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 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 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
  • 易行健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8488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居民消费-研究-中国;居民储蓄-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 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研究背景篇3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基本思路3

第一节 中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背景3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结构与主要内容6

第三节 本书相关概念的界定、数据来源与相关说明8

第四节 本书的特色与贡献11

第二章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的主要进展14

第一节 消费储蓄理论的研究进展14

第二节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回顾:以外国作为分析样本20

第三节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回顾:以中国作为分析样本34

第三章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特征和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典型事实54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特征分析54

第二节 中国居民家庭消费储蓄行为的典型事实63

第二篇 宏观分析篇71

第四章 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实证分析7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71

第二节 状态空间模型设定75

第三节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变系数模型估计76

第四节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变系数模型估计82

第五节 中国城镇居民分收入阶层消费倾向波动的变系数模型估计87

第五章 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9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98

第二节 衡量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模型104

第三节 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检验106

第四节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检验115

第六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12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126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对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135

第三节 考虑内部习惯与外部习惯的居民消费方程求解143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分项消费的联动机制研究144

第七章 中国城市化、住房需求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15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152

第二节 城镇居民购房与消费支出比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的实证检验159

第三节 购房与消费支出比对平均消费倾向影响的区域差异的实证检验167

第八章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17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171

第二节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中国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实证检验179

第三节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中国居民消费率影响的稳健性检验183

第九章 中国居民消费决定中的财政分权因素18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186

第二节 引入财政分权因素的消费资产定价模型190

第三节 财政分权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检验192

第三篇 国际比较篇209

第十章 城市化对世界各国国民储蓄率与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检验20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209

第二节 城市化对国民储蓄率影响的实证检验及其扩展分析213

第三节 城市化对人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检验及其扩展分析222

第十一章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决定的实证检验23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232

第二节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决定因素的实证检验240

第三节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决定因素的扩展讨论与实证检验247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总结与促进中国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255

第一节 主要结论总结255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政策建议262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67

参考文献270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