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旅游与文化中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旅游与文化中国](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518058.jpg)
- 田敏,徐杰舜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11194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关系-民族文化-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旅游与文化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题讲演3
真实性与无形文化遗产&Nelson Graburn/著 郑向春/译3
论民族旅游纪念品中诸种关系&彭兆荣11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景观嬗变——丽江白沙古镇的“囤房”现象&赵红梅19
中国文化遗产的英文解说: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Dineke Koerts/著 撒露莎/译26
全球(化)旅游中文化掮客的角色:一些人类学反思Noel B.Salazar/著 石甜/译32
融合与区隔:穆斯林旅游移民在三亚回族社区的社会适应&孙九霞 黄凯洁41
内容旅游(contents tourism):世俗仪式,神圣旅程&张庆在(Jang Kyungjae)/著 石甜/译53
风土营销:葡萄酒旅游经济&David Picard & Catarina Moreira/著 撒露莎/译61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对黎族关键符号的开发利用&李利67
傩雕与民族旅游——以屯堡傩雕艺术博物馆为例&秦发忠75
旅游人类学理论研究87
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与整体性&苏俊杰87
旅游人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日本游客云南游为例&朱鹏95
旅游凝视与身体实践:被建构的“他者”及其文化变迁&高婕103
民族旅游开发与建设117
广西灌阳:世界瑶族发祥地旅游&王清荣 刘炳杰117
四川少数民族歌曲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价值研究&陶宇平136
民族文化旅游情境中的撒尼杀猪饭&马媛媛 巴胜超143
苗族关键符号在旅游场域中的再建构&汪璞赟153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产业动向——以海南旅游为例&刘岩163
旅游与地方文化169
旅游视野下民间传说的开发与传承——以湖南溆浦山背传说为例&徐猛 刘冰清169
夜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及区域共赢机制探讨&姜又春180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边界研究——以阿细祭火仪式为例&邵媛媛186
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黔东南郎德苗寨为例&田敏194
论旅游场域下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族群意识与族群认同——以云南丽江为例&撒露莎204
“我是苗族”:寻根旅游与全球苗族认同&石甜212
旅游、东道主与游客219
生计参与的生态博物馆——对安吉生态博物馆在地化实践的人类学思考&葛荣玲219
民族旅游中现代性的呈现与表述——以贵州省镇山村婚姻家庭为例&金露230
饮食体验与乡村旅游——以陕西省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例&杨洁琼237
创造民族古村旅游:一种新的中式国际旅游项目营造的探讨和分析——以浙江金华“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或金华Homestay为例&林敏霞 谢周宏247
旅游与地方发展261
旅游合作走向互联互通——缅甸旅游业后发崛起的新机遇与新策略&黄萍 王晓阳261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可持续性研究:发展人类学视角&陈刚 尚前浪279
旅游开发对哈萨克社会与草原环境的影响&陈祥军291
互惠的断裂与延续——民族旅游进程中石林撒尼人的“伴”与村落治理&史艳兰297
应对与调适——游客与东道主社会互动中的武陵山民族旅游区文化变迁研究&李然304
旅游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以湘西芙蓉镇为例&崔榕321
边远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妇女成长——来自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案例&何景明 傅佳慧 罗希329
从地方感与文化自信谈民族村寨旅游&赵树343
旅游与文化再生产353
全域旅游视域下“中国南方喀斯特”遗产旅游的在地实践——以广西桂林为例&蒋萍353
丹砂庇佑:贵州务川龙潭古寨之文化生态探源&张颖361
一种悖论:和顺古镇旅游景观符号意义的建构与解构&刘旭临367
多元共生:盐马古道沙溪白族的空间、信仰与实践&黄玲 王晓芬374
论旅游产业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本真性的保持——以北侗三门塘为例&张丽珍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