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放射化学
  • 刘元方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0030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放射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放射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放射化学3

39.1 绪论3

1.1 放射化学的内容和特点3

1.2 放射化学发展史5

1.2.1 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5

1.2.2 实现人工核反应和发现人工放射性10

1.2.3 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12

1.2.4 合成超铀元素和面向核工业14

参考文献16

39.2 放射化学分离方法17

2.1 放射化学分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17

2.2 放射化学分离的一些概念与要求19

2.2.1 载体和高比活度19

2.2.2 放射性纯和放射化学纯21

2.2.3 化学产率22

2.2.4 分离系数和净化系数23

2.3 共沉淀法和沉淀法24

2.3.1 共晶共沉淀25

2.3.2 吸附和吸附共沉淀27

2.3.3 反载体和清扫剂31

2.3.4 应用实例32

2.4 萃取法34

2.4.1 萃取的基本概念34

2.4.2 各种萃取体系35

2.4.3 应用实例40

2.5 离子交换法41

2.5.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性能42

2.5.2 离子交换色层分离44

2.5.3 高压离子交换色层分离45

2.5.4 无机离子交换剂45

2.5.5 应用实例46

2.6 其他分离方法48

2.6.1 萃取色层48

2.6.2 电化学分离50

2.6.3 蒸馏法52

2.7 快化学53

2.7.1 概述53

2.7.2 非连续的分离程序54

2.7.3 连续的分离程序56

参考文献58

39.3 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59

3.1 放射性元素通论59

3.2 铀59

3.2.1 铀的物理、化学性质60

3.2.2 铀的重要化合物63

3.2.3 铀的分析化学65

3.3 钍66

3.3.1 钍的物理、化学性质66

3.3.2 钍的化合物67

3.3.3 钍的分析化学68

3.4 镤和锕68

3.4.1 镤68

3.4.2 锕71

3.5 镭和氡72

3.5.1 镭72

3.5.2 氡74

3.6 钋76

3.6.1 钋的物理、化学性质77

3.6.2 钋的化合物79

3.7 砹和钫79

3.7.1 砹79

3.7.2 钫81

3.8 其他天然放射性核素82

参考文献84

39.4 人工放射性元素与锕系元素化学85

4.1 空位元素85

4.1.1 锝85

4.1.2 钷87

4.2 锕系元素88

4.2.1 超铀元素的合成89

4.2.2 锕系元素的电子结构93

4.2.3 锕系元素的价态、氧化还原反应94

4.2.4 锕系元素的水解反应100

4.2.5 锕系元素的离子半径102

4.2.6 锕系元素的配位化学103

4.2.7 锕系元素金属104

4.2.8 锕系元素的应用106

4.3 锕系后元素及超重元素的展望106

4.3.1 锕系后元素的合成106

4.3.2 超重核的展望113

参考文献115

39.5 热原子化学116

5.1 Szilard-Chalmers效应116

5.2 反冲能量和化学键断裂117

5.2.1 (n,γ)反应117

5.2.2 同质异能跃迁119

5.2.3 β衰变121

5.3 保留及Libby弹子球模型122

5.3.1 保留122

5.3.2 Libby弹子球模型123

5.3.3 影响保留的因素124

5.4 气相热原子反应的动力学理论126

5.5 固相热原子化学129

5.6 氚和碳的反冲化学131

5.6.1 反冲氚化学132

5.6.2 反冲碳化学133

5.7 核衰变化学138

5.7.1 β衰变化学138

5.7.2 同质异能跃迁的化学效应141

5.8 热原子化学的应用142

5.8.1 无机化合物的反冲合成143

5.8.2 裂片法合成法144

5.8.3 β衰变合成法144

5.8.4 医用放射性药物的合成145

参考文献146

第二部分 核化学147

39.6 中、低能核反应147

6.1 核反应概述147

6.1.1 核反应的表示147

6.1.2 核反应中的守恒定律148

6.1.3 核反应的分类149

6.2 核反应中的能量150

6.2.1 反应能150

6.2.2 吸能反应的阈能151

6.2.3 Coulomb势垒152

6.2.4 离心势垒153

6.3 反应截面154

6.3.1 反应截面与激发曲线154

6.3.2 反应截面的分波分析155

6.3.3 微分截面与角分布157

6.4 复合核反应159

6.4.1 反应机制159

6.4.2 光学模型161

6.4.3 复合核理论163

6.4.4 核反应的共振165

6.4.5 复合核的衰变——蒸发模型168

6.5 直接反应169

6.5.1 削裂反应169

6.5.2 拾取反应170

6.5.3 其他直接反应170

6.6 中、低能核反应化学171

6.6.1 新核素的合成171

6.6.2 核反应机制的研究171

6.6.3 核反应截面的测定172

6.6.4 应用173

参考文献174

39.7 裂变175

7.1 裂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175

7.2 自发裂变与诱发裂变176

7.2.1 自发裂变176

7.2.2 诱发裂变179

7.3 裂变的液滴模型理论180

7.3.1 核的液滴模型180

7.3.2 裂变势垒181

7.3.3 裂变截面185

7.4 裂变同质异能素187

7.4.1 双峰裂变势垒187

7.4.2 形状同质异能素188

7.5 裂变的图象189

7.6 裂片的质量分布191

7.6.1 产额的定义191

7.6.2 影响裂变质量分布的因素193

7.7 裂片的电荷分布196

7.7.1 电荷分布曲线196

7.7.2 电荷分布的几种理论197

7.8 裂变的放射化学研究方法198

7.8.1 测定裂片产额的相对方法199

7.8.2 测定裂片产额的绝对方法200

参考文献201

39.8 重离子核反应202

8.1 重离子核反应的特点和分类202

8.1.1 特点202

8.1.2 碰撞轨道图象204

8.1.3 重离子反应截面206

8.2 深度非弹性散射207

8.3 全熔合反应209

8.3.1 全熔合截面σF210

8.3.2 复合核的衰变211

8.4 研究重离子核反应的意义213

参考文献214

39.9 奇异原子化学215

9.1 奇异原子215

9.2 介子原子化学216

9.2.1 介子原子的形成和特性216

9.2.2 介子原子化学220

