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504779.jpg)
- 徐涤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6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1
引言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容1
第一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
第一 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然性4
第二 建立和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专政8
第三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16
(一)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16
(二)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21
第四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补充的个体经济26
第五 利用外资与经济特区的经济2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32
第一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32
第二 在社会主义生产中协作与分工的集体力36
第三 人们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44
第四 江青反革命集团对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诬蔑和破坏49
第三章 机器的社会主义使用53
第一 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53
第二 机器的无代价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使用范围57
第三 机器的社会主义使用与资本主义使用的差异64
第四 以机器生产为特点的两种不同的工厂制度70
第五 社会主义制度下机器的物质损耗与精神损耗73
第六 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7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剩余劳动79
第一 历史上对抗性的剩余劳动79
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剩余价值的扬弃86
第三 社会主义剩余劳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90
第四 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在数量上的问题97
第五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0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权利问题110
第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要劳动110
第二 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权利的问题114
第三 平均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21
第四 国营企业中的工资形式124
第五 集体农业的工分形式与包干余额13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价值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133
第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关系133
第二 价值规律及其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的要求140
第三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149
第四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15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与积累162
第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简单再生产162
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扩大再生产165
第三 社会主义积累的形式及其与消费的关系170
第四 劳动、土地和科学技术的伸张力对于积累的作用175
第五 社会主义积累与劳动人口182
第二篇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189
引言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的考察189
第一章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货币192
第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192
第二 商品流通与价值规律201
第三 社会主义阶段货币存在的必然性206
第四 我国人民币的职能210
(一)价值尺度210
(二)流通手段215
(三)贮藏货币220
(四)支付手段221
(五)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作用226
第五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货币职能的限制和利用227
第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货币基金、生产基金和产品基金的循环232
第一 货币循环公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意义232
第二 生产基金循环与生产中的货币积累237
(一)生产循环公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意义237
(二)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货币积累243
第三 产品循环公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意义244
第四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生产和产品三个循环形式的相互关系249
第五 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253
第六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流通费用257
(一)纯粹的流通费用257
(二)保管费用260
(三)运输费用26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基金的周转267
第一 固定资产与流动性生产资料267
(一)固定资产与流动性生产资料的区别267
(二)固定资产的各个成分及其更换和修理272
第二 关于劳动期间279
第三 从资金周转看生产时间282
第四 流通时间与企业的货币资金285
第五 周转时间对生产基金量的影响288
第六 劳动期间不同的生产部门在工资支付上的区别及其影响292
第七 剩余劳动产品的流通29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与流通301
第一 统一着生产与流通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301
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305
第三 两大部类间的交换:Ⅰ(v+m)对Ⅱc308
第四 货币流通在两大部类间流通中的作用313
第五 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的补偿319
第六 两部类年价值产物的总和322
第七 两部类产品中从生产资料转移来的价值部分326
第八 固定资产的补偿和替换330
第九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两部类间的相互关系336
第三篇 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与剩余产品的分配345
引言 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考察345
第一章 国营企业的体制与经营347
第一 国营企业的相对独立性347
第二 国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349
第三 生产资料的节约与经济核算353
(一)利润率与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经济353
(二)节约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358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核算的根据和作用362
第四 经济效益368
(一)社会主义的产品成本与利润368
(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374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品种376
(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78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技术构成和计划价格383
第一 不同诸生产部门的技术关系和资金的不同构成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异383
第二 国家的计划利润和计划利润率388
第三 商品价值与计划价格392
第四 价格对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398
第三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利润率的倾向404
第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下的不同表现404
第二 社会主义生产中削弱利润率下降的一些因素41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营商业416
第一 国营商业的商品经营416
第二 商业利润与商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424
第三 国营商业的销售价格与几种差价434
第四 商业资金的周转43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446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借贷关系与银行454
第一 社会主义的借贷关系454
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息和利息率460
第三 利息与企业利润467
第四 信用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扬弃473
第五 作为信贷、结算和发行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483
第七章 土地公有化与农业和矿山的级差收益492
第一 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492
第二 农业级差地租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变化502
第三 农业绝对地租的消灭512
第四 矿山地租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518
第五 关于“建筑地基的地租”和城市土地52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与国民收入530
第一 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与剩余产品的具体形态530
第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535
第三 财政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542
第四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546
第五 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和分配揭去了商品的神秘之幕549
第六 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开始554
第四篇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问题559
引言 关于阶级和消灭阶级的问题559
第一章 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与消灭这个阶级562
第一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562
第二 民族资产阶级被迫接受改造与赎买政策564
第三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的被消灭568
第二章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些看法572
第一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问题572
第二 资产阶级权利与阶级的问题573
第三 按劳分配会产生贫富悬殊和阶级差别吗?578
第三章 发展生产力和消灭三个差别的问题583
第一 发展生产力是消灭三个差别的物质条件583
第二 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问题585
第三 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问题590
后记596
修订版后记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