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出言说的禁地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出言说的禁地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 徐春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3405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维特根斯坦,L.(1889~1951)-语言哲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出言说的禁地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思想溯源11

第一节 弗雷格和罗素13

1.1弗雷格14

1.2罗素20

第二节 叔本华26

2. 1哲学背景及思想渊源27

2.2主要思想及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28

第三节 毛特纳35

3. 1语言批判36

3.2语言相似论38

3. 3 “梯子”与沉默39

第四节 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40

4. 1悲剧性的人生体验41

4.2神秘而深沉的宗教情怀42

第五节 亥姆霍茨与赫兹44

5. 1亥姆霍兹的“符号论”与“图像说”45

5.2赫兹的力学图像与力学批判47

第二章 哲学范式的流变与新哲学思想的产生55

第一节 认识论转向57

1. 1笛卡儿的二元论57

1.2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58

第二节 语言转向59

2. 1语言转向的含义59

2.2语言转向的意义阐述61

第三节 语言特征的新认识63

3. 1语言的人文特征63

3.2语言是一种活动64

3.3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64

第四节 西方哲学主流的更替65

4.1分析哲学的产生66

4.2分析哲学的终结与语言哲学的兴起68

第五节 关于语言转向的讨论69

5. 1现代语言哲学与古典语言哲学70

5.2语言哲学对认识论的继承71

5.3语言转向的必然性72

第三章 语言的本质结构77

第一节 命题79

1. 1命题概念的提出80

1.2命题的概念81

第二节 基本命题82

第三节 逻辑命题84

3.1逻辑的普遍性84

3.2逻辑命题的实质85

3.3逻辑命题的标志86

3.4逻辑命题的地位87

第四节 内涵命题88

4.1命题态度词命题88

4.2模态命题89

4.3全称或特称命题89

第五节 基础命题的独立性90

第六节 完全分析了的命题92

第四章 逻辑图像论99

第一节 概述101

第二节 图像论的目的103

第三节 图像论思想的缘起104

3. 1亥姆霍兹的图像论及赫兹的力学理论104

3.2巴黎审判室内的模型105

第四节 图像的构成元素106

4.1图像形式106

4.2逻辑条件107

4.3逻辑图像108

第五节 命题成为事态或事实的逻辑图像109

5. 1思想活动109

5.2命题的图像性质110

第六节 逻辑图像论的内容111

6.1语言与世界的关联111

6.2世界的结构113

6.3世界的本质122

第七节 语言与世界125

7. 1语言描述世界125

7.2语言描述世界的经典范例——牛顿力学126

第八节 图像中的意义观130

8. 1命题与意义130

8.2逻辑命题的“缺乏意义性”132

8.3图像论与指称论133

第五章“可说”与“不可说”137

第一节 为言说划界139

1.1划界的依据139

1.2意义的产生140

1.3言说之界142

第二节 不可说的领域143

2. 1什么不可说143

第三节 不可说与显示155

3. 1“不可说”之“说”155

3.2显示156

3.3显示的途径157

第四节“无意义”之意义159

第六章语言哲学观的转向167

第一节 转向的成因169

1. 1返璞归真的启示170

1.2直觉主义的影响171

1.3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173

第二节 前后期思想的主要区别173

第三节 新的语言哲学观175

3. 1对图像论的批判175

3.2对于原子论的批判180

3.3对理想语言的批判183

第七章 全新的语言哲学观——语言游戏说191

第一节 游戏193

第二节 语言游戏194

2.1语言游戏的特征196

2.2语言游戏的研究201

2.3理解语言游戏203

第三节 语言游戏与指称208

3. 1语言游戏中的名称与对象208

3.2语言游戏中的字词规则210

3.3语言游戏中人的活动212

第四节 语言游戏与新意义理论212

4.1错误的意义观213

4.2新意义理论——意义即用法215

4.3意义即用法220

4.4意义与使用221

4.5“意义即用法”之意义222

第五节 家族相似223

5. 1家族相似概念的来源223

5.2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224

5.3家族相似与本质主义226

5.4家族相似的特征231

5.5关于家族相似概念的再思考234

第八章 生活形式241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244

1. 1生活世界244

1.2世界图景246

第二节 生活形式概念的界定247

2. 1心智活动248

2.2语言活动248

2.3文化模式250

2.4生活游戏251

第三节 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252

3. 1语言与生活形式252

3.2语言的内在规则与生活形式253

3.3语言游戏植根于生活形式258

第四节 回归生活形式260

4.1回归生活大地260

4.2消泯言说的界限261

4.3走出言说的禁地263

结语:语言转向中的维特根斯坦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