9.3 正子素和μ子素230

9.3.1 正子素化学231

9.3.2 μ子素化学236

参考文献241

第三部分 应用放射化学242

39.10 放射性核素生产242

10.1 放射性核素生产的概况242

10.2 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243

10.2.1 核反应的选择243

10.2.2 靶子物的选择和制备246

10.2.3 产额的估算与照射时间的选择248

10.2.4 反应堆生产的重要的放射性核素249

10.3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251

10.3.1 核反应的选择251

10.3.2 加速器靶的特点与制备253

10.3.3 产额的估算254

10.3.4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举例255

10.4 从核燃料后处理工厂中回收放射性核素256

10.4.1 概况256

10.4.2 重要裂片核素的提取257

参考文献260

39.11 放射性核素在化学、医学中的应用261

11.1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的特点及一般原理261

11.1.1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特点262

11.1.2 放射性核素示踪的分类263

11.1.3 放射性核素示踪剂的选择263

11.1.4 放射性示踪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65

11.2 放射性核素在化学中的应用266

11.2.1 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266

11.2.2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67

11.3 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中的应用272

11.3.1 医用放射性核素273

11.3.2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274

11.3.3 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278

11.3.4 常用放射性药物286

参考文献289

39.12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290

12.1 示踪原子290

12.2 标记化合物的命名291

12.3 标记化合物的特性293

12.3.1 对标记化合物的选择293

12.3.2 标记化合物的同位素效应与辐射自分解296

12.4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299

12.4.1 化学合成法300

12.4.2 同位素交换法311

12.4.3 生物合成法313

12.4.4 热原子标记法315

12.4.5 多标记化合物的制备316

12.5 标记化合物的质量鉴定316

12.5.1 物理鉴定317

12.5.2 化学鉴定317

12.5.3 生物鉴定318

参考文献318

39.13 活化分析320

13.1 中子及各种粒子的活化分析320

13.1.1 活化分析320

13.1.2 中子引起的活化分析和常用中子源320

13.1.3 其他粒子引起的活化分析322

13.2 中子活化分析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条件323

13.2.1 中子活化分析的一般原理323

13.2.2 实验条件323

13.3 中子活化分析中的放射化学方法327

13.3.1 活化分析样品的特点327

13.3.2 活化分析中的放射化学方法328

13.4 无化学分离的活化分析337

13.4.1 基于核衰变性质的一般分析方法337

13.4.2 仪器解谱分析法339

13.5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的一般介绍341

13.6 带电粒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342

13.6.1 X射线分析法的物理基础343

13.6.2 定量分析方法345

13.7 活化分析及PIXE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347

13.7.1 在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347

13.7.2 在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349

13.7.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351

参考文献353

39.14 放射免疫分析354

14.1 放射免疫分析法通论354

14.2 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355

14.2.1 基本原理355

14.2.2 免疫化学360

14.2.3 测定方法的建立365

14.3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366

14.4 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370

14.4.1 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370

14.4.2 影响放射免疫分析结果的因素和质量控制372

14.5 放射免疫分析应用举例374

参考文献376

39.15 M?ssbauer效应377

15.1 γ光子共振吸收和M?ssbauer效应378

15.1.1 共振吸收时反冲能量的影响378

15.1.2 谱线的自然展宽380

15.1.3 谱线的D?ppler展宽381

15.1.4 无反冲的γ射线吸收——M?ssbauer效应382

15.2 M?ssbauer谱、实验方法和装置385

15.2.1 M?ssbauer谱385

15.2.2 实验方法和装置386

15.3 M?ssbauer参数391

15.3.1 同质异能位移391

15.3.2 四极分裂398

15.3.3 磁的Zeeman分裂(磁分裂)400

15.4 M?ssbauer核索402

15.5 M?ssbauer效应在化学中的应用404

15.5.1 用M?ssbauer谱法测定离子的氧化态404

15.5.2 用M?ssbauer发射谱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固相中的价态406

15.5.3 从237Np的M?ssbauer谱研究镎化合物的价态407

15.5.4 铁(Ⅱ)-羟肟类配位化合物的M?ssbauer谱研究409

参考文献412

内容索引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