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肘后救卒方》新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肘后救卒方》新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4612365.jpg)
- 刘绪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031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肘后救卒方-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肘后救卒方》新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葛洪传1
一、生平考略1
(一)生卒年考1
(二)家世2
(三)道教师承3
(四)医学渊源4
(五)生平纪略7
二、治学态度10
(一)志诚早学10
(二)择师而行11
(三)博涉体善11
(四)贵今应变12
(五)不求止同13
(六)著书垂世14
三、主要著述14
(一)《抱朴子》14
(二)《玉函方》和《肘后救卒方》16
第二章 学术思想和方术内核19
一、神仙思想19
(一)责生乐生的人生态度19
(二)我命在我的命运观21
(三)寓道于术的成仙观22
(四)医为道基的仙道观23
(五)众术共成的方法论24
(六)不绝人性的伦理观25
(七)形神俱妙的神仙世界27
二、医学思想29
(一)医当惠民的道德观29
(二)以气为本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观30
(三)无道素病和内外合致的疾病观31
(四)救萌芽的防变观33
(五)先当复故的医疗目的观34
三、炼养方术34
(一)服饵术34
(二)气术35
(三)内丹术38
(四)导引术41
(五)炼神术42
(六)房中术45
(七)宗教法术48
第三章 方药学成就53
一、药物学成就53
(一)学术特色53
(二)药物考57
二、方剂学成就74
(一)学术特色75
(二)药对77
(三)方剂选介78
三、制剂学成就128
(一)溶媒和赋形剂129
(二)合剂与提取130
(三)散剂131
(四)丸剂131
(五)膏剂132
(六)丹剂133
第四章 诊疗方法学成就135
一、辨证诊断模式135
(一)重视主症135
(二)因症结合135
(三)试验诊断136
(四)流行病学诊断136
二、治则137
(一)正治与反治137
(二)扶正与祛邪138
(三)同治与异治138
(四)病、证、症结合139
(五)分层治疗140
(六)杂合以治141
(七)因人制宜141
三、药物疗法142
(一)内治法142
(二)外治法145
四、针灸疗法146
(一)腧穴定位法147
(二)腧穴应用148
(三)针刺疗法149
(四)灸疗法150
(五)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152
五、推拿疗法154
(一)爪法154
(二)捏脊法154
(三)背摔法154
(四)摩法154
(五)推引法154
(六)捋法155
(七)胸外按摩155
六、食物疗法155
(一)学术特色155
(二)食疗药膳分类157
第五章 临床学术成就160
一、内科学术成就160
(一)外感温热病辨治特色160
(二)痢疾辨治特色164
(三)疟疾辨治特色166
(四)虏黄病辨治特色167
(五)虏疮辨治特色168
(六)阴阳毒病辨治特色169
(七)肺病辨治特色172
(八)心系疾病辨治特色175
(九)脾胃病辨治特色183
(十)肝胆病辨治特色194
(十一)肾系病辨治特色199
(十二)气血津液病辨治特色203
(十三)其他内科病证辨治特色209
二、疮疡科学术成就212
(一)痈疽212
(二)熛疽213
(三)疔213
(四)丹毒214
(五)恶核、瘰疬214
(六)恶脉病214
(七)疖214
(八)大赫疮215
(九)代指215
(十)瘘215
(十一)恶肉病215
(十二)石痈216
(十三)疥疮216
(十四)?疮216
(十五)沙虱毒216
(十六)癣216
(十七)粉刺217
(十八)皰疮217
(十九)皯黯217
(二十)酒渣鼻217
(二十一)癞217
(二十二)瘿218
(二十三)阴疮218
(二十四)狐臭218
(二十五)脚气218
(二十六)隐疹219
三、创伤科学术成就219
(一)创伤救护219
(二)创口感染220
(三)休克221
(四)破伤风221
(五)骨折脱位221
(六)瘀血证222
四、妇产科学术成就222
(一)月经病222
(二)妊娠病223
(三)胎产病223
(四)杂病224
五、儿科学术成就224
(一)小儿护养225
(二)儿科疾病证治225
六、五官科学术成就226
(一)眼病辨治特色226
(二)耳病辨治特色227
(三)鼻病辨治特色228
(四)口齿病辨治特色228
(五)咽喉病辨治特色228
七、预防医学成就229
(一)学术思想229
(二)防预药物229
(三)消毒技术229
(四)隔离法230
(五)免疫疗法231
八、美容医学成就231
(一)面部美容231
(二)美发232
(三)形体美饰233
(四)手部美容233
九、护理学成就233
(一)给药途径233
(二)方药煎服法234
(三)注意药物反应236
(四)饮食护理236
十、兽医学成就237
(一)人兽共患病238
(二)治法众多238
第六章 学术传承240
一、历代医家对葛洪学术的传承240
(一)范汪240
(二)胡洽241
(三)刘涓子241
(四)陈延之243
(五)陶弘景245
(六)深师246
(七)姚僧垣246
(八)谢士泰247
(九)宋侠248
(十)甄权249
(十一)孙思邈249
(十二)崔知悌251
(十三)《延年秘录》252
(十四)张文仲252
(十五)《备急方》253
(十六)王焘253
(十七)丹波康赖254
(十八)李时珍255
二、葛洪和《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256
(一)释名256
(二)张仲景及其医著考257
(三)《金匮录》考263
(四)内容比较264
(五)文献记载考辨268
附录 葛洪序年纪事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