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inux从入门到精通 微课视频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Linux从入门到精通 微课视频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591821.jpg)
- 何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6002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Linux从入门到精通 微课视频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0章Linux的安装及相关配置1
0.1计算机的主要部件1
0.2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2
0.3安装Linux系统的准备工作3
0.4安装Linux操作系统4
0.5 telnet和ftp服务的启动与连接21
第1章UNIX和Linux操作系统概述26
1.1什么是UNIX26
1.2 UNIX的简要发展史26
1.3 UNIX的设计理念27
1.4 GNU项目与自由软件28
1.5 Linux简介28
1.6 Oracle Linux的特点30
1.7启动和关闭Linux系统30
1.8登录和退出Linux32
第2章 运行Linux命令及获取帮助37
2.1 Linux (UNIX)命令的格式37
2.2 whoami命令38
2.3 who、 w、 users和tty命令39
2.4 uname命令及带有选项的命令41
2.5 date、 cal和clear命令及带有参数的命令43
2.6 su和passwd命令44
2.7 whatis命令与命令的--help选项48
2.8怎样阅读命令的使用摘要49
2.9利用man命令来获取帮助信息50
2.10浏览Man Pages51
2.11利用关键字搜寻Man Pages53
2.12利用info命令来获取帮助54
2.13其他获取帮助的方法55
2.14您应该掌握的内容56
第3章 目录和文件的浏览、管理及维护58
3.1 Linux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58
3.2 Linux系统中一些重要的目录58
3.3目录和文件的命名以及绝对和相对路径60
3.4使用pwd和cd命令来确定和切换目录61
3.5使用Is命令列出目录中的内容65
3.6使用cP命令复制文件和目录68
3.7使用mv命令移动及修改文件和目录名72
3.8使用mkdir命令创建目录75
3.9使用touch命令创建文件77
3.10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79
3.11使用rmdir或rm -r命令删除目录80
3.12 Linux系统图形界面操作简介82
3.13您应该掌握的内容83
第4章 不同系统之间传输文件及文件的浏览84
4.1ftp简介84
4.2利用ftp将文件从本地传送到远程系统87
4.3利用ftp将文件从远程系统传输到本地89
4.4使用file命令确定文件中数据的类型92
4.5使用cat命令浏览正文文件的内容93
4.6使用head命令浏览文件中的内容96
4.7使用tail命令浏览文件中的内容97
4.8使用we命令显示文件行、单词和字符数99
4.9使用more命令浏览文件100
4.10您应该掌握的内容101
第5章Bash Shell简介102
5.1 shell的工作原理102
5.2 bash的成长历程103
5.3使用type识别bash的内置命令105
5.4利用通配符操作文件107
5.5利用Tab键补齐命令行109
5.6命令行中~符号的使用111
5.7 history命令与操作曾经使用过的命令112
5.8 bash变量简介及大括号{}的用法114
5.9将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参数117
5.10使用Linux命令进行数学运算118
5.11命令行中反斜线(\)的用法120
5.12 Linux命令中引号的用法121
5.13 gnome终端的一些快捷操作124
5.14您应该掌握的内容124
第6章 输入输出和管道(│)及相关的命令126
6.1文件描述符与标准输入/输出126
6.2使用find命令搜索文件和目录127
6.3将输出重定向到文件中131
6.4重定向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信息)133
6.5输入重定向及tr命令135
6.6 cut(剪切)命令137
6.7 paste(粘贴)命令139
6.8使用col命令将Tab转换成空格141
6.9使用sort命令进行排序141
6.10使用uniq命令去掉文件中相邻的重复行144
6.11管道(│)操作146
6.12使用tee命令分流输出149
6.13发送电子邮件150
6.14阅读电子邮件151
6.15利用管道发送邮件153
6.16您应该掌握的内容155
第7章 用户、群组和权限156
7.1 Linux系统的安全模型156
7.2用户(Users)及passwd文件156
7.3 shadow(影子)文件158
7.4 groups(群组)及group和gshadow文件162
7.5 root用户及文件的安全控制164
7.6怎样查看文件的权限165
7.7 Linux系统的安全检测流程167
7.8使用符号表示法设定文件或目录上的权限167
7.9使用数字表示法设定文件或目录上的权限170
7.10 Linux 6和7对用户和群组的改变173
7.11图形化的用户管理程序(UserManagerTool)175
7.12 nautilus界面的汉化175
7.13您应该掌握的内容176
第8章 用户、群组及权限的深入讨论177
8.1 passwd、 shadow和group文件及系统用户和群组177
8.2使用passwd修改密码和检查用户密码的状态178
8.3使用su命令进行用户的切换180
8.4发现与用户相关信息的命令184
