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586888.jpg)
- 张兴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8782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现代性与虚无主义的思想基础5
第一节 诸神之争:现代性问题结构中的虚无主义5
一、“事物和人的巨大变形”:现代性与现代现象6
二、悖谬的时代与思想:现代性的矛盾性与自反性8
三、“西方价值观向全世界的投射”:多元现代性与西方霸权16
四、“与时俱进”:历史主义的价值虚无19
第二节 尼采:柏拉图主义与虚无主义21
一、虚无主义问题在尼采思想结构中的位置22
二、“上帝死了”与西方形而上学的危机26
三、尼采的虚无主义48
第二章 存在的遗忘与现代人的虚无感65
第一节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加缪:上帝、苦难与反抗66
一、存在的悖谬:通过自杀证明自己也可以成为上帝67
二、反抗上帝变成反抗人类,杀人是一道利弊权衡的计算题70
三、权力是没有目的的手段,无选择的选择变成了最好的选择75
四、“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77
五、“存在就是幸在”80
第二节 托尔斯泰、海德格尔:“向死而生”与存在的澄明83
一、“虚无主义既是最大的伦理和政治的灾难,也是最大的哲学的可能性”84
二、“最后的人”:“生命价值”隶属于“有用价值”85
三、常人统治与存在的沉沦87
四、存在的本真乃“向死而生”90
第三章 技术理性与虚无主义96
第一节 海德格尔、韦伯与鲍曼:技术理性的虚无主义面相97
一、海德格尔:技术与存在的遗忘98
二、韦伯:现代体制的合理化悖论与非人性化110
三、鲍曼:官僚机器、技术理性与大屠杀中的道德虚无主义115
第二节 自然消费的失控与不义:现代性、技术统治与生态政治120
一、理性神话与技术统治120
二、发展主义与“现代化陷阱”127
三、技术享受、消费民主与社会正义134
四、技术意志与现代性悖论138
第三节 洞穴魅影:电子传媒时代的人类心灵140
一、“感觉都一样”141
二、战争、游戏与正义145
三、电子媒介时代的群众心理148
四、自我的迷失与“碎片化”153
五、电子媒介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156
第四章 历史主义与虚无主义161
第一节 列奥·施特劳斯:历史主义与现代思想危机161
一、虚无主义与现代性危机161
二、自然权利论的古今之争:现代思想史与虚无主义166
三、重启古典理性主义哲学之路与虚无主义的克服180
第二节 价值多元与价值虚无:施特劳斯与伯林的思想张力182
一、一元论、多元论与现代虚无主义184
二、德国浪漫主义传统与自由主义的悖论191
三、文化认同、身份政治与“好人政治”199
四、作为起点而非终点的价值多元论205
第三节 从唯物史观到新历史主义:现代性叙事与当代中国文艺史观209
一、“进化论”“阶级斗争论”和“现代化论”211
二、两种对立的现代性历史叙事217
三、新历史主义与“释放历史阐释权”223
四、当代文艺史观中的虚无主义倾向229
五、历史阐释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幽灵”234
第四节 “传统”和“西方”的双重误读:中国古典文论现代转换论的悖论235
一、多元现代性:“反西化的西化”,还是“反西化的现代化”?237
二、被发明的“传统”:“我们的”传统高于“好的”传统?239
三、被发明的“西方”:是谁造成的“失语症”?243
四、历史主义的陷阱248
第五章 现代性反思与古典价值的重估251
第一节 “经为常道不可不读”:现代性反思与重读经典的意义251
一、阅读经典既是对思想史的“重述”,也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252
二、重新研读经典是现代人的“灵魂的转向”256
三、“潜心古典学问是成为有教养的学人的唯一途经”262
四、经典训练是人文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基础265
第二节 化声以相待:庄子与相对主义——《庄子·齐物论》解读(上)267
一、序曲:“天籁”与“丧我”268
二、智辩无穷,物论不休:知识人的迷失与芒昧283
三、照之于天,因是以明:化解成心292
第三节 化声以相待:庄子与相对主义——《庄子·齐物论》解读(下)304
一、复归其根,道通为一:“言无言”与“不知之知”304
二、超越相对,和以天倪:梦与觉的吊诡328
三、尾声:“有待”与“物化”343
参考文献349
后记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