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5版
  • 陈光辉,黎连业,王萍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59426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5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综合布线系统1

1.1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述1

1.1.1综合布线系统特性2

1.1.2综合布线系统分类3

1.2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6

1.3综合布线系统标准6

1.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8

1.5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构成12

1.6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13

1.7缆线长度划分15

1.8工业环境布线系统16

1.9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21

1.10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26

1.11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26

1.11.1集成布线系统26

1.11.2智能小区布线系统31

第2章 网络传输介质34

2.1双绞线电缆34

2.1.1 5类、超5类双绞线41

2.1.2 6类双绞线46

2.1.3 7类双绞线48

2.1.4 8类屏蔽双绞线51

2.2大对数双绞线52

2.3同轴电缆54

2.4光缆的品种与性能55

2.4.1光缆55

2.4.2光缆的种类55

2.4.3光缆与光纤的关系56

2.4.4光纤通信系统简述57

2.4.5光缆的种类和机械性能58

2.5数据传输技术中的几个术语63

第3章 网络互连设备65

3.1物理层的网络互连设备65

3.1.1中继器65

3.1.2集线器65

3.1.3调制解调器66

3.2数据链路层的设备75

3.2.1网卡75

3.2.2网桥79

3.2.3交换机82

3.3网络层设备85

3.3.1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85

3.3.2路由器的优缺点86

3.3.3路由器的功能86

3.4应用层设备87

3.4.1网关的基本概念87

3.4.2网关-网关协议简述88

3.4.3外部网关协议简述88

3.4.4内部网关协议族89

3.5防火墙89

3.5.1防火墙的作用89

3.5.2 Internet防火墙90

3.5.3为什么要用防火墙91

3.5.4防火墙的产品分类92

3.5.5防火墙在OSI/RM中的位置95

3.5.6防火墙的发展史95

第4章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敷设99

4.1金属槽和金属桥架99

4.1.1金属槽99

4.1.2金属线槽的各种附件99

4.1.3金属桥架100

4.1.4托臂支架105

4.2塑料槽105

4.3金属管和金属软管106

4.4塑料管和塑料软管107

4.5线缆的槽、管敷设方法107

4.6槽管可放线缆的条数110

4.7卡博菲电缆桥架容线量110

第5章 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与系统设计技术113

5.1布线系统标准的有关要求113

5.2布线系统的设计116

5.2.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步骤116

5.2.2布线系统的信道124

5.2.3布线系统设计的系统指标125

5.3工作区子系统设计135

5.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135

5.3.2工作区设计要点135

5.3.3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136

5.4配线(水平)子系统设计137

5.4.1配线子系统设计要求137

5.4.2配线子系统设计概述138

5.4.3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139

5.4.4配线子系统布线方案140

5.5干线(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143

5.5.1干线子系统设计要求143

5.5.2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简述144

5.5.3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145

5.5.4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法146

5.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46

5.6.1设备间设计要求147

5.6.2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要点147

5.6.3数据中心设计要求151

5.6.4数据中心卡博菲桥架方案162

5.6.5数据中心KVM技术设计要求164

5.6.6数据中心列头柜技术设计要求170

5.7技术管理180

5.8建筑群子系统设计184

5.8.1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要求184

5.8.2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步骤184

5.8.3电缆布线方法186

5.8.4电缆线的保护189

5.9进线间设计189

5.10光缆传输系统190

5.11电信间设计191

5.11.1电信间子系统设备部件191

5.11.2电信间的交连硬件部件192

5.11.3电信间交连的几种形式193

5.11.4 110型交连硬件在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中的应用194

5.11.5 110型交连硬件在设备间中的应用196

5.11.6电信间的设计步骤197

5.12电源、防护和接地设计197

5.13环境保护设计204

第6章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的写作基础与样例205

6.1设计方案基础: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205

6.2设计方案基础:网络布线设计方案的内容206

6.3设计方案基础:IT行业和建筑行业的设计方案取费的主要内容206

6.3.1 IT行业流行的设计方案取费的主要内容206

6.3.2建筑行业设计方案取费的主要内容207

6.4建筑行业综合布线系统取费214

6.4.1通信工程机械台班单价定额取费214

6.4.2通信工程仪表台班单价定额取费215

6.4.3施工测量取费216

6.4.4敷设线槽、管路取费217

6.4.5布放线缆取费235

6.4.6安装、调试取费245

6.4.7缆线终接取费261

6.4.8布线系统测试取费265

6.4.9防水取费269

6.5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模版270

6.6网络工程设计方案实例:中国某中心某信息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案274

第7章 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292

7.1网络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292

7.1.1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292

7.1.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292

