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货币流通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货币流通理论与实践
  • 孟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542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货币流通-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货币流通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形成原因的观点2

二、马克思主义论述的货币本质3

三、马克思主义对货币职能的解释4

四、马克思主义论述的货币流通实质6

五、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货币流通规律7

六、铸币与纸币的关系和作用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0

一、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10

二、中国学者的货币理论著作10

三、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传播11

四、对马克思主义货币流通规律的传播12

五、陈启修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发展13

六、沈志远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发展15

七、李达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发展16

八、王亚南对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发展18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主要的货币流通思想21

一、北洋政府初期货币流通的现状21

二、金本位制——货币流通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一22

三、金汇兑本位制——货币流通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二24

四、金银并行本位制——货币流通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三24

五、银本位制——货币流通思想的主要观点之四26

六、废两改元——货币流通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五27

七、马寅初的币制主张——货币流通思想的主要观点之六28

第四章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货币流通30

一、中华民国初期中国的经济社会背景30

二、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33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货币流通37

四、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45

五、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52

六、北洋政府对币制的改革与对纸币的管理57

七、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钞票的推行与停兑62

第五章 国民政府时期主要的货币流通思想69

一、孙中山对中国纸币制度的设想69

二、朱执信的货币价值论73

三、廖仲恺的货物本位论75

四、章太炎的纸币保证论77

五、杨荫溥以白银为准备的不兑现纸币制度79

六、顾翊群、姚庆三等人的币制主张80

七、宋子文统一货币和管理通货的思想81

八、孔祥熙的货币流通思想与实行战时通货膨胀政策81

九、张嘉璈维护货币流通秩序和银行信誉的思想82

十、陈光甫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思想83

十一、刘航琛发行货币扩大信用筹集资金的思想83

十二、南京政府国家垄断银行的思想84

第六章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1925—1927年)的货币流通86

一、广州国民政府取缔外币流通,维护国家主权87

二、整顿市场货币流通秩序87

三、创立中央银行,支持北伐战争88

四、发行货币,推动政府货币流通89

五、维护货币信用的主要措施89

六、广州中央银行的历史作用90

第七章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2月至7月)的货币流通92

一、武汉国民政府发行中央银行兑换券92

二、武汉国民政府发行湖北金融公债和财政公债93

三、成立中央银行汉口分行,发行汉钞93

四、集中现金,应对经济封锁94

五、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维持货币流通秩序95

六、发行国库券,推动国库券流通并整理国库券96

七、发行有奖债券筹集资金97

八、收兑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汉钞98

九、宁汉合流,武汉的财政金融全面崩溃99

第八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的经济形势102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02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三省的经济侵略103

三、实行税收体制改革105

四、统一度量衡及保护国货105

五、官营工商业形成并快速发展106

六、民营工商业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迅速发展108

七、农村经济衰退,农民苦不堪言108

八、政府统制经济建立并不断完善109

九、应对抗战调整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110

十、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债信危机不断爆发111

十一、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112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5年)的货币流通114

一、召开经济与财政会议,确定货币流通方针114

二、构建中国的银行体系115

三、废两改元118

四、发行法币119

五、法币改革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资准备122

六、维持法币的对外汇价,稳定法币币值123

七、发行地方券代替法币流通124

八、统一法币的发行125

九、管制市场物价,平抑通货膨胀126

十、扩大发行关金券127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45—1949年)的货币流通128

一、抗战结束后的货币流通环境发生质的转变128

二、发行钞票弥补内战引发的财政赤字129

三、发行金圆券替代法币131

四、强令收兑金银,移存外汇132

五、改革金本位,实行银本位,发行银元兑换券133

六、滥发地方货币134

七、过量发行新台币并改革台湾币制137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的货币流通思想141

一、建立独立的根据地货币流通体系142

二、实行独立的货币发行原则142

三、坚持货币制度统一、分区发行货币的原则142

四、坚持经济发行货币的原则143

五、实行货币充分兑现,保证货币流通信用143

六、重视货币回笼,保持货币的正常流通144

七、实行现金出口登记制度,控制现金的流失144

八、发挥政治优势对货币流通的影响144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的货币流通146

一、革命根据地的开创146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发展146

三、摧毁旧的金融机构与货币流通体系148

四、建立根据地银行150

五、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57

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58

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59

八、福建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60

九、反“围剿”及红军长征时期的货币流通162

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164

十一、革命根据地对货币流通的调节166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时期(1937—1945年)的货币流通思想174

