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通史 21 清 1644-1840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大通史 21 清 1644-1840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596042.jpg)
- 李世愉,王政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5323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037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10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大通史 21 清 1644-1840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国家控制编539
第一章 走向巅峰的君主专制政体539
一、围绕皇权的决策机制539
(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兴衰539
(二)“徒拥虚名”的内阁541
(三)设立军机处542
(四)密建皇储制度543
(五)严禁宦官干政和母后预政的措施546
(六)通政系统与密折制度548
二、分掌朝政的执行机构——六部550
三、专理皇族、宫廷事务的宗人府、内务府551
(一)宗人府551
(二)内务府552
四、地方行政体系553
(一)十八行省及总督与巡抚553
(二)分守道、分巡道555
(三)府州县级机构555
(四)学政、漕运、盐务、河道、税关等专职管理机构557
五、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558
(一)理藩院的创立与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政策调整558
(二)蒙古、青海地区的行政设置及盟旗制度561
(三)新疆地区的行政设置及军府制563
(四)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对西藏的管理566
(五)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569
六、严密控制基层百姓的里甲、保甲制度571
(一)里甲制度571
(二)保甲制度572
七、清朝君主专制体制的主要特点574
第二章 军事体制577
一、主要军事机构与皇帝对军权的控制577
二、军队的主要支柱八旗和绿营579
三、军队的布防581
(一)八旗的布防与职责581
(二)绿营在各地的分布组织系统583
四、军队的种类587
五、军队的征召与管理589
(一)八旗兵的世袭与绿营兵的召募589
(二)八旗、绿营的给养供应591
(三)军令、军纪与《兵部处分则例》的颁布595
六、武官的选调与考核599
七、八旗、绿营的相继衰落与地方团练的兴起600
八、以满制汉、以文驭武的方针政策602
九、清代前期军队的功能和作用604
第三章 监察体制607
一、监察系统的中央机构——都察院607
二、对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609
(一)六科的分工与职能609
(二)对中央部院衙门施行科道双层监察610
(三)宗室御史处与稽察内务府御史处的设置611
三、地方监察体系612
(一)直省的监察体系612
(二)五城察院对京师地区的稽察613
(三)四处查巡的监察网614
四、清代前期监察机制的特点615
第四章 法律制度618
一、《大清律集解附例》的判定及特点618
(一)政治、思想上的高压政策619
(二)以满族贵族居于优越地位的等级制度620
(三)清律有关除贱为良和雇工人的规定620
二、清初的《逃人法》621
三、清律中的刑罚制度及法外用刑623
四、中央三法司会审制度625
五、地方四级审判制度626
六、专为旗人设置的司法机构与宗室、觉罗刑罚《律例》627
七、对少数民族地区案件的审理和与之相应的特殊法律630
第五章 教育与文官选任634
一、教育行政管理634
二、各类各级学校636
(一)国子监637
(二)八旗及皇族子弟学校639
(三)府州县学641
(四)书院、社学和义学642
三、学校教育的内容及方法644
四、科举制度647
(一)童生试及生员的岁、科试647
(二)乡试、会试与殿试649
(三)朝考652
(四)翻译科653
(五)制科654
(六)八股模式及其他科举文体655
五、教育、科举制度的社会效应657
六、捐纳制度与异途选任658
七、满汉有别的官职分配制度660
八、地区回避与亲属回避661
九、文官的品级、俸禄与“养廉银”662
(一)官员的品级662
(二)俸禄与“养廉银”663
十、文官的考核、奖惩与致仕665
(一)京察和大计665
(二)奖惩制度666
(三)致仕667
第六章 文化政策与思想控制669
一、民族高压政策的转向669
二、“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670
三、大规模整理文献典籍的文化工程672
四、纂修《明史》,灌输清朝正统思想674
五、《大义觉迷录》与雍正帝对夷夏之防观念的批判676
六、“寓禁于征”的禁毁书目的导向678
七、严厉的文字狱680
八、文化专制的社会影响685
第七章 礼乐教化举措688
一、礼乐教化活动及其功能688
二、宣讲《圣谕》、《圣训》689
三、福利救济措施690
四、设置观风整俗使及宣谕化导使693
五、旌表制度的完备694
六、维系教化的禁令与措施696
(一)对民人的限制696
(二)对旗人的限制698
七、禁毁、删节、篡改民间戏曲小说700
八、利用《宗约》、《家规》、《家训》管束人心702
精神文化编709
第一章 清代前期的学术思想与流派709
一、经世思潮的兴起与实学学风709
(一)务实学风的倡导者顾炎武709
(二)李颙与关学712
(三)从《读史方舆纪要》到对边疆史地的重视713
(四)魏禧等人的兵家著作716
(五)洪亮吉的人口论719
二、理学的批判者和维护者720
(一)心学的批判者王夫之720
(二)全面抨击程朱陆王的颜李学派722
(三)统治者对程朱之学的再提倡724
三、对君主专制的抨击726
四、历史学729
(一)私家修史风的盛行729
(二)类书、丛书的编纂与史料的积累739
(三)章学诚的史学理论751
五、佛学754
(一)清初统治者与佛教754
(二)藏传佛教的兴盛756
六、乾嘉学派758
