺激性祛痰药236

第三节 镇咳药236

一、中枢性镇咳药236

二、外周性镇咳药237

第四节 呼吸兴奋药238

第十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241

第一节 降糖药241

一、胰岛素241

二、磺酰脲类244

三、双胍类245

四、餐时血糖调节药246

五、胰岛素增敏剂246

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247

七、其他新型降血糖药248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250

一、甲状腺激素250

二、硫脲类251

三、碘及碘化物252

四、放射性碘253

五、β受体阻断剂254

第二十章 抗炎免疫药的临床用药256

第一节 概述256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抗炎免疫药257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257

二、甾体类抗炎药264

三、疾病调节修饰药270

第二十一章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274

第一节 抗菌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274

一、抗菌药的体内过程274

二、抗菌药的PK/PD参数的临床应用275

第二节 抗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277

第三节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277

一、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277

二、细菌耐药临床治疗对策279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280

一、抗菌药治疗性应用的原则280

二、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原则282

三、抗菌药在特殊患者中应用的原则283

四、抗菌药的联合应用285

第五节 常用的抗菌药287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287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93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95

四、喹诺酮类抗菌药297

五、磺胺类抗菌药301

六、抗真菌药303

第二十二章 抗病毒药的临床用药308

第一节 抗肝炎病毒药308

一、干扰素308

二、拉米夫定309

三、阿德福韦310

第二节 抗艾滋病毒药310

一、齐多夫定310

二、奈韦拉平311

三、恩曲他滨312

第三节 抗疱疹病毒药313

一、阿昔洛韦313

二、伐昔洛韦314

三、阿糖腺苷315

第二十三章 抗肿瘤药的临床用药317

第一节 抗肿瘤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317

一、抗肿瘤药的分类317

二、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317

第二节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318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318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326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333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334

第三节 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336

一、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336

二、分子靶向药339

第四节 抗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346

一、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346

二、抗肿瘤药的耐药性346

三、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348

四、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349

附表 常用抗菌药的药动学参数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