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析化学
  • 张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525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分析化学理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2

第三节 定性分析简介4

一、分析反应及反应条件4

二、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5

三、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6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6

第五节 分析化学文献7

一、专著7

二、丛书和手册8

三、分析析化学核心期刊8

四、常用化学网络数据库8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10

第一节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0

一、气体试样的采集10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11

三、固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1

第二节 试样的处理12

一、试样的分解12

二、试样的分离与富集14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15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16

二、试样组分的性质16

三、试样组分的含量16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16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16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8

第一节 概述18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8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18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1

三、误差的传递22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4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25

一、有效数字25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26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7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27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28

二、t分布29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30

四、显著性检验32

五、可疑值的取舍35

六、相关与回归37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42

第一节 概述42

一、滴定分析法特点和分类43

二、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44

三、滴定方式44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45

一、基准物质45

二、标准溶液46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49

一、滴定分析的计算基础49

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51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55

第一节 概述55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55

一、酸碱质子理论55

二、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56

三、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58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61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61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62

三、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63

四、混合酸碱指示剂63

第四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64

一、强酸(碱)的滴定64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67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70

四、滴定终点误差72

第五节 酸碱滴定的应用73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3

二、应用示例74

第六节 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75

一、非水酸碱滴定基本原理75

二、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81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90

第一节 概述90

第二节 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91

一、EDTA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91

二、金属-EDTA配合物的特点92

第三节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93

一、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93

二、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94

第四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98

一、滴定曲线98

二、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100

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02

第五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103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应具备的条件104

二、金属指示剂的选择104

三、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变质现象105

四、常用的金属指示剂105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06

一、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的条件107

二、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108

第七节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111

一、配位滴定方式111

二、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112

三、应用示例114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17

第一节 概述117

第二节 氧化还原平衡117

一、条件电极电位及影响因素117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21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122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123

一、滴定曲线123

二、指示剂的选择126

第四节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127

一、碘量法127

二、高锰酸钾法131

三、重铬酸钾法133

四、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134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计算136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141

第一节 概述141

第二节 银量法142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142

二、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143

第三节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147

第四节 应用实例148

一、中药中无机卤化物和有机卤酸盐的测定148

二、有机卤化物的测定149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151

第一节 概述151

第二节 挥发重量法152

第三节 萃取重量法153

第四节 沉淀重量法154

一、沉淀的制备154

二、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160

三、分析结果的计算161

四、沉淀法的应用162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及永停滴定法165

第一节 概述165

第二节 基本原理166

一、化学电池166

二、液接电位167

第三节 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167

一、参比电极167

二、指示电极169

三、复合电极170

第四节 直接电位法171

一、氢离子活度的测定171

二、其他阴、阳离子活(浓)度的测定175

三、直接电位法的测量误差179

第五节 电位滴定法179

一、原理及装置179

二、终点确定方法180

三、应用示例182

第六节 永停滴定法183

一、原理及装置183

二、终点确定方法184

三、应用示例186

下篇 分析化学实验189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189

第一节 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189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常识190

第三节 分析化学实验室常用水的规格和检验191

第四节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192

第五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及洗液的配制193

第六节 滴定分析器皿及其使用193

一、移液管、吸量管193

二、容量瓶195

三、滴定管195

第七节 容量仪器的校准199

一、相对校准199

二、绝对校准199

三、实验步骤200

四、注意事项201

五、思考题201

第八节 分析天平与使用201

一、电子天平201

二、使用方法202

三、称量方法202

第九节 沉淀重量分析法基本操作204

一、沉淀的制备204

二、沉淀的过滤及洗涤204

三、沉淀的干燥与灼烧205

第十二章 实验内容207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07

实验二 混合碱各组分的含量测定209

实验三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211

实验四 食醋中总酸量测定212

实验五 返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213

实验六 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14

实验七 枸橼酸钠的含量测定216

实验八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17

实验九 锌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218

实验十 中药明矾的含量测定219

实验十一 水硬度的测定220

实验十二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21

实验十三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223

实验十四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24

实验十五 胆矾中硫酸铜的含量测定225

实验十六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26

实验十七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228

实验十八 银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29

实验十九 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230

实验二十 溴化钾的含量测定231

实验二十一 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233

实验二十二 芒硝中硫酸钠的含量测定234

实验二十三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235

实验二十四 pH测定236

实验二十五 醋酸电位滴定和酸常数的测定237

实验二十六 永停滴定法的应用240

第十三章 设计性实验242

选题一 酸碱滴定设计实验243

选题二 配位滴定设计实验244

选题三 氧化还原滴定设计实验245

选题四 电位法与永停滴定法设计实验245

选题五 沉淀滴定设计实验247

选题六 综合设计实验248

附录249

附录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49

附录2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51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252

附录4 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254

附录5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255

附录6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59

附录7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 M(OH)值260

附录8 金属指示剂的lgα In(H)值及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261

附录9 标准电极电位(18~25℃)262

附录10 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265

附录11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266

主要参考书目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