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566002.jpg)
- 戴恩来,李应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242344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陇上医者的中西医结合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承经典 自出机杼1
概述3
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6
病位病性辨证法的创立及其实用价值13
中医内科方药体系18
《黄帝内经》中“神”的含义27
《伤寒》、《金匮》对立统一的组方论治特点31
中医学的思维特点34
陇医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我见38
第二章 中西结合 历史使然49
概述51
论中西医两种整体观结合的必要性54
对中西医结合定位的商榷59
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62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和方法69
以中西医结合为契机 促进中医现代化快速发展74
第三章 保存中说 西说为证81
概述83
胃寒、热证与胃蛋白酶活性间的关系87
胃寒、热证与胃内温度的关系89
胃寒、热证与胃液中环核苷酸含量关系的探讨92
胃寒热辨证与胃液中K+、Na+浓度关系的探讨94
胃寒证、胃热证与胃液中PGE2、6-keto-PGF 1a的关系及其机理的探讨96
慢性肺心病甲皱微循环的初步观察99
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103
中西医学融合之道106
补肾中药对大鼠BMSCs分泌NGFβ、BDNF、VEGF功能的影响115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121
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127
宏观病机的微观意义举隅137
红花黄色素降压作用及机理的初步分析140
红花黄色素镇痛抗炎症及镇静作用的研究145
第四章 结合模式 见仁见智149
概述151
谈谈中西医结合154
临床医学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164
在内科领域内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模式169
宏观与微观辨证结合 提高中医诊疗水平176
用中西医结合观点临证拟方178
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格式漫谈181
试论现代辨证论治183
病证结合,优势互补189
再谈“病证结合”192
第五章 病证结合 匠心独运195
概述197
于己百诊治慢性胃炎经验203
于己百教授诊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207
于己百临证常用对药、组药举隅(上)210
于己百临证常用对药、组药举隅(下)216
于己百教授验方证治2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管见226
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228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治疗233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238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243
湿热与肾脏病的关系248
血瘀与肾脏病的关系251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的临床研究258
抗感片治疗感冒446例疗效观察263
高血压病漫谈265
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27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随谈279
病毒性肝炎的辨证施治282
冠心病中医治疗之我见289
食管癌临证摭拾291
消瘰丸的临床应用293
应用“中医佛手治疗体系”方剂治疗疑难病研究297
“佛手散”为基础,辨证组方302
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304
紫斑(过敏性紫癜)30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与防治310
舌诊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316
竹叶椒根治疗阑尾炎42例报告319
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321
中风先兆的防治326
中风证治备要333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比较33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40
谈温阳法对激素的增敏作用342
第六章 高山景行 人文芬芳345
名医的教诲347
百年历史积淀与变迁348
文学艺术闲话350
咏花诗七首353
中山桥赋354
谈中国人的传统修养355
我爱兰医校园的花木358
论“德全不危”359
浅谈青年医生的基本功361
岐伯赋363
甘肃中医药大学赋364
浅谈中医药文化的内涵365
大黄礼赞369
当归吟371
甘草赋372
咏耆374
通备武学赋376
第七章 成才之路堪启后良377
张汉祥——医绩卓著 丰功永存379
于己百——探医秘精研《伤寒》重临证善用仲景方383
许自诚——中西结合勤求索 征途艰辛路漫漫387
刘宝厚——中西医结合 创最佳疗效390
裴正学——创“十六字”模式 擅诗词书法393
赵健雄——确立敦煌医学分支学科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396
黄正良——教学名师 药理大家399
许治时——情系西北勤耕耘 中西结合硕果累401
夏永潮——潜心研医四十载 古方权变出奇葩405
王俭——教学医疗都经历 神经精神皆擅长408
刘国安——病证结合、内调外治老年病411
叶光华——倾心医教 著力研发413
曹玉山——中西医结合调治心血管病415
王惠兰——专消化疾病 研儿科新药420
关梅玮——中西医结合儿科带头人426
安真光——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429
薛金堂——从战地护士到中西医结合精神神经疾病专家431
李永寿——奉献漫漫路 实践出真知432
李振英——我从西中班走来435
张鸿谋——悬壶济世五十春 医道生涯始悟真440
周大勇——开卷觅结合 继承悟创新447
李妍怡——继续老师的事业453
第八章 学术机构 成才平台459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展历程461
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470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473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478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481
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485
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发展历程488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成立与实践493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497
武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501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505
附篇507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谈中医、中西医结合509
“西学中班”备忘录523
后记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