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积极网络舆论引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积极网络舆论引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575850.jpg)
- 闫欢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09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积极网络舆论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积极网络舆论: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媒介实践1
一 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理论溯源2
二 公民美德的理论溯源及其对促进舆论互动的主体价值7
第一章 作为积极网络舆论主体的积极传播者10
第一节 积极受众观的历史脉络10
一 传播学批判学派视野中的消极受众11
二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积极受众观缘起14
三 批判视野中的积极受众16
四 积极受众观的发展20
五 受众研究的实践转向22
第二节 积极传播者:转型社会中的积极舆论主体26
一 心理学视野中的从消极个体到积极主体27
二 积极舆论主体的基本特征28
三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积极主体31
四 幸福指数拐点下的积极主体33
五 积极舆论主体的界定34
第二章 积极舆论主体的实现论媒介动机37
第一节 实现论与实现幸福感37
一 哲学与心理学视野中主体的自我实现38
二 积极舆论主体的实现幸福感38
三 积极舆论主体的实现论媒介动机测量41
第二节 作为积极舆论主体的大学生实现论媒介动机的实证研究43
一 问卷的发放与分析情况43
二 大学生实现幸福感水平分析46
三 作为积极舆论主体的大学生实现论媒介使用动机总体情况分析48
四 作为积极舆论主体的大学生实现论媒介使用动机的人口学变量分析55
五 作为积极舆论主体的大学生实现幸福感与实现论媒介使用动机的相关性分析60
六 大学生实现幸福感水平与实现论媒介使用动机的差异性分析63
七 研究启示与不足66
第三章 新型主流媒体的积极社会制度框架与舆论引导68
第一节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需求69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观69
二 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需求71
三 主流媒体官方微博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73
第二节 新型主流媒体的积极社会制度媒介框架与主体舒适度指标76
一 主流媒体促进积极社会制度的形成及其积极影响77
二 主流媒体中的积极社会制度框架与积极舆论主体的舒适度指标80
第三节 主流媒体的积极社会制度框架的研究设计86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86
二 研究样本的选择87
三 “@澎湃新闻”新闻框架的编码与测量方法88
四 “@澎湃新闻”积极社会制度框架的编码与测量方法92
第四节 “@澎湃新闻”的积极社会制度框架的数据结果分析93
一 主流媒体“@澎湃新闻”的新闻框架分析93
二 “@澎湃新闻”积极社会制度框架中的积极、消极情感100
三 “@澎湃新闻”积极社会制度框架分析104
四 小结109
第五节 基于积极社会制度框架的主流媒体微博的舆论引导策略111
一 主流媒体微博的舆论引导策略111
二 研究结论与不足115
第四章 核心价值传播对积极舆论主体的美德重构118
第一节 网络舆论共识中的宽容美德与怨恨情绪的唤醒、重构与博弈118
一 宽容美德唤醒的情境条件:价值差异比较中激活难以自解的怨恨情绪120
二 宽容美德社会记忆的唤醒机制:新型主流媒体的克己美德框架125
三 实现论媒介动机下舆论主体宽容美德的自觉重构及其与怨恨情绪的博弈134
四 结语138
第二节 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重构139
一 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传统及其在中国的重构价值140
二 突发事件传播中敬畏情绪社会记忆的唤醒与重构143
三 突发事件传播误区与敬畏情绪社会记忆的重构145
第三节 唤醒与认同:虚构媒介中感恩特质的社会记忆重构148
一 “感恩”特质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记忆传承149
二 虚构媒介中的亲恩记忆框架的唤醒与认同152
三 夫妇、姐妹之恩的社会记忆唤起与当下认同154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论主体的积极人格及其有序参与159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人格159
一 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人格160
二 积极舆论主体积极人格的具体特征162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论主体的有序参与164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特征164
二 公民参与的国内外研究及其概念界定168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公民参与和公民有序参与171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论主体积极人格及其有序参与的关系实证174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论主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再现175
二 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人格与其有序参与的关系180
三 重视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人格发展与有序参与199
第六章 微博舆论场中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202
第一节 微博的舆论场属性特征203
一 舆论场的定义及特征203
二 微博舆论场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私人性并存205
第二节 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208
一 积极情绪体验的概念及功能209
二 微博舆论与舆论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212
第三节 雅安地震事件中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214
一 积极舆论主体的“希望”情绪体验——地震相关信息迅疾发布215
二 积极舆论主体的“激励”与“感激”情绪体验——微博救援开展216
三 积极舆论主体的“爱”情绪体验——微公益活动218
四 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情绪对微博舆论场的影响219
五 积极舆论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策略224
六 小结226
第七章 有意义媒介内容对积极舆论主体品味信念的提升效应228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积极转向与品味信念发展梳理230
一 传播研究消极取向的历史梳理230
二 积极视角的传播研究转向233
三 “有意义媒介内容”的提出234
四 “品味”的辞源及多学科研究现状235
第二节 有意义媒介对积极舆论主体品味信念提升效应的研究设计243
一 研究方法简述243
二 研究工具245
三 研究对象246
四 实际操作247
第三节 有意义媒介对舆论主体品味信念的提升结果252
一 舆论主体品味信念的整体状态252
二 品味信念的人口统计变量分析254
三 实验结果分析258
第四节 有意义媒介内容对舆论主体品味信念的提升策略264
一 有意义媒介内容对舆论主体品味信念的提升264
二 对舆论主体品味信念提升的策略性建议265
参考文献267
附录275
后记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