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及其矫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及其矫正
  • 周叶婷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9917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66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及其矫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选题意义4

(一)理论意义4

(二)实践意义5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7

(一)关于劳资利益理论的研究7

(二)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利益失衡现象的实证研究9

(三)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利益平衡的路径研究10

四、主要观点、创新点及不足11

(一)主要观点11

(二)可能的创新13

(三)存在的不足14

五、基本概念的厘定14

(一)劳方与资方14

(二)劳资关系与劳动关系18

第一章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21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21

(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形成的背景21

(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形成的过程23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理论——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性25

(一)异化劳动理论26

(二)剩余价值论27

(三)雇工工资理论27

(四)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评析28

三、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关系的设想32

(一)私有制消灭后平等的劳动合作关系32

(二)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33

第二章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的表现形式35

一、决策中的利益失衡35

二、初次分配中的利益失衡36

(一)劳资收入差距大36

(二)劳资利益增幅失衡39

(三)最低工资规避加大劳资利益失衡40

(四)劳动成本缩减与资方利润的增加41

三、就业与雇佣中的利益失衡45

(一)劳资关系建立中的利益失衡45

(二)劳资关系解除中的利益失衡46

四、诉求表达中的利益失衡47

(一)劳方利益表达的低效能与资方利益表达的高效能47

(二)劳方利益表达不充分与资方享有完全话语权48

第三章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的法律原因分析50

一、相关立法指导思想有误51

(一)“以资为本”的思想错误51

(二)劳资利益零和博弈思想错误52

二、劳资利益共决机制缺失53

(一)劳动者决策权缺乏法律依据53

(二)参与决策劳动者的利益保障缺失54

(三)工会组织职能弱化不能发挥决策参与的作用55

(四)职工董事、监事的规定不合理59

三、 工资、利润分配规定不合理60

(一)生存工资规定的公正拷问61

(二)超时薪酬的规定存在漏洞65

(三)利润分享的规定不足69

四、就业和解雇的规范失当70

(一)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加剧劳动者失业72

(二)辞职权和辞退权失衡77

(三)竞业限制的规定不利于保护劳方就业利益84

五、诉求表达机制的缺失86

(一)集体谈判制度缺失86

(二)劳动者利益救济制度乏力91

第四章 矫正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的法律价值100

一、正义、安全和自由法律价值共识的达成102

(一)有效益的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102

(二)“自由存在”是法律的最终价值104

(三)安全是法律的基本价值106

二、劳资利益失衡的矫正体现法律价值的要求107

(一)劳资利益失衡的矫正实现利益公平和有效率的配置107

(二)劳资利益失衡的矫正实现“双方”的自由109

(三)劳资利益失衡的矫正实现个体安全和社会安全111

第五章 矫正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失衡的法律制度设想114

一、相关立法指导思想修正114

(一)树立“以劳动者为本”的思想114

(二)树立劳资利益共同体的思想115

二、确立劳资利益共决机制117

(一)明确赋予劳资共决权118

(二)保障参与决策劳动者的利益118

(三)增强工会职能119

(四)完善职工董事和监事的规定122

三、改革工资、利润分配制度123

(一)合理制定最低工资保护的规定123

(二)规范劳动定额和薪资结构127

(三)保护劳资利润分享的权利130

四、完善就业和解雇制度131

(一)制定引导性规范调整劳动合同期限131

(二)平衡劳方辞职权与资方辞退权138

(三)修正竞业限制规则强化劳方就业利益保护142

五、建立畅通的劳方诉求表达机制143

(一)优化集体谈判制度143

(二)完善劳动者利益救济制度146

参考文献152

后记1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