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传记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代传记理论研究
  • 俞樟华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11303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传记文学评论-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传记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古代传记理论鸟瞰1

引言1

汉代的传记理论8

魏晋南北朝的传记理论19

唐代的传记理论26

宋代的传记理论41

明代的传记理论53

清代的传记理论61

一、传记释名79

1.传79

2.传记81

3.列传83

4.别传86

5.杂传87

6.史传89

7.自传90

8.传记文学92

二、传记的体例94

1.传体的创立94

2.传与经95

3.传与纪及表97

4.纪传与编年100

4.传目设立原则101

5.附传104

6.合传106

7.其他111

三、传记的分类114

1.传记分类的历史114

2.传记分类的意义117

四、传记的作者125

1.传记作者的职责125

2.个体与群体131

3.传记作者的才德137

4.非史官不可为人立传150

五、传记的写作宗旨154

1.“成一家之言”154

2.扬善惩恶,经世致用163

3.补史传之缺和辩诬170

4.歌颂先人,传名后世173

六、传记的立传标准178

1.为有功名者立传178

2.为死人还是活人立传184

3.非高官不得立传186

4.为时代和社会的代表立传190

七、传记材料的搜集与整理197

1.传记材料的搜集197

2.传记材料的整理201

八、传记的真实性218

1.传记真实的意义218

2.传记失真的原因223

九、传记的人物写作235

1.优劣兼写237

2.细节描写,以小见大238

3.善写“独至”241

4.记言要“适如其人之言”244

5.选材典型,详略得当247

6.对比映照,互相衬托249

7.言人人殊,各得其解254

十、传记的叙事260

1.叙事“以人为纲”260

2.叙事以简核为贵261

3.寓论断于叙事之中265

4.叙事笔法不主一格268

5.传记的布局谋篇273

十一、传记的语言279

1.传记语言的简洁279

2.传记语言的繁简283

3.传记语言的师承294

十二、传记名著《史记》的影响299

(一)《史记》对古代诗歌的影响299

(二)《史记》对古代散文的影响307

(三)《史记》对古代小说的影响321

(四)后代传记无法超越《史记》的原因342

附录一:论文五篇352

论古代的行状理论352

一、目的论352

二、人物论355

三、创作论357

四、文体论360

实录与文学——历史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交融363

一363

二366

三369

自撰墓志铭文化心理管窥374

一、“患人不知”的自白书375

二、“明贬实讽”的忏悔书376

三、“何以解忧”的自嘲书376

苏轼散传概论379

地域视野下的郁达夫自传研究394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传的繁荣396

二、郁达夫自传的主要特点399

三、地域文化对郁达夫自传的影响402

四、结语409

附录二:书评五篇411

中国传记文学独特发展之路——评俞樟华《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411

向着中国传记文学理论开拓——评俞樟华《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415

古代传记理论研究的开拓之作——读《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420

古代文论研究的新视角——读《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423

俞樟华教授的学术探索与创新之路426

一、《史记》研究的集成性426

二、传记研究的开拓性430

三、学术史研究的创新性433

参考文献437

后记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