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为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为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511103.jpg)
- 吕变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814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天人关系-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研究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第一章 绪论3
一、“天人关系”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3
二、北宋之前天人相分思想的发展历程8
三、天人相分思想被边缘化的根源46
四、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的主要特征61
第二章 功利派的天人相分思想82
第一节 功利派天人相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82
一、功利派天人相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83
二、功利派天人相分思想在宋代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87
三、功利派天人相分的思想特点和实践效果92
第二节 李觏“人非利不生”的天人相分思想105
一、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看李觏的“天人相分”思想106
二、从“形而下”的“物我关系”看李觏的“天人相分”思想110
三、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看李觏“天人相分”思想的价值和地位115
第三节 王安石“所谓得天,得民而已”的天人相分思想118
一、由悖与合的辩证关系看王安石的“天人之道”思想118
二、“变化之所为在我”的主观能动性思想121
三、“天变不足畏”的无神论思想和王安石的社会变革实践125
第四节 陈亮“天人相遭”与“天人相因”之既分又合的“天人观”129
一、“天与人每不相值”的“天人相分”思想129
二、“天人相因”的“天人合一”观及其“天乎人乎”思想138
三、陈亮“天人相分”思想的历史地位149
第五节 叶适“内外交相成”的认识论与“自我为之”的“人定胜天”思想156
一、“一气之所役”与“天道有常”的“天道”观157
二、“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的“人道”思想160
三、陈亮和叶适“事功”思想的性质与特点174
第三章 义理派的天人相分思想192
第一节 张载“不以天能为能而以人谋为能”的天人相分观192
一、“天与人有交胜之理”的天人相分观192
二、“与天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199
三、“开物成务”思想与“别出分类”的科学意识205
第二节 二程“天人所为,各自有分”思想与“感而遂通”观的矛盾冲突211
一、在天人关系中充满矛盾的“合”、“分”观212
二、以“分”为主架的理学范畴体系及其内容229
三、张载与二程“天人相分”思想的异同252
第三节 邵雍以象数为特征的天人相分思想259
一、“先天易”与“后天易”的区分260
二、加一倍分的宇宙分化体系与结构268
三、以能动性为基础的“手代天工”人道观280
四、“一举眼便成四片”的“四分法”及其学术价值287
第四节 朱熹的“极端”天人相分思想290
一、朱熹“天人相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90
二、“仁道”诸范畴与极端形态下的“天人相分”思想301
三、如何认识朱熹“天人相分”思想的社会后果307
第五节 义理派与“新儒学”的历史基点311
一、“天人合一”思想诸形式及其在宋代的演变311
二、“天人合一”思想能否同“天人相分”思想融合322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解读“义理派”的天人相分思想文本334
下编345
第四章 无神论与天人相分思想345
第一节 欧阳修“天象变见不足惧”的无神论思想345
一、“其精气不夺于物”的天道观345
二、“利之为道”和“励精政事”的人道思想349
三、对“天地鬼神之道”的批判及其无神论思想360
第二节 余靖“灾异之来实由人事”的无神论思想362
一、“天表之应各以其类”的天道观363
二、“应物成务”和“智者创物”的人道思想370
三、北宋“无神论”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379
第三节 郑憔“国不可以灾祥论兴衰”的无神论思想391
一、“不言休祥”的天道观392
二、“人之所以为人者,精神之用耳”的人道思想398
三、“不学问,无由识”的认识论404
第四节 储泳“察而知其所以为邪”的无神论思想409
一、“符印咒诀为事,徒法耳”的辟邪说410
二、“验诸事,折诸理”的“正法”思想415
三、南宋“无神论”思想的特点及其对明清科技进步的影响423
第五章 伎艺之学中的天人相分思想431
第一节 《武经总要》与“制胜决于人事,参以天变”的天人相分思想431
一、“伎能局力之所以异”的用人思想432
二、“伐谋制变”的军事辩证法与“大将察理而谕于心先”的能动意识438
三、“占候”实践中的科学与迷信445
第二节 《圣济总录》以“运气”为特色的“天人相分”思想448
一、“无见于上则沿道不立”的“气化运行”观449
二、“以意并气”的“自我运气”思想及其“气血相依”的医学实践459
三、“祝禁之术”与“天人”关系的异化470
第三节 沈括“迹不预焉”的天人相分思想479
一、“在天者不为难知”的主观能动性思想480
二、“为政谋人”的人道观与“此以所养移其性”的科学价值确证483
三、沈括天人相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486
第四节 苏颂以“成效”为标格的天人相分思想487
一、“类聚诠次”的分类思想及其“类比”方法488
二、“超擢”官吏以“成效”的“事功”思想494
三、从《新仪象法要》看苏颂天人“分”与“合”的思想500
第五节 秦九韶的“中间态”天人相分思想510
一、用“大衍总数术”反对谶纬迷信的科学实践511
二、以“格”为特征的数学分析法516
三、如何看待《数书九章 》在“分”与“合”问题上的“中间态”现象523
第六节 “天人相分”与宋代科技高峰528
一、“天人相分”是成就宋代科技高峰的基本动力528
二、“天人相分”与平民科技意识的提高533
三、“天人相分”与经验性的科技思维意识537
第六章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局限548
第一节 宋代“天人相分”的历史地位548
一、丰富了传统“天人”关系的内容548
二、突破了“天人”关系的“形而上”局域561
三、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时代573
第二节 宋代“天人相分”思想的时代局限583
一、缺乏系统性与理论性583
二、宋代士人对伎艺之学的严重歧视589
三、缺乏引导“近代工业革命”在中国产生的社会基础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