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污染防治的监测技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污染防治的监测技术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4581612.jpg)
- 张淑兰,张海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1803926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污染防治-污染测定-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污染防治的监测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与目的1
1.1.1 环境监测的概念1
1.1.2 环境监测的目的2
1.2 环境监测的分类与特点2
1.2.1 环境监测的特点2
1.2.2 环境监测的分类4
1.3 环境监测的发展4
第2章 水体污染监测技术6
2.1 概述6
2.1.1 水和水污染6
2.1.2 水体监测方法8
2.1.3 水体监测项目8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1
2.2.1 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12
2.2.2 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定14
2.2.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15
2.3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16
2.3.1 水样的采集16
2.3.2 水样的保存19
2.3.3 水样的预处理19
2.4 物理性质的测定23
2.4.1 水温23
2.4.2 色度24
2.4.3 浊度25
2.4.4 透明度25
2.4.5 残渣26
2.4.6 电导率27
2.4.7 臭28
2.4.8 矿化度29
2.5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30
2.5.1 汞30
2.5.2 镉32
2.5.3 铅32
2.5.4 铬33
2.5.5 砷33
2.6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35
2.6.1 氰化物35
2.6.2 氟化物36
2.6.3 氯化物37
2.7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38
2.7.1 溶解氧39
2.7.2 生化需氧量40
2.7.3 总有机碳42
2.7.4 挥发酚43
2.8 底质污染物的测定44
2.9 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46
2.9.1 污水的生物处理46
2.9.2 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48
2.9.3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49
第3章 空气污染监测技术50
3.1 概述50
3.1.1 空气污染的概念50
3.1.2 空气监测的目的和项目51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52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53
3.3.1 采集方法53
3.3.2 采样仪器58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63
3.5 颗粒物的测定69
3.5.1 自然降尘量的测定69
3.5.2 总悬浮颗粒(TSP)的测定71
3.5.3 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71
3.6 空气降水监测72
3.7 污染源监测73
3.7.1 固定污染源监测73
3.7.2 流动污染源监测87
第4章 土壤污染检测技术89
4.1 概述89
4.1.1 土壤的组成89
4.1.2 土壤的污染92
4.1.3 土壤污染的特点和类型94
4.1.4 土壤质量标准96
4.2 土壤检测方案的制定97
4.2.1 检测目的97
4.2.2 检测项目98
4.2.3 监测方法99
4.2.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100
4.3 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101
4.3.1 样品的采集101
4.3.2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存储106
4.3.3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108
4.4 土壤污染的测定109
4.4.1 土壤污染物的分析方法109
4.4.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111
4.4.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测定111
4.4.4 土壤中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的测定112
4.5 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113
4.5.1 土壤污染的概念及判断依据113
4.5.2 土壤污染的修复114
第5章 固体废物污染监测技术116
5.1 概述116
5.1.1 固体废物的定义116
5.1.2 固体废物的分类116
5.1.3 固体废物的危害118
5.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20
5.2.1 样品的采集120
5.2.2 样品的制备123
5.3 固体废物监测125
5.3.1 生活垃圾分析125
5.3.2 危险废物鉴别130
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技术135
6.1 概述135
6.1.1 生物污染途径135
6.1.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136
6.1.3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139
6.2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140
6.2.1 微生物样品140
6.2.2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41
6.2.3 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43
6.2.4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及污染物分析方法145
6.3 生物污染监测方法149
6.3.1 光谱分析法149
6.3.2 色谱分析法149
6.3.3 测定实例150
6.4 水和大气污染生物监测151
6.4.1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151
6.4.2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153
第7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技术157
7.1 噪声监测157
7.1.1 噪声监测概述157
7.1.2 噪声标准159
7.1.3 噪声测量仪器及噪声监测162
7.2 放射性污染监测170
7.2.1 放射性监测的对象及内容170
7.2.2 放射性监测仪器171
7.2.3 环境中的放射性监测173
7.3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176
7.3.1 电磁污染机理176
7.3.2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176
7.3.3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177
7.3.4 电磁辐射污染的监测177
第8章 环境污染防治的监测新技术180
8.1 自动监测技术180
8.1.1 自动环境监测系统组成及在线自动监测仪工作流程180
8.1.2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182
8.1.3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187
8.1.4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195
8.2 遥感监测技术199
8.2.1 遥感监测方法199
8.2.2 遥感实例202
8.2.3 “4S”技术拓展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203
8.3 应急监测技术203
8.3.1 应急监测的程序203
8.3.2 有毒化学品的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理处置办法207
8.3.3 有毒气体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209
8.3.4 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211
参考文献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