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测绘科技丛书 测绘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测绘科技丛书 测绘学基础
  • 武文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141648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测绘科技丛书 测绘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 测绘学发展概况1

第二章 测绘学的基本知识4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面点位的确定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

二、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5

第二节 直线定向和地面点坐标测算原理10

一、直线定向10

二、地面点坐标测算原理13

第三节 地球表面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14

一、水准面的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14

二、水准面曲率对高差的影响15

三、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角度的影响15

第四节 地形图的测绘原理及图的比例尺16

一、地形图测绘原理16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17

第五节 测绘工作概述18

一、控制测量概述18

二、测绘基本工作20

第三章 水准测量21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21

一、水准测量基本概念21

二、连续水准测量21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22

一、水准仪的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22

二、水准尺和尺垫27

第三节 水准仪的操作28

第四节 水准测量及成果整理29

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29

二、水准测量方法31

三、普通水准测量成果整理35

第五节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校正38

一、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38

二、水准尺的检验42

第六节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44

一、仪器误差44

二、观测误差45

三、外界因素的影响46

第七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48

一、视线自动安平基本原理48

二、补偿器的结构48

三、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49

四、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性能的检验49

第四章 角度测量51

第一节 角度测量原理51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51

一、J6级光学经纬仪52

二、J2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56

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59

一、经纬仪的安置59

二、竖立照准标志及照准目标方法60

三、水平角观测方法61

四、水平角观测注意事项64

第四节 竖角测量64

一、竖角测量的用途64

二、竖盘构造与竖角观测65

三、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69

第五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69

一、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69

二、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与校正70

三、十字丝的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与校正71

四、望远镜的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与校正71

五、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与校正72

六、竖盘指标差的检验与校正72

七、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73

第六节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及其减弱的措施73

一、仪器误差73

二、仪器对中误差与目标偏心误差76

三、观测误差77

四、外界条件的影响78

第七节 经纬仪的电子测角原理78

一、编码度盘测角79

二、光栅度盘测角80

三、动态测角系统81

第五章 距离测量83

第一节 直接测距的工具和直线定线83

一、直接测距的工具83

二、直线定线84

第二节 钢尺量距86

一、一般精度距离丈量86

二、钢尺精密量距87

三、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92

第三节 普通视距测量原理与方法94

一、视距测量的概念94

二、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和公式95

三、视距观测和计算97

四、视距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97

第四节 光电测距仪99

一、电磁波测距概念及分类99

二、测距原理99

三、短程红外测距仪及其使用101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06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106

一、观测误差106

二、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106

三、观测误差的分类107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108

第三节 评定精度的指标110

一、中误差m110

二、平均误差θ111

三、或然误差ρ112

四、相对误差112

五、容许误差113

第四节 同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113

一、算术平均值113

二、观测值的改正数114

三、同精度观测值的精度114

第五节 误差传播定律117

一、基本公式117

二、几种典型函数的中误差118

第六节 不同精度观测的最或然值及权123

一、带权平均值及权123

二、权的作用124

三、单位权125

四、权的确定126

五、观测值函数的权128

第七节 带权平均值的精度129

一、带权平均值中误差129

二、单位权中误差130

第八节 测量误差知识的应用133

一、距离测量的精度133

二、水准测量的精度134

三、水平角观测的精度139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142

第一节 概述142

一、平面控制测量142

二、高程控制测量143

第二节 导线测量144

一、导线测量概述144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45

三、单一导线测量的计算148

四、导线网的分别平差法153

五、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154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精度157

一、直伸支导线终点的中误差158

二、直伸导线闭合差的中误差160

三、直伸附合导线最弱点的中误差161

第四节 解析交会法测量163

一、测角交会定点166

二、测两边夹一角后方交会177

第五节 交会定点的精度179

一、前方交会点的精度179

二、侧方交会点的精度181

三、三点后方交会点的精度182

四、单三角形交会点的精度183

五、两边交会点的精度185

第六节 小三角测量187

一、小三角的布设形式及外业工作187

二、小三角计算189

第七节 高程控制测量200

一、水准测量200

二、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应用201

第八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09

第一节 地形图的内容和种类209

第二节 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209

第三节 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211

第四节 地形图图式216

第五节 地形图制图字体230

第六节 地形图注记238

第七节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242

一、梯形分幅和编号243

二、矩形分幅和编号246

第八节 梯形图幅图廓点的直角坐标247

第九节 地形图图外注记249

第九章 大比例尺地形测量252

第一节 地形测量的技术计划252

第二节 图根点的密度与测站点测定253

一、图根点的测量方法和加密层次253

二、图根点的密度254

三、测站点的增补255

第三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255

一、图纸的准备255

二、绘制坐标方格网255

三、展绘图廓点及控制点258

四、展绘图外点方向线258

第四节 图解测量原理及平板仪259

一、图解测量原理259

二、平板仪及其附件260

三、平板仪的安置262

第五节 碎部点的测定方法266

一、极坐标法266

二、方向交会法267

三、距离交会法268

四、直角坐标法268

五、方向距离交会法269

六、碎部点高程的测定269

第六节 大比例尺测图方法270

一、大平板仪测图270

二、平板仪配合经纬仪测图271

三、经纬仪和分度规极坐标法展点测图272

四、小平板仪与钢尺和水准仪联合测图273

五、光电测距仪直角坐标展点测图274

第七节 地物的测绘276

第八节 地貌的测绘279

一、地貌特征点的选择279

二、各种地貌的测绘279

三、测绘地貌的跑尺方法284

四、绘等高线284

第九节 细部点坐标的测量287

第十节 图廓边测图及图的拼接290

一、图廓边测图290

二、图的拼接290

第十一节 地形图的铅笔清绘与整饰291

第十二节 地形图的修测292

第十三节 地形测量的结束工作293

一、检查与验收293

二、技术总结和提交资料295

第十章 地形图应用298

第一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298

第二节 地形图上面积的量测300

一、图解法300

二、用求积仪量测面积301

三、解析法306

四、面积测定的精度307

第三节 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309

一、按一定方向绘制地形断面图309

二、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范围309

三、在地形图上按规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310

四、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310

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315

第一节 概述315

第二节 设计长度的测设315

第三节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315

第四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318

一、极坐标法318

二、直角坐标法319

三、角度交会法320

四、距离交会法320

五、自由设站法320

第五节 已知高程的测设321

一、已知高程点的测设321

二、已知坡度的测设322

第六节 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基本测量工作323

一、测设前的准备工作323

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桩测设324

三、龙门板的设置326

四、基础施工前的测量工作326

附录 测量计算中的有效数字327

附图一 耀华新村332

附图二 南岔镇332

参考文献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