一、货币流通管理的指导思想在性质上有所改变174

二、以物资作为根据地货币发行的准备175

三、根据购买力决定货币发行数量176

四、运用政治力量与手段促进货币流通177

五、以贸易斗争维护边币(抗币)的正常流通秩序179

六、正确处理边币(抗币)与法币的关系180

七、发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181

八、货币流通管理思想初步形成182

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时期的货币流通184

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184

二、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185

三、抗日根据地的银行188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的货币流通思想229

一、统一货币的需求推动中国特色货币流通理论初现雏形229

二、实施货币斗争政策,维护解放区货币流通230

三、确立管理金银、外币的基本思想232

四、货币流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形成233

五、现金计划管理的思想基本形成234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货币流通(一)237

一、解放区的经济政策237

二、解放区的经济金融背景238

三、陕甘宁边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39

四、晋冀鲁豫边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47

五、中原解放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52

六、华东解放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58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货币流通(二)264

一、山东解放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64

二、东北解放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68

三、内蒙古解放区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279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与人民币的发行284

第十八章 1949—1978年中国主要的货币流通思想295

一、以陈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货币理论观点295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需要货币的争论296

三、关于货币本质的认识297

四、关于人民币是不是信用货币298

五、关于人民币是不是劳动券298

六、关于人民币的价值基础299

七、关于人民币的职能300

八、关于货币流通范围301

九、关于货币发行的准备问题302

第十九章 1979一2009年中国主要的货币流通思想(一)304

一、人民币价值基础问题的再争论304

二、人民币职能问题的再讨论307

三、广义货币概念的形成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308

四、对马克思主义纸币流通规律的再认识310

五、人民币的发行原则是财政发行还是经济发行311

六、货币流通与现金流通评价标准的讨论313

第二十章 1979—2009年中国主要的货币流通思想(二)315

一、我国货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15

二、曾刚的货币流量分析理论324

三、周小川人民币可兑换和建立国际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理论325

第二十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27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形势327

二、1952年末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概况332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34

四、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的银行机构体系334

五、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337

六、调节货币流通支持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39

七、国民经济恢复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49

第二十二章 “一五”期间(1953—1957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50

一、“一五”期间的经济形势350

二、“一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55

三、“一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64

第二十三章 “二五”期间(1958—1962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67

一、“二五”期间的经济形势368

二、“二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72

三、“二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79

第二十四章 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63—1965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81

一、国民经济“调整”期间的经济形势381

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85

三、国民经济“调整”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87

第二十五章 “三五”期间(1966—1970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89

一、“三五”期间的经济形势389

二、“三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92

三、“三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96

第二十六章 “四五”期间(1971—1975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397

一、“四五”期间的经济形势397

二、“四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01

三、“四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09

第二十七章 “五五”期间(1976—1980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11

一、“五五”期间的经济形势411

二、“五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16

三、“五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24

第二十八章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26

一、“六五”期间的经济形势426

二、“六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30

三、“六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39

第二十九章 “七五”期间(1986—1990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41

一、“七五”期间的经济形势441

二、“七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45

三、“七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57

第三十章 “八五”期间(1991—1995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59

一、“八五”期间的经济形势459

二、“八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64

三、“八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80

第三十一章 “九五”期间(1996—2000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82

一、“九五”期间的经济形势482

二、“九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85

三、“九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94

第三十二章 “十五”期间(2001—2005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496

一、“十五”期间的经济形势496

二、“十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501

三、“十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507

第三十三章 “十一五”期间(2006—2009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509

一、“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形势509

二、“十一五”期间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520

三、“十一五”期间货币流通调节的主要措施与效果536

第三十四章 我国货币流通组织与调节的变革和发展539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现金管理目标的四次变革539

二、传统货币发行业务向现代货币发行业务转变544

三、我国现金流通量持续高增长549

四、我国现金流通中的八个关系551

第三十五章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货币流通556

一、港元的发行与流通556

二、澳门元的发行与流通557

三、台湾货币的发行与流通559

参考文献561

后记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