8.5 Linux系统的默认权限设定186
8.6特殊权限(第4组权限)190
8.7以chmod的字符方式设置特殊(第4组)权限191
8.8以chmod的数字方式设定特殊权限193
8.9特殊权限对可执行文件的作用194
8.10特殊权限对目录的作用196
8.11您应该掌握的内容201
第9章Linux文件系统及一些命令的深入探讨202
9.1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202
9.2 i节点203
9.3普通文件和目录204
9.4 c p、 mv及rm命令如何操作inodes206
9.5符号(软)连接207
9.6怎样发现软连接断开问题208
9.7软连接所对应路径的选择及软连接的测试209
9.8列出软连接对应的i节点号及软连接的工作原理212
9.9硬连接213
9.10 Linux系统中的文件类型和socket简介216
9.11怎样检查磁盘空间218
9.12可移除式媒体的工作原理及CD和DVD的使用220
9.13可移除式媒体——USB闪存222
9.14可移除式媒体——软盘224
9.15将软盘格式化为DOS文件系统及可能产生的问题227
9.16您应该掌握的内容229
第10章 正文处理命令及tar命令230
10.1使用cat命令进行文件的纵向合并230
10.2 unix2dos和dos2unix命令(工具)231
10.3使用diff或s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件的差别233
10.4 Linux系统自带英语字典以及look命令235
10.5使用expand命令将制表键(Tab)转换成空格237
10.6使用frnt和pr命令重新格式化正文238
10.7归档文件和归档技术242
10.8使用tar命令创建、查看及抽取归档文件243
10.9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245
10.10在使用tar命令的同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248
10.11使用tar命令将文件打包到软盘上的步骤及准备工作249
10.12低级格式化多张虚拟软盘250
10.13使用tar命令将arch目录打包(备份)到软盘上251
10.14使用tar命令利用软盘上的备份恢复arch目录252
10.15 您应该掌握的内容253
第11章Shell编程(sed、 awk、 grep的应用)255
11.1使用greP命令搜索文件中的内容255
11.2使用egrep命令搜索文件中的内容262
11.3使用fgrep命令搜索文件中的内容265
11.4使用sed命令搜索和替换字符串267
11.5 awk命令简介及位置变量(参数)272
11.6在awk命令中指定字段的分隔符及相关例子274
11.7在awk命令表达式中使用NF、NR和$0变量275
11.8利用awk命令计算文件的大小277
11.9简单shell脚本的开发279
11.10在awk命令中条件语句的使用280
11.11在awk命令中循环语句的使用282
11.12您应该掌握的内容285
第12章 利用vi编辑器创建和编辑正文文件287
12.1 vi编辑器简介287
12.2 vi编辑器的操作模式290
12.3在vi编辑器中光标的移动290
12.4进入插入模式293
12.5在命令行模式下修改、删除与复制的操作294
12.6粘贴命令296
12.7复原和重做命令及vi的可视模式296
12.8在命令行模式下关键字的搜索297
12.9一些编辑命令及编辑技巧298
12.10扩展模式与文件的存储和退出299
12.11快速移动光标在文件中的位置301
12.12快速移动光标在屏幕中的位置302
12.13 vi编辑器的过滤功能303
12.14设置vi编辑器工作方式303
12.15 搜寻和替代关键字305
12.16间接(高级)读写文件操作306
12.17您应该掌握的内容309
第13章 配置Bash Shell和系统配置文件310
13.1 Bash Shell的配置与变量310
13.2通过局部变量来设定Shell311
13.3局部变量PS 1312
13.4别名的用法及设定314
13.5利用set进行Shell的设置317
13.6将局部变量转换成环境变量319
13.7常用的环境变量323
13.8 Shell启动脚本和登录Shell325
13.9 Login shell执行的启动脚本和顺序326
13.10 Non-login shell执行的启动脚本和顺序329
13.11 /etc/profile文件和/etc/profile.d目录330
13.12 ~/bash_profile和~/.bashrc及其他的一些系统文件332
13.13您应该掌握的内容335
第14章 系统安装注意事项及相关的概念336
14.1 Oracle Linux安装的硬件需求及相关的概念336
14.2硬件设备与文件的对应关系338
14.3安装Linux的方法和一些安装选项340
14.4硬盘的结构及硬盘分区341
14.5 Linux系统中硬盘的分区343
14.6配置文件系统的注意事项346
14.7 Linux系统安装时的网络配置348
14.8 Linux系统安装时的其他配置349
14.9您应该掌握的内容350
第15章 系统的初始化和服务352
15.1 Linux系统引导的顺序352
15.2 BIOS的初始化和引导加载程序353
15.3 GRUB程序和grub.conf文件356
15.4在grub开机选单中加入多个系统的实例363
15.5修改root和grub的密码365
15.6内核的初始化和init的初始化367
15.7 run levels(运行级别)370
15.8 /etc/rc.d/rc.sysinit所做的工作371
15.9执行对应/etc/rc.d/rc*.d目录中的程序(脚本)372
15.10守护进程373
15.11 System V脚本(程序)的特性375
15.12 System V服务的管理及/etc/rc.d/rc.local脚本377
15.13管理和维护服务378
15.14关闭系统及重启系统383
15.15 Oracle Linux 7系统初始化和服务的变化384