(一)乾嘉学派的演变758
(二)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760
(三)乾嘉学派的成就及其缺陷766
七、清代前期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和主要特点769
第二章 清代前期的自然科学772
一、历法之争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772
二、疆域扩大背景下的地理学视野777
三、在西学影响下的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779
四、在实践中深化的农学和水利学784
五、传统医学的成就789
第三章 清代前期的文学艺术792
一、深刻反映现实的清初诗作792
二、呈“中兴”之势的清代词章793
三、不同创作思想的散文流派795
四、以批判现实主义为特色的清代小说796
(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796
(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798
(三)曹雪芹的《红楼梦》800
(四)李汝珍的《镜花缘》802
五、雅俗文化结合的戏剧803
六、对传统美术的叛逆与创新806
七、宫廷中的西方艺术807
八、书法篆刻的总结与创新809
第四章 满文的创制与改进812
一、满文的创制812
(一)明末满族的历史概况812
(二)满文的创制814
二、满文的改进与使用815
(一)老满文改进的必要性815
(二)老满文的改进816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民间文化818
一、民间宗教818
(一)民间宗教的性质特征与功能818
(二)信仰体系822
(三)信仰与社会行为832
(四)倡教动机及信仰心态836
二、民间文艺839
(一)曲艺艺术的繁荣839
(二)民间歌谣843
(三)民间戏剧的蓬勃发展845
第六章 清代前期的社会观念和主要社会思潮849
一、清兵入关后的社会思潮849
二、清全盛时期的社会思潮853
三、清初到清中叶社会观念的变化860
第七章 清代前期的文化传播与碰撞交流863
一、民族文化的一体化趋势863
二、西方文化的传播866
三、17、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868
社会生活编875
第一章 衣食住行875
一、服饰875
(一)“变衣冠”风波与服饰的民族心理内涵875
(二)帝后服饰的规制877
(三)具有满族特色的品官服饰880
(四)帝后、品官穿戴服饰的礼仪与禁忌882
(五)马褂、旗袍、花盆底及其他883
(六)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服饰886
二、饮食886
(一)从简朴到奢华的饮食风气887
(二)御膳房与宫廷饮食888
(三)孔府特色菜肴890
(四)名馆、老字号与更加成熟的地方菜系891
(五)日常饮食与节令食品893
(六)街巷上的风味小吃894
(七)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饮食895
(八)酒楼与清代酒文化897
(九)品茗与清代茶文化900
三、居住903
(一)盛京皇宫与京师大内903
(二)等级分明的官邸904
(三)贫富悬殊的民居906
(四)皇家的离宫别苑908
(五)富有文人雅趣的江南园林和书斋910
(六)家具与陈设912
四、出行交通913
(一)清代的舆马制度与交通建设914
(二)代步工具的地域差别917
(三)代步工具的城乡差别918
(四)“出门一时难”的观念局限920
第二章 人生礼仪、困境与社会惯制921
一、传统的生育观与生育习俗921
(一)多子多福921
(二)生育庆典923
二、成年礼仪928
(一)男子成年的“冠礼”928
(二)女子成年的“加笄礼”930
(三)边疆民族的成年礼仪931
三、敬老与老龄社会932
(一)从“千叟宴”看统治者的敬老观932
(二)官民的寿庆风俗934
(三)养老与社会救济936
(四)各民族的敬老习俗938
四、社会福利与公益事业940
(一)官医与民间的疾病诊治940
(二)城市中各种慈善机构941
五、丧葬制度与丧葬习俗943
(一)东、西陵与清代帝后葬礼944
(二)尊卑有别的官民葬制946
(三)民间丧俗947
(四)特色各异的少数民族丧俗949
第三章 婚姻与性问题952
一、婚制、婚礼与婚俗952
(一)选秀女与宫廷婚礼953
(二)汉族民间婚俗958
(三)少数民族婚俗961
(四)做小与纳妾966
二、禁欲主义及其反动968
(一)欢喜佛与宫廷性教育969
(二)畸形的宫廷性生活971
(三)嫖娼与妓女生活974
第四章 节日活动与民间娱乐978
一、岁时节日中的丰富活动978
(一)汉族地区的岁时节日978
(二)岁时节日中的年节活动979
(三)年节的游艺娱乐活动982
二、少数民族年节与游乐风尚984
(一)少数民族的主要年节984
(二)少数民族年节的娱乐活动987
三、宗教信仰与闲暇娱乐989
(一)萨满教与跳神仪989
(二)喇嘛教与打鬼991
(三)祭堂子993
(四)庙会与迎神赛社996
四、文体活动与闲暇娱乐997
(一)宫廷游乐997
(二)堂会演出与教市戏园998
(三)武馆与传统武术999
(四)民间杂耍竞技活动1002
第五章 行业活动与习俗1003
一、商人习惯与商业习俗1003
(一)商业字号文化风尚1003
(二)商业市招文化风尚1004
(三)商业楹联文化习尚1005
(四)商业门面装饰文化习尚1005
二、行会与公所1006
三、行业技术与名牌老(字)号1007
(一)清代前期的名牌老(字)号及其特色1007
(二)“一线单传”与行业技术的保密1009
四、联络乡谊的纽带——会馆1010
五、帮会控制下的行业习俗1011
第六章 社会风尚1012
一、从简朴到奢糜的生活追求1012
二、从清廉勤勉到贪黩推诿的官场风气1013
(一)清官典范1013
(二)不可收拾的贪污腐败1015
三、恶习与陋俗1016
(一)赌风的盛行与禁赌1017
(二)鸦片与吸毒1018
(三)溺婴、缠足、械斗1019
(四)逼良为贱与强迫殉节1022
四、清代社会风气的颓堕与移风易俗的呼唤1024
附录1029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1029
附录二 清朝(1644—1840)历史纪元表1034
附言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