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卫柏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7045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转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土地的内涵1
1.1.1 土地的概念1
1.1.2 土地的特性4
1.1.3 土地的功能6
1.2 农村土地及土地流转18
1.2.1 农村土地的界定18
1.2.2 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20
1.2.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23
1.3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28
1.3.1 研究思路28
1.3.2 研究方法29
1.3.3 研究的创新30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一般理论32
2.1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32
2.1.1 马克思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33
2.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42
2.1.3 马克思的小土地所有制经营权理论49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土地产权理论53
2.2.1 西方产权理论概述53
2.2.2 产权的内容56
2.2.3 产权的功能58
2.2.4 产权的涉农例证61
2.3 农民行为理性假说63
2.3.1 西方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64
2.3.2 中国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68
2.4 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探索69
2.4.1 制度的内涵69
2.4.2 制度的构成71
2.4.3 制度的功能73
2.4.4 制度变迁的方式75
2.4.5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77
2.4.6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78
第3章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基本类型80
3.1 以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为标准分类80
3.1.1 按照流转次数和流转方身份的不同分80
3.1.2 按照受让方的身份不同分81
3.1.3 按照土地承包方式的不同分84
3.1.4 按照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内容不同分85
3.2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运行方式为标准分类86
3.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88
3.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租90
3.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92
3.2.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93
3.2.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95
3.2.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代耕与反租倒包100
3.2.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101
3.2.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103
第4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105
4.1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105
4.1.1 原始社会的土地共有制105
4.1.2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08
4.1.3 封建社会的大土地私有制110
4.1.4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启示123
4.2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125
4.2.1 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125
4.2.2 中华民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127
4.2.3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启示129
4.3 中国当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132
4.3.1 建党初期农村土地流转政策133
4.3.2 建国后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136
4.3.3 中国当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启示148
第5章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及创新151
5.1 农村土地流转运行现状151
5.1.1 农村土地流转数量逐年增加151
5.1.2 不同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存在差异152
5.1.3 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156
5.1.4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达程度低157
5.2 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成果158
5.2.1 土地改革的运行成果158
5.2.2 人民公社化的运行成果159
5.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运行成果160
5.2.4 新世纪前后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成果163
5.3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66
5.3.1 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166
5.3.2 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的产业化规模169
第6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基础173
6.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规概述173
6.1.1 《宪法》173
6.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74
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176
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78
6.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分析179
6.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综述179
6.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阶段184
6.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剖析189
6.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理依据193
6.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般物权性194
6.3.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殊物权性202
6.3.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取向207
6.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评价211
6.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性质及内涵界定模糊211
6.4.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界定模糊212
6.4.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关系性质界定模糊214
6.4.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体流转方式性质界定模糊217
第7章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经验与有益启示220
7.1 国际农村土地与农业发展概况220
7.1.1 美国农用土地与农业220
7.1.2 英国农用土地与农业221
7.1.3 法国农用土地与农业222
7.1.4 日本农用土地与农业223
7.2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简介224
7.2.1 美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24
7.2.2 英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28
7.2.3 法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30
7.2.4 日本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31
7.3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经验借鉴234
7.3.1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特征234
7.3.2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经验借鉴与有益启示238
第8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242
8.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主要观点比较分析242
8.1.1 农村土地产权私有化243
8.1.2 农村土地产权国有化246
8.1.3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制250
8.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理论与现实依据252
8.2.1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253
8.2.2 中国农村人多地少的国情255
8.2.3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255
8.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原则257
8.3.1 农村土地产权必须明确具体257
8.3.2 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必须多元化258
8.3.3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必须费用最低258
8.3.4 农村土地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约束产权259
8.3.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一致260
8.4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主体261
8.4.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宏观主体261
8.4.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中观主体261
8.4.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微观主体264
8.5 双元产权主体结构的制度创新思路265
8.5.1 制度创新依据269
8.5.2 制度创新内涵271
8.5.3 制度创新目标273
第9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276
9.1 强化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宏观管理276
9.1.1 国家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保障276
9.1.2 国家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保障279
9.1.3 国家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权益保障280
9.2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机制285
9.2.1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285
9.2.2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288
9.2.3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290
9.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金融支持294
9.3.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金融体系构建294
9.3.2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金融体系保障295
9.4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收益分配298
9.4.1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地补偿机制300
9.4.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转用过程中的土地税费体系302
9.4.3 建立健全土地收益基金管理体系304
9.5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配套改革305
9.5.1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05
9.5.2 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308
9.5.3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310
参考文献313
后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