15.16 GRUB 2和/etc/default/grub文件386
15.17 systemd简介387
15.18利用systemctl来管理服务388
15.19 systemd的Target Units与run levels389
15.20救援和紧急模式,及关闭、挂起和重启系统392
15.21您应该掌握的内容393
第16章Linux内核模块及系统监控394
16.1 Linux系统内核模块以及这些模块的配置394
16.2/proc虚拟文件系统396
16.3通过sysctl命令永久保存/proc/sys下的配置399
16.4检测和监督Linux系统中的硬件设备400
16.5系统总线支持和可热插拔总线支持402
16.6系统监视和进程控制工具——top和free403
16.7系统监视和进程控制工具——vmstat和iostat406
16.8系统中进程的监控——ps和pgrep408
16.9系统中进程的监控——pstree、 kill和pkill410
16.10您应该掌握的内容415
第17章 软件包的管理417
17.1 RPM的特性和RPM程序的工作方式417
17.2使用RPM安装及移除软件418
17.3查询RPM软件包中的信息421
17.4验证RPM软件包是否被修改过423
17.5 rpm2cpio工具427
17.6 yum概要430
17.7 yum的配置431
17.8 yum的常用命令432
17.9您应该掌握的内容433
第18章 硬盘分区、格式化及文件系统的管理434
18.1在虚拟机上添加虚拟硬盘434
18.2系统初始化时怎样识别硬盘设备及硬盘分区434
18.3使用fdisk和partprobe命令来管理硬盘分区436
18.4创建文件系统(数据的管理)440
18.5用mke2fs或mkfs格式化命令创建文件系统的实例442
18.6 ext2与ext3文件系统之间的差别及转换445
18.7为一个分区设定lable(分区名)448
18.8文件系统的挂载与卸载450
18.9 mount和umount命令深入讨论454
18.10使用mount命令的两个特殊实例457
18.11利用/etc/fstab文件在开机时挂载文件系统461
18.12虚拟内存的概念以及设置与管理464
18.13使用硬盘分区创建和使用系统交换区的实例464
18.14使用文件创建和使用系统交换区的实例466
18.15在ext3/ext2文件系统中文件属性的设定468
18.16分区工具parted和cfdisk471
18.17常用文件系统的总结474
18.18您应该掌握的内容476
第19章Linux网络原理及基本设置478
19.1 Linux操作系统怎样识别网络设备478
19.2使用ifconfig命令来维护网络479
19.3使用ifdown和ifup命令(脚本)停止和启动网卡480
19.4网络配置文件和使用命令行网络配置工具配置网络481
19.5在一个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485
19.6分享其他Linux系统上NFS的资源490
19.7利用Auto-Mounter自动挂载NFS文件系统493
19.8您应该掌握的内容497
第20章 用户管理及维护499
20.1 /etc/passwd文件与finger和chfn命令499
20.2怎样在Linux系统中添加一个新的用户账户504
20.3使用newusers命令一次创建一批(多个)用户507
20.4用户的私有群组以及群组的管理509
20.5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账户511
20.6使用usermod命令锁住用户及将用户解锁513
20.7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账号514
20.8用户账户密码的管理516
20.9 Login shell与Non-login shell脚本以及su命令521
20.10普通用户利用sudo命令执行root用户权限的命令522
20.11 suid、 sgid以及sticky特殊权限综述524
20.12您应该掌握的内容527
第21章Linux高级文件系统管理528
21.1在虚拟机上添加虚拟硬盘528
21.2磁盘阵列简介528
21.3 RAID 0的工作原理529
21.4 RAID 1的工作原理530
21.5 RAID 5的工作原理531
21.6配置软件RAID 1的实例532
21.7软件RAID 1的测试和恢复实例537
21.8逻辑卷管理的概念540
21.9创建逻辑卷的实例541
21.10动态放大逻辑卷544
21.11增大卷组的大小545
21.12删除逻辑卷、卷组以及物理卷547
21.13 Linux系统的磁盘配额管理548
21.14设定用户磁盘配额的实例549
21.15 您应该掌握的内容553
第22章Linux系统排除故障方法简介554
22.1排除故障的基本原理554
22.2 dd命令行实用程序555
22.3 dd命令应用实例556
22.4排除网络故障的实例及流程557
22.5开机以及文件系统故障排除的流程561
22.6某一运行级别的恢复562
22.7修复/etc/fstab设定错误而产生的系统故障563
22.8 Linux系统的救援模式及如何进入救援模式564
22.9修复根目录文件系统损毁的实例565
22.10开机管理程序损坏的实例565
22.11您应该掌握的内容567
第23章 作业的自动化和 OpenSSH568
23.1自动化系统作业568
23.2其他的一些cron目录和文件569
23.3 crontab工具及anacron作业的配置570
23.4 at和batch工具571
23.5为普通用户创建crontab的实例573
23.6 OpenSSH概述和它的配置文件574
23.7 OpenSSH的配置和OpenSSH实用程序的使用576
23.8 ssh、 scp和sftp命令578
23.9 ssh-keygen命令579
23.10使用ssh连接到远程服务器的实例580
23.11配置不使用密码的OpenSSH连接的实例582
23.12您应该掌握的内容584
结束语586
参考文献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