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顶山应国墓地 1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顶山应国墓地 1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375106.jpg)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大象出版社
- ISBN:753477311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126页
- 文件大小:231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平顶山应国墓地 1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章 应国墓地出土器物及其组合关系研究771
第一节 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771
第二节 西周早期墓葬群埋葬年代的再讨论773
第三节 西周早期墓葬随葬器物在年代学上的组合特征774
一、铜礼器在横宽型、垂腹型与装饰纹样方面的年代学特征775
二、陶鬲的年代学特征777
三、酒器组合与应公方鼎的年代学特征777
四、组合玉项饰、组合玉佩的年代学特征778
五、铜车马器等器物的年代学特征779
六、陶、瓷、硬陶器的年代学特征780
七、砺石、海贝、蚌饰的年代学特征780
第四节 西周早期墓葬与其他墓地典型墓葬在器物类型学上的相互认同781
一、这批墓葬与晋侯墓地西周昭王时期M113晋侯夫人墓的相互认同781
二、这批墓葬与天马-曲村晋国墓地西周早期晚段贵族夫人墓M6214的相互认同784
三、这批墓葬与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晚段贵族夫人墓M6的相互认同785
四、这批墓葬与扶风县召李村西周早期晚段墓葬M1的相互认同787
五、这批墓葬与岐山贺家村西周早期晚段墓葬M5、M6的相互认同789
六、这批墓葬与扶风杨家堡西周早期晚段墓葬M4的相互认同790
七、这批墓葬与元氏县西张村西周昭王时期谏墓的相互认同792
八、这批墓葬与江陵万城西周早期晚段邶子墓的相互认同792
九、这批墓葬与花园村M3、M15、M17西周昭穆王之际墓葬的相互认同794
一○、小结796
第五节 西周中期早段墓葬与其他墓地典型墓葬在器物类型学上的相互认同796
一、这批墓葬与天马-曲村西周中期早段墓葬M6384的相互认同796
二、这批墓葬与茹家庄西周穆王时期?伯夫妇墓M1、M2的相互认同797
三、这批墓葬与扶风庄白村西周穆王时期伯?墓的相互认同799
四、这批墓葬与扶风齐家村西周穆恭王之际M19的相互认同799
五、这批墓葬与横水西周中期早段墓葬M1、M2的相互认同802
六、小结804
第六节 西周中期晚段墓葬与其他墓地典型墓葬在器物类型学上的相互认同806
一、M85与西周中期晚段强家村一号墓的相互认同806
二、应侯见工诸器的年代及其与西周中期晚段铜器的相互认同807
第五章 应国墓地的自然科学研究815
第一节 河南平顶山应国玉器研究——西周早中期贵族墓815
第二节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原始瓷的科技分析826
第三节 平顶山应国墓青铜器的分析833
第四节 应国墓地金属粉末状物的成分分析838
第五节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西周早期黑白石珠分析840
第六节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蓝绿色料珠和料管的分析847
第六章 应国历史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863
第一节 应国历史简述863
一、应国溯源864
二、应国的初封地864
三、应国的南迁865
(一)彭、吕梁等地名的南迁866
(二)漳河地名的南迁867
(三)鄂、庸与邶等地名的南迁867
(四)唐国地名的南迁868
(五)长国的南迁869
(六)黎国的南迁869
(七)滍水的得名与蚩尤帝族人的南迁870
(八)陶三足瓮与应国南迁870
(九)陶浅弧裆或平裆矮柱足鬲与应国南迁870
四、应国都城——应城的位置871
五、应国的军事重任872
六、应国与周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873
七、西周早中期应国国君的世系875
第二节 西周早期的青铜文化大变革876
一、随葬器物的形制与纹样方面878
二、铜礼器的组合形式方面880
三、铜器铭文的文字简化方面881
四、铜车马器、玉器、海贝、蚌饰、料珠、石珠方面882
第三节 南北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885
一、M232大型积石墓——应公墓的文化渊源与东北地区山石崇拜文化的传承885
二、M231黑白色微型石管珠与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关系886
三、M232应公墓墓道的形制、方向与北方地区文化的联系887
四、M242束颈、细高足铜鼎与南方文化的向北渗透888
五、M85盘龙盖钮铜盉与北方文化的向南传播889
六、M84、M85束颈垂腹鼎与江陵万城邶子鼎的关系889
七、M232短剑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890
八、铜戈、矛、剑等兵器所显示的毁兵葬习俗890
九、M242柞伯簋反映了胙国与应国的关系890
一○、陶三足瓮的文化渊源890
一一、陶大口尊的文化渊源891
一二、北方地区烧制瓷器问题与瓷器技术的向北传播891
第四节 匍盉铭文补释并再论覜聘礼893
第五节 再论柞伯簋与大射礼913
第七章 应国墓地的发掘、保护与远景规划931
第一节 应国墓地发掘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收获931
第二节 应国墓地发掘与保护的优秀团队933
第三节 历年来应国墓地的保护措施935
第四节 应国墓地保护的远景规划936
附表一:M232随葬器物登记表937
附表二:M231随葬器物登记表938
附表三:M242随葬器物登记表940
附表四:M229随葬器物登记表940
附表五-1:M230随葬器物登记表941
附表五-2:M230随葬器物登记表942
附表六:M48随葬器物登记表943
附表七:征集的西周早期应国墓地文物登记表943
附表八:传世应国西周早期有铭铜器944
附表九:M50随葬器物登记表944
附表一○:M213随葬器物登记表945
附表一一:M210随葬器物登记表945
附表一二-1:M86随葬器物登记表946
附表一二-2:M86随葬器物登记表947
附表一三:七座小型墓随葬器物登记表948
附表一四-1:M84随葬器物登记表948
附表一四-2:M84随葬器物登记表950
附表一五:M85随葬器物登记表950
附表一六:传世西周中期有铭铜器登记表951
附表一七:M87、88应侯见工夫妇墓随葬器物登记表951
英文提要952
后记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