7.1.3测试293

7.1.4工程施工结束时的注意事项293

7.1.5安装工艺要求294

7.2网络布线路由选择技术295

7.3网络布线线槽敷设技术297

7.3.1金属管的敷设297

7.3.2金属线槽的敷设298

7.3.3塑料槽的敷设300

7.3.4暗道布线302

7.3.5线缆牵引技术302

7.3.6建筑物主干线电缆连接技术304

7.3.7建筑群电缆连接技术306

7.3.8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307

7.3.9建筑物中光缆布线技术309

7.4数据中心安装施工310

7.4.1卡博菲桥架配线线路施工310

7.4.2 KVM系统施工安装311

7.4.3列头柜施工安装315

7.5双绞线布线技术318

7.5.1双绞线布线方法318

7.5.2双绞线布线缆线间的最小净距要求318

7.6布线压接技术319

7.6.1压线工具319

7.6.2用户信息插座的安装320

7.6.3用户信息跳线制作322

7.7长距离光缆布线技术328

7.7.1长距离光缆施工的准备工作328

7.7.2长距离光缆布线架空敷设的施工技术330

7.7.3长距离光缆布线直埋敷设的施工技术333

7.7.4长距离光缆管道布线的施工技术335

7.7.5光缆布线施工工具336

7.8光缆光纤连接技术337

7.8.1光缆光纤连接技术概述337

7.8.2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耦合器337

7.8.3光纤连接器端接磨光技术340

7.8.4光纤连接器端接压接式技术350

7.8.5光纤熔接技术357

7.9光纤连接安装技术362

7.9.1光纤布线的元件:线路管理件362

7.9.2 LCGX光纤交叉连接系统366

7.9.3光纤连接架367

7.9.4光纤交连场的设计368

7.9.5光纤连接管理368

7.10吹光纤布线技术370

7.10.1吹光纤布线技术概述370

7.10.2吹光纤系统的组成371

7.10.3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的气吹微型光缆375

7.10.4吹光纤与传统光纤布线综合比较376

7.11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377

7.11.1数据点改变为语音点的操作方法378

7.11.2语音点改变为数据点的操作方法378

7.11.3 1个数据(语音)点改变为4个语音用户的操作方法378

7.12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管理379

第8章 无线网络380

8.1无线网络的概念与特点380

8.1.1无线网络的概念380

8.1.2无线局域网382

8.1.3无线网络的发展过程383

8.1.4无线网络分代385

8.2无线网络通信传输媒介389

8.3无线网络的互连设备390

8.4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396

8.5无线局域网物理层396

8.5.1物理层三种接口方式396

8.5.2物理层结构与功能396

8.5.3跳频扩频物理接口399

8.5.4直序扩频物理接口401

8.5.5红外线物理接口402

8.6无线网络IEEE 802.11标准402

8.6.1 IEEE 802.11标准的重要技术规定402

8.6.2 IEEE 802.11提供的服务404

8.6.3 IEEE 802.11的具体特征406

8.6.4 IEEE 802.11拓扑结构407

8.6.5 IEEE 802.11逻辑结构407

8.6.6 IEEE 802.11工作组和要点407

8.6.7 IEEE 802.11a标准408

8.6.8 IEEE 802.11b标准412

8.6.9 IEEE 802.11g标准413

8.6.10三大标准的前途与安全性413

8.6.11 WLAN Hiper LAN/2标准415

8.7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与实例418

8.7.1无线连接解决方案概述418

8.7.2户外无线连接的综述421

8.7.3额外费用421

8.7.4天线连接示意图421

8.7.5 802.11 AP-AP 10M无线连网方案422

8.7.6 802.11 10M两个分支网连网方案423

8.7.7 802.11 AP-AP 2M无线连网方案424

第9章 测试及其有关技术426

9.1布线工程测试概述426

9.1.1布线工程测试内容426

9.1.2测试有关标准426

9.1.3 TSB-67测试的主要内容427

9.1.4超5类、6类线测试有关标准430

9.2电缆的两种测试432

9.2.1电缆的验证测试432

9.2.2电缆的认证测试432

9.3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433

9.3.1网络听证433

9.3.2故障诊断433

9.3.3综合布线工程的电气测试要求433

9.3.4电缆的认证测试的操作方法443

9.4电缆认证测试445

9.4.1用Fluke DTX电缆分析仪认证测试一条电缆(UTP)445

9.4.2一条电缆(UTP)的认证测试报告447

9.5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449

9.5.1近端串扰未通过449

9.5.2衰减未通过449

9.5.3接线图未通过450

9.5.4长度未通过451

9.5.5测试仪问题451

9.5.6 DTX的故障诊断451

9.5.7手持式测试仪的使用问题453

9.6大对数电缆测试453

9.6.1 TEXT ALL25测试仪简介454

9.6.2操作说明454

9.6.3测试连接插座456

9.6.4自动测试程序456

9.7光缆测试技术457

9.7.1光纤测试技术概述457

9.7.2光纤测试仪的组成465

9.7.3 938系列测试仪的技术参数466

9.7.4光纤测试仪操作使用说明466

9.7.5光纤测试步骤472

9.8工程的结尾工作476

9.8.1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476

9.8.2网络文档的组成476

9.9设备材料进场检验477

第10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479

10.1布线系统验收要点479

10.1.1环境检查要求479

10.1.2器材验收要求480

10.1.3设备、线缆安装验收482

10.2现场(物理)验收491

10.3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493

10.4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使用的主要表据493

10.5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511

10.6鉴定会材料样例511

10.7鉴定会后资料归档517

第11章 屏蔽局域网络518

11.1为什么要建设屏蔽局域网518

11.2如何选择屏蔽与非屏蔽系统522

11.2.1如何选择屏蔽系统与非屏蔽系统的问题522

11.2.2选择屏蔽系统的问题523

11.3屏蔽局域网的施工建设525

11.4屏蔽局域网系统的施工安装要求526

11.5电磁屏蔽室的施工建设527

11.5.1电磁屏蔽室的规定和电磁屏蔽的分类527

11.5.2电磁屏蔽室的结构形式529

11.5.3电磁屏蔽室的屏蔽件529

11.5.4电磁屏蔽室的规范和设计等级529

11.5.5电磁屏蔽室的分项系统530

11.6屏蔽机房重要设备534

第12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物理隔离技术536

12.1物理隔离技术的意义与作用536

12.2物理隔离的方法537

12.3物理隔离技术的路线和分代538

12.4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的不足之处539

12.5物理隔离的几种技术方案539

12.6典型案例分析543

12.7安全隔离卡原理与分类545

12.8现有产品5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