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533730.jpg)
- 郭霞珍,王键主编;纪立金,张光霁,孟静岩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5492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系统研究1
第一章 绪论1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研究方法2
第二章 中医哲学基础专论9
第一节 精气学说的研究9
一、精气基本含义的研究9
二、精气学说发展源流的研究10
三、精气学说理论核心的研究15
四、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研究17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研究20
一、阴阳起源的研究21
二、阴阳含义的研究22
三、阴阳属性的研究23
四、阴阳关系的研究23
附: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26
第三节 五行学说的研究27
一、五行学说发展源流的研究27
二、五行属性与归类的研究28
三、五行生克制化与乘侮的研究30
第四节 精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33
一、气与阴阳的相关性33
二、气与五行的相关性34
三、阴阳与五行的相关性34
第三章 中医藏象理论专论36
第一节 藏象理论形成基础的研究36
一、藏象之内涵研究36
二、藏象之特色研究41
第二节 五脏功能的研究42
一、心系的研究42
二、肺系的研究47
三、脾系的研究53
四、肝系的研究57
五、肾系的研究62
第三节 脏气与阴阳关系的研究67
一、脏气分阴阳的理论渊源67
二、脏气分阴阳的临床意义68
三、五脏阴阳理论中存在问题的思考69
第四节 脏腑关系研究72
一、脏与脏的关系研究72
二、脏与腑的关系研究84
第五节 生命活动与脏腑功能调控的研究87
一、关于津液生成、输布与排泄的研究88
二、关于血运行调控的研究89
三、关于精神情志的调控研究92
四、关于呼吸功能的调控研究94
五、关于饮食代谢调控的研究95
六、睡眠节律调控研究97
七、生殖功能调节研究98
第四章 中医气血理论专论101
第一节 气机理论的研究101
一、气机理论的源流101
二、气机升降学说的基本内容103
三、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因病机106
四、气机理论的临床应用107
第二节 气化理论的研究109
一、气化理论的源流109
二、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110
三、量化指标“气化熵”的提出和应用113
四、气化作用的生理效应113
五、气化理论的临床应用115
第三节 气血关系的研究116
一、气血关系的主要内容116
二、气血关系理论运用的渊薮118
【附】:营卫之气的研究120
第五章 病因理论专论127
第一节 关于“审证求因”的研究127
一、“审证求因”概念的研究127
二、“审证求因”内涵的研究128
三、“审证求因”的应用与争议的研究130
第二节 外感病邪的研究131
一、六淫研究132
二、疠气研究136
第三节 内伤七情的研究138
一、七情的内涵与作用的研究138
二、内伤七情的含义及其源流研究140
三、关于内伤七情的形成和致病机制的研究141
四、内伤七情致病特点的研究143
五、内伤七情与六淫的区别与联系144
六、内伤七情理论与临证诊治144
第四节 病理产物的研究145
一、痰饮的研究145
二、瘀血的研究148
三、蕴毒的研究150
第六章 病机理论专论155
第一节 中医病机与病机学说的研究155
一、病机学说内涵与特点的研究155
二、病机层次与结构的研究156
三、病机与证候关系的研究157
第二节 阴阳失调病机的研究158
一、阴阳失调为病变的根本159
二、阴阳盛衰病机与寒热病变的研究159
第三节 脏腑病机的研究162
一、脏腑病机内涵的研究162
二、脏腑气血阴阳与内生“五邪”的研究164
第四节 病机“从化”“传化”“转化”的研究166
一、病机“从化”的研究166
二、病机“转化”与“传化”的研究167
第七章 治未病与治则治法理论专论169
第一节 治未病理论的研究169
一、治未病理论的源流169
二、治未病原则和措施的研究170
第二节 治则治法理论的研究175
一、中医治则治法源流的探讨175
二、标本理论与治则的研究176
三、阴阳理论与治则的研究177
四、五行理论与治则的研究178
五、正邪理论与治则的研究179
六、藏象理论与治则的研究181
七、气血理论与治则的研究182
八、环境因素与治则的研究183
九、体质因素与治则的研究185
下篇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189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基本特点189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189
一、坚持自身特色189
二、发扬自身优势190
三、勇于正视不足191
四、正视中西医差异192
五、继承为基础,力求自身创新192
第二节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193
一、文献研究方法193
二、临床研究方法194
三、实验研究方法195
四、群体调研方法196
五、多学科研究方法196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进展198
第一节 阴阳学说的研究进展198
阴阳学说的研究进展198
第二节 五行学说的研究进展201
一、数学与五行研究201
二、非线性动力学与五行研究201
三、系统论与五行研究202
四、控制论与五行研究202
五、计算机模拟与五行研究203
六、耗散平衡理论与五行研究203
七、五行研究展望204
第三节 藏象学说的研究进展204
一、心系的现代研究204
二、肺系的现代研究207
三、脾系的现代研究208
四、肝藏象的研究211
五、肾系研究进展214
第四节 气血理论的研究进展218
一、气的概念的研究进展218
二、气实质的研究进展219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研究进展221
一、循经感传现象研究221
二、经络实质的研究222
三、关于络脉学说的现代研究224
第六节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225
一、理论研究225
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26
三、临床研究227
四、现代实验研究227
五、研究展望228
第七节 病因学研究进展228
一、外感病邪229
二、内伤病因230
三、病理产物231
第八节 病机理论的研究进展232
一、关于寒热病机的研究232
二、关于虚、实病机的研究233
第九节 养生理论研究进展235
一、养生理论构建背景研究235
二、养生理论的现代研究235
三、儒道思想与养生学的研究236
四、养生理论研究展望237
第十节 治则治法的研究进展237
一、中医治则与治法及与方证关系的研究238
二、中医治则治法的实验研究239
三、治则治法研究展望240
附篇247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专题研讨247
专题1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的讨论247
专题2象思维与中医学的研究249
专题3解读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整体观250
专题4解读中医学的思维模式252
专题5关于五脏的非均衡性研究254
专题6河图洛书与中医学的研究256
专题7藏象学说知识体系的构建258
专题8关于“肺主治节”259
专题9关于脾脑相关的研究261
专题10关于“脾胃为枢”的研究263
专题11对胆主决断的理解与应用265
专题12关于脏腑“表里相合”理论的研究266
专题13“君火”与“相火”的内涵与关系268
专题14解读“五脏藏五神”270
专题15“五脏应时”说的科学内涵272
专题16脾胃“燥湿相济”的研究273
专题17中医气化学说的科学意义275
专题18中医卫气理论的研究276
专题19中医脏腑气机的研究278
专题20络脉理论的研究280
专题21火毒致病说的研究281
专题22辨识病机的研究283
专题23内生五邪致病说的研究285
专题24中医“治未病”研究286
专题25痰瘀相关理论的研究288
专题26关于“湿”的研究与辨析290
第二章 中医运气学说专论297
第一节 运气学说基本内容297
一、五运六气297
二、运气学说297
三、干支甲子297
四、五运299
五、六气303
六、运气相合306
第二节 标本中气307
一、标本中气的基本概念308
二、标本中气的配属规律308
三、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309
四、标本中气与生理309
五、标本中气与病理309
六、标本中气与治疗310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10
一、运气与生理活动310
二、运气与发病311
三、运气与防病312
四、运气与治疗312
五、运气与预后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