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土上海 都市内的村落延续与内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乡土上海 都市内的村落延续与内生
  • 张文明,邓辰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5538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农村调查-社会调查-上海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乡土上海 都市内的村落延续与内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互惠原则与农民的随礼行为1

第一节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概念界定2

三、上海市奉贤区N村概况5

第二节 N村的随礼场合及其变迁6

一、村民的随礼场合6

二、婚礼场合与随礼变迁9

三、生育礼场合与随礼变迁15

四、丧礼场合与随礼变迁17

第三节 礼单与N村村民的人情关系网络构建23

一、礼单与人情关系网络23

二、一个家庭的婚礼、生育礼与丧礼的礼单呈现25

三、村民的人情关系网络构建——以婚礼礼单为例35

第四节 赠予-回礼:农民随礼行为中的互惠原则46

一、赠予-回礼:礼金折射出的随礼逻辑46

二、“情”“理”合一的互惠原则55

第五节 结语61

一、一些研究发现61

二、启发与反思62

第二章 内源性发展与经济生活64

第一节 绪论64

一、问题的提出64

二、概念界定与既有研究66

第二节 理论框架及调研村庄情况67

一、理论框架67

二、村落基本情况71

第三节 作为本土资源的土地——农民身份的重构72

一、经济属性:土地价值的变迁72

二、文化属性:土地对农民身份的重构76

三、土地收益下的农民理性选择78

第四节 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集体经济与村民个体行动81

一、集体经济的传统与变迁81

二、个体行动——手工业的出现与兴盛85

三、集体经济与个体行动——一个内源性发展的解释视角91

第五节 本土价值与管理成本——精英·村民与社会关系网络94

一、精英力量的薄弱95

二、村民身份的意识“稀释”98

三、习惯约束力的打破101

第六节 结论105

一、农村地域身份——村落主体发展的基石107

二、公共参与——国家、村落与村民之间的协调机制108

三、城市化下的传统村落——FJ村109

第三章 村社共同体与乡土超越111

第一节 绪论111

一、问题的提出111

二、概念的界定112

三、村庄概况114

第二节 社区的巨变:从城郊村到都市里的村庄115

一、J村模式:市场兴村115

二、制度升华:社区股份制119

第三节 社区股份制经济:都市村社共同体的再造机制124

一、股民身份:土地权与共同体的再组织125

二、非正式制度与本土规则的投入:村庄自主治理的折射127

三、集体资产的重新分配:社区共同体利益的维护129

第四节 都市村社共同体的生活逻辑130

一、公共空间131

二、村民自我身份认知136

第五节 都市村社共同体的组织模式141

一、村组织的职能141

二、村社的公司体制145

第六节 结论149

第四章 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行动154

第一节 绪论154

一、问题的提出154

二、核心概念156

三、村落概况157

第二节 A村的家庭农场158

一、A村家庭农场的形成与机制158

二、A村家庭农场经营者的主要类型164

第三节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的动力机制167

一、农民合作发生的内部机制167

二、农民合作发生的外部条件173

第四节 农民之间的合作逻辑175

一、农民合作过程的产生175

二、农民合作的行动体现177

第五节 农民与自治组织的合作逻辑192

第六节 结论与探讨199

一、理性选择:家庭农场中农民的行动逻辑199

二、影响农民合作行动的因素201

第五章 内生秩序与乡村政治203

第一节 绪论203

一、问题的提出203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204

第二节 强制性社会关联下的村庄秩序209

一、村民委员会选举:利益与权力的让渡211

二、村级党组织:全面干预与收效甚微215

第三节 诱致性社会关联下的村庄秩序218

一、经济方面的社会关联218

二、文化方面的社会关联227

第四节 两种社会关联下的村庄秩序239

一、农业合作社的路径选择240

二、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242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247

一、村庄秩序的基础——村落社会关联248

二、村落社会关联的影响因素——国家、社会、市场250

三、村庄秩序内生的可能性——内发发展的可能性253

第六章 大学生村官与工作嵌入机制255

第一节 绪论255

一、研究缘起255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视角257

三、研究方法262

第二节 上海市大学生村官发展概况及运行机制263

一、选聘机制264

二、培养机制265

三、保障机制266

四、流动机制267

第三节 联系:融入组织群体与走进乡村社区267

一、同辈群体间:认同与圈子267

二、不同身份群体间:疏离与亲密272

三、打入乡村社区:熟人社会中的“尴尬外来者”274

四、建立联系的新方式:创业富民276

第四节 匹配:从不匹配到积极地自我调整277

一、村官个体与工作组织的匹配277

二、乡村社会的不适:刻板印象与污名化的困境282

第五节 牺牲:离开工作组织的损失与离开乡村社区的挑战286

一、离开组织:薪酬与潜在晋升机会的丧失286

二、离开乡村社区:重新适应都市的新挑战289

第六节 结论289

第七章 国家权力与网格化治理294

第一节 绪论294

一、问题提出294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视角295

第二节 乡村社会治理的网格化模式逻辑300

一、“网格化”模式的提出300

二、上海市S镇网格化管理概况302

第三节 基层治理者:国家权力在“网格”中的嵌入306

一、社区工作站:国家权力的支点306

二、网格长:代理人还是当家人309

三、志愿者: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分子319

第四节 技术化治理:国家权力在“网格”中的强化322

一、技术化治理的构成要素322

二、技术化治理的成效329

三、技术化治理与国家权力的强化330

第五节 国家权力影响下的乡村社会秩序333

一、基层治理者的治理逻辑334

二、乡村社会关联340

第六节 结论347

一、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实现与强化347

二、国家权力影响下的基层社会治理348

三、国家权力影响下的乡村社会关联349

第八章 村落的终结延续模式与人的流动350

第一节 绪论350

一、研究与问题的缘起350

二、理论视角与基本概念351

三、样本村概况353

第二节 流动的村庄:作为一种可能的村庄结构354

一、村民外迁354

二、外来人口迁入359

第三节 村落终结362

一、村落文化边界日渐淡化363

二、村庄社会边界日益模糊367

第四节 村庄延续371

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371

二、建构新的社会关系373

三、村庄的政治与治理375

第五节 结论380

结语382

后记387

参考文献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