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词传播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词传播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523000.jpg)
- 汪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2801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词(文学)-诗词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词传播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从传播的角度重审明词价值1
二 传播学视角对文学研究的意义5
三 文学传播学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实践7
第一章 明词传播的环境13
第一节 明代文学传播的社会环境13
一 政权稳定 交通畅达14
二 文教普及 语文统一17
三 城市发达 经济繁荣21
四 市民阶层兴起 通俗文化昌盛23
五 思想自由 人欲觉醒26
第二节 明代文学主潮对词学的影响27
一 明道宗经思想及台阁词的润色鸿业28
二 文学复古思潮下明代词人的尊体努力33
三 中晚明词学“主情论”的文学思潮背景44
第二章 明人文学传播的观念与策略——立足于明代别集的考察48
第一节 明人文学传播的观念48
一 传播主体与其动机48
二 追求传播内容的真与善59
三 重视技术及物质条件64
第二节 明人文学传播的策略68
一 光环效应:名人名著的品牌实效68
二 权威效应:当代巨擘的印可品鉴73
三 示范效应:秀句佳作的展示作用78
第三章 延续传统的明词书册传播82
第一节 明人别集传播明词的效能82
一 从别集编纂形式看其中明词的地位83
二 明词传播中别集的马太效应90
三 别集中明词作者“附骥以传”的现象94
第二节 多元的总集形态及其传播效果96
一 总集的选域与明词的传播98
二 总集的选阵与明词的传播102
三 影响总集传播效果的其他因素108
第三节 其他传播明词的传统书册类型110
一 丛编:丛刻、丛钞111
二 评论:词话、诗话113
三 史部:方志、宗谱117
四 方外:释、道著作119
五 艺术:书画论著121
第四章 面向大众的民间书册传播123
第一节 日用类书:民间词的书册传播方式之一123
一 日用类书中词作的基本情况125
二 传播者对日用类书中词作传播的影响128
三 接受者对其中词作传播的影响131
第二节 娱乐书刊:明词与词学的民间传播途径之一135
一 娱乐书刊基本状况及其中的词136
二 娱乐书刊的受众群体140
三 娱乐书刊对明词及词学的传播143
第五章 叙事文学的明词传播功能148
第一节 小说传播明词的决定因素与实效149
一 小说中词作的创作者150
二 小说中明词传播的决定因素161
三 明人小说传播词作的实效165
第二节 戏曲:文本与舞台并行的传播途径175
一 明代戏曲中词作的基本状况176
二 案头与舞台:剧中词的二维传播空间187
三 作者与文本的互动及其对剧中词传播的影响193
第六章 明词单篇散阕的书面传播方式200
第一节 社交实用层面的帐词传播200
一 帐词之物质载体及其使用201
二 帐词之创作与题署205
三 帐词的传播阶段与特点212
第二节 明词的其他单篇书面传播方式216
一 下马即寻题壁字:题壁216
二 百代名臣金石宝:石刻219
三 山随画活,云为诗留:书画224
四 题写于物无不可:其他载体226
五 千里神交,若合符契:书柬229
第七章 明词的口头传播方式232
第一节 依前代词调创作的明词之传唱233
一 明人对词之音乐属性的认识233
二 明人可以歌唱宋元遗调235
三 明词可以入曲演唱传播243
第二节 明人自度曲及其传唱248
一 自度曲及其历代简况248
二 明人不乏能自度曲者250
三 明人自度曲的类型253
四 对明人自度曲的认识256
第三节 明词口头歌唱传播的特点260
一 明词口头歌唱传播地域的南方化260
二 明词口头歌唱传播范围的文人化264
三 明词口头歌唱传播功能的实用化267
第八章 文化场域对明词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影响273
第一节 闺阁与青楼:不同场域传播者与接受者差异275
一 闺阁场域、青楼场域的内部结构275
二 闺阁、青楼场域差异影响下的接受者283
三 闺阁、青楼场域差异影响下的传播者289
第二节 文学场与权力场的角力对明词传播的影响296
一 词人群与权力场中心距离及其传播趋向差异298
二 权力场中资本状况对作品当下传播的影响303
三 “输者为赢”的世界对作品久远传播的影响308
第九章 明词传播的文化增值效能312
第一节 从文学到其他艺术门类的延展——以明词“《江南春》现象”为中心313
一 《江南春》的传播与增殖313
二 《江南春》传播增殖的原因和影响320
三 词史、文学史上其他“《江南春》现象”323
第二节 从其他艺术门类向文学的挺进——以“寓山十六景词”现象为中心328
一 祁彪佳和他的寓山329
二 寓山景观之文学构件与寓山词所咏十六景333
三 寓山文艺传播的多元并进与寓山词的传播增殖338
四 推进寓山词传播增殖的若干因素342
五 词史、文学史上其他类似现象346
结束语348
征引文献352
一、专著专书352
二、单篇论文373
三、学位论文378
后记380
出版再记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