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4608225.jpg)
- 胡晓燕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453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公民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1
(一)公民教育在柏拉图学说思想中的重要位置1
(二)公民教育的古典内涵2
(三)研究古典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6
二、文本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
(一)《理想国》的英译本和中译本状况9
(二)国外柏拉图思想的研究成果11
(三)国内柏拉图思想的研究成果14
三、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18
(一)本书的脉络与结构18
(二)研究方法19
(三)新的探索22
第一章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解读25
一、柏拉图的生平与时代25
(一)柏拉图的生平25
(二)战争对城邦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26
(三)城邦内部的政治斗争与民主制的缺陷29
(四)公民道德观念由传统走向失序30
二、柏拉图的思想先驱:有关道德的、政治的、与哲学的观念32
(一)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32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人类事务的观念33
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序言:希腊的教育传统、革新与反思35
(一)传统的教育:以训练品德为目的35
(二)智者的教育:以获得智能为目的38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知识即美德40
四、《理想国》公民教育思想的起因与论述结构42
(一)《理想国》的要旨:政治诉求与哲学教育42
(二)《理想国》的结构安排与写作方式46
第二章 公民教育的目的:培育正义的公民51
一、何谓正义51
(一)对传统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51
(二)对激进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53
(三)对实用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55
二、国家组织与国家中的正义58
(一)一个逻辑假设:国家与个人的相似58
(二)国家的组织原则61
(三)国家的三个阶层68
(四)国家的四种美德70
三、心灵结构与心灵中的正义74
(一)心灵的三分结构74
(二)个人的四种美德75
(三)心灵对国家的承载76
四、心灵造就国家的现实分析78
(一)荣誉式人格和荣誉政体78
(二)寡头式人格和寡头政体79
(三)民主式人格和民主政体81
(四)独裁式人格和独裁政体84
第三章 公民教育的初等阶段:塑造正义的心灵86
一、初等教育的性质86
(一)初等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教育86
(二)初等教育是美德的养成性教育87
二、初等教育的内容89
(一)故事的内容89
(二)故事的形式92
(三)曲调和节奏94
(四)体育教育96
三、初等教育的改革98
(一)改良城邦政治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动机98
(二)诗歌败坏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深层原因101
(三)塑造和谐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104
(四)新的诗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最终举措105
四、初等教育的作用108
第四章 公民教育的高等阶段:心灵的真正转向111
一、高等教育的对象111
(一)爱智慧者与爱意见者的区别111
(二)哲学家的统治能力113
(三)哲学家的高贵天性115
(四)城邦教育对哲学天性的败坏117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120
(一)积极的教育概念:心灵转向120
(二)心灵转向的终极目标:日喻122
(三)心灵转向的抽象阶段:线喻124
(四)心灵转向的具体过程:洞喻127
三、高等教育的课程129
(一)高等教育课程的原则129
(二)高等教育的初阶课程:数理学科132
(三)高等教育的顶点课程:辩证法134
(四)公民教育的总时间表137
第五章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特性、理论贡献与历史限制一、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特性139
(一)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的实践性教育139
(二)以学习辩证法为顶点的哲学化教育141
二、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143
(一)自由价值重于实用价值的教育性质143
(二)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教育方式146
(三)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的教学原则148
三、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历史限制151
(一)社会多元的标准:限制多元个性的公民教育151
(二)近代科学的标准:缺少科学精神的公民教育152
四、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153
结论155
参考文献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