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573024.jpg)
- 邵兵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931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170页
- 主题词:电子政务-社会服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1
1.2 研究目标2
1.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2
1.2.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模型2
1.2.3 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模型的实证检验2
1.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的分析3
1.2.5 提高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水平的对策与建议3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3
1.3.1 研究方法3
1.3.2 研究思路3
1.4 研究内容与资料4
第2章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6
2.1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6
2.1.1 创新扩散理论6
2.1.2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7
2.1.3 技术接受模型8
2.1.4 其他相关理论10
2.2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概况12
2.3 国外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13
2.4 国内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14
第3章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17
3.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界定17
3.1.1 公共服务的定义17
3.1.2 电子政务的定义17
3.1.3 电子政务的分类18
3.1.4 公众接受的概念界定18
3.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19
3.2.1 G2C模式的基本功能19
3.2.2 G2B模式的基本功能19
3.2.3 G2G模式的基本功能20
3.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原理21
3.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业务模式21
3.5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评价方法22
第4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及问题诊断24
4.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24
4.1.1 办公自动化阶段24
4.1.2 “三金工程”实施阶段25
4.1.3 “政府上网”阶段26
4.1.4 电子政务阶段26
4.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27
4.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的部委间比较27
4.2.2 我国工商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34
4.2.3 我国税务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38
4.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以北京市为例49
4.3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及特征72
第5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原因74
5.1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观念原因74
5.2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法律原因75
5.3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制度原因75
5.4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安全原因76
5.5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信任原因77
5.6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基础设施原因77
5.7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服务质量原因78
第6章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研究80
6.1 影响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的因素研究80
6.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0
6.1.2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模型构建82
6.1.3 研究设计88
6.1.4 数据分析91
6.1.5 研究结论101
6.2 影响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的因素研究104
6.2.1 研究背景104
6.2.2 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影响因素模型108
6.2.3 研究设计110
6.2.4 数据分析112
6.2.5 研究结论117
6.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民接受的因素研究117
6.3.1 研究背景117
6.3.2 研究思路117
6.3.3 研究模型构建118
6.3.4 研究结论123
第7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用户政策研究125
7.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简述125
7.2 研究设计126
7.2.1 样本选择126
7.2.2 用户政策类目构建127
7.2.3 编码127
7.3 数据分析127
7.3.1 部委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127
7.3.2 工商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129
7.3.3 税务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132
7.4 研究结论134
第8章 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与对策136
8.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设计136
8.1.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信息共享机制136
8.1.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安全保障机制137
8.1.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评价评估机制138
8.1.4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市场运作机制138
8.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模式选择139
8.2.1 以公众为中心的关系模式139
8.2.2 服务导向型的目标模式140
8.2.3 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140
8.2.4 “内外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141
8.2.5 以流程为突破的技术模式141
8.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对策建议142
8.3.1 加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142
8.3.2 利用多渠道加强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宣传143
8.3.3 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安全措施及用户政策144
8.3.4 改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网站基础环境144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46
9.1 研究结论146
9.1.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接受存在差异146
9.1.2 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七个原因147
9.1.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147
9.1.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不完善148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148
9.2.1 研究局限148
9.2.2 研究展望149
参考文献155
附录一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因素问卷155
附录二 外经贸电子政务服务接受因素问卷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