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知多少 新时代·新思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知多少 新时代·新思维](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631329.jpg)
- 陈慈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公司
- ISBN:97898668423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知多少 新时代·新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1 前言1
导论3
Q1:现行宪法真的有这么糟糕吗?5
Q2: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宪法修正吗?5
Q3:制宪与修宪之差异何在?大规模修宪是否就等于是「制宪」?6
Q4:新宪法会引发统独之战吗?7
Q5: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法已经有明文规定,为何还要重新翻修?8
Q6:政府体制的争议对于我国的影响是什么?9
Q7:行宪已经足够,为何还要修宪呢?10
Q8:新宪法可以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吗?11
Q9:新宪法对于日常生活有何种影响?11
Q10:依据现行宪法,修宪的程序应如何进行?12
Q11:为何要透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来推动宪改?12
Q12:究竟是修宪比较好还是制宪比较好?12
Q13:为何要改革我国的司法制度?13
Q14:现行违宪审查制度的问题?13
Q15:目前的司法改革方案有哪些?14
Q16:司法改革的未来走向?16
Q17:我国司法改革朝向一元一轨后所可能产生的问题?16
Part2 国家定位与主权19
导论21
Q1:请问东亚国际政治与台湾国际地位有何关联性?23
Q2:为何我国在冷战时期未接受一中一台之主张?23
Q3:美国对台湾国际地位之态度受到交流政策之影响,请问何谓交流政策?23
Q4:何谓美国之三不政策?25
Q5:请问日本对我国国际地位之影响力如何?25
Q6:请解释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之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之涵义?27
Q7:请问「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27
Q8:请问毛泽东主席对台湾国际地位之看法如何?28
Q9:中国为何一定要拿下台湾?28
Q10:请问美中三公报与所谓一个中国之关系如何?28
Q11:请问一国两制不可行之原因?29
Q12:请问台湾主权在国际法上属于谁?30
Q13: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如何?31
Q14:中华民国宪法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关系如何?31
Q15:台湾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关系如何?31
Q16: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在台湾经过几次修改?各是如何?何时废除?如何废除?32
Q17: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2
Q18:中华民国宪法第二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3
Q19:中华民国宪法第三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3
Q20:中华民国宪法第四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4
Q21:中华民国宪法第五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4
Q22:中华民国宪法第六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5
Q23:中华民国宪法第七次修宪的事实经纬及其内容如何?36
Q24:关于修宪已改变国家同一性之学说,有几种说法?37
Q25:关于已过世的日本宪法学界翘楚与泰斗的芦部信喜的名著「宪法制定权力」中,有关制宪与修宪的法理如何?39
Q26:如何由制宪、修宪法理检视台湾的七次修宪与其法地位?换言之,究竟「中华民国宪法」与台湾有何关系?台湾实施「中华民国宪法」其法地位为何?「中华民国宪法」的「修改」可使台湾成为主权国家吗?若不然,「制定新宪法」可以使台湾成为国家吗?47
Q27:学界关于修宪改变国家同一性之各个学说,其问题点何在?51
Q28:宪法与国家的关系为何?54
Q29:国家资格应如何认定?54
Q30:对于中华民国是否为主权独立国家有不同说法吗?54
Q31:宪法前言称制宪机关是国民大会是否不符合现在实况?55
Q32:宪法前言称宪法是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是否会造成困惑?55
Q33:现行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是否影响国家本质?55
Q34:宪法领土规定对于国家定位之重要性为何?56
Q35: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会不会有争议?56
Q36:人民多寡会不会影响国家地位?57
Q37:中央政府模式会不会影响国家地位?58
Q38:与国际交往能力是否会影响国家主权?58
Q39:宪法增修条文前言称「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而修宪是否影响国家定位?58
Q40:宪法增修条文使用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语句,是否表示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区」?59
Q41:宪法会不会对其他国家或人民有特别之规定?有特别规定会不会影响主权独立?60
Q42:有哪些联合国对于国家分裂的相关决定可以提供台湾参考?63
Q43:有比较接近1949年中华民国来到台湾的例子吗?65
Part3 人权67
导论68
壹、人权总则71
Q1:什么是人性尊严?71
Q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的类型有哪些?72
Q3:什么是基本权利主体?每个人都是基本权利主体吗?73
Q4:基本权利具有什么样的效力?74
Q5:行使基本权利时,必须注意哪些原则?75
Q6:行使基本权利时有哪些限制?违反时会产生什么效果?75
贰、平等权77
Q1:什么是平等权与平等原则?人民如何主张?77
叁、自由权78
Q1:生命权的定义是什么?78
Q2:安乐死与宪法有什么相抵触的地方?79
Q3:宪法中生命权与生存权之关系?79
Q4:为什么要废除死刑?80
Q5:堕胎是否可合法化?80
Q6:何谓人身自由?81
Q7:个人行使自决权时,是否可放弃主张其身体不受伤害之权利?81
Q8:国家于何种情形下得限制人民之迁徙自由?81
Q9:在学校中对学生捜身是否侵犯人身自由?82
Q10:何谓「私领域不受侵犯的自由」?82
Q11:「居住自由」的内涵为何?83
Q12:何谓「秘密通讯自由」?84
Q13:何谓「隐私权」?85
Q14:隐私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定位为何?87
Q15:宗教自由是否可以限制?89
Q16:学术自由保障之范围?90
Q17:学术研究若与生命伦理等相冲突时,是否仍受到学术自由的保障?90
Q18:在围墙涂鸦,是否受到艺术自由的保障?91
Q19:何谓外在精神自由?91
Q20:何谓言论自由或表现自由?92
Q21:政府针对言论自由可以予以限制吗?92
Q22:商业性言论和色情言论也受宪法保护吗?94
Q23:言论自由和「事前检查禁止原则」的关系为何?95
Q24:何谓新闻自由?97
Q25:何谓「接近使用媒体权」?99
Q26:何谓「集会结社自由」?101
Q27:为何要保护「语言使用权利」?103
Q28:「私人兴学自由」的内涵为何?105
Q29:废止从事性交易之「公娼」,是否侵害其工作权之保障?105
Q30:中医师不能以成药为人治疗?106
Q31:一块土地,因长辈早期即供附近居民通行,过了几十年后,想要收回此块土地,却遭到政府拒绝,是否侵害财产权?106
Q32:我国近年来引进外籍劳工,我国籍因此失业之劳工,可否请求政府给予工作之机会,以确保其工作权?107
Q33:何谓父母教育权?107
Q34:一夫一妻制,是否限制人民之婚姻自由?107
Q35:父母使子女受国民教育义务是「入学义务」还是「教育义务」?108
Q36:学校教师与父母教育权间之界线何在?108
Q37:父母教育场所选择权之范围?109
肆、社会权109
Q1:国家有没有保障人民生存的义务?如果有的话,国家要如何做呢?109
Q2:现行宪法第十五条保障的「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是否应该在未来的宪法中继续规定?110
Q3:「强制劳动」是国家所应该禁止的吗?110
Q4:工作场所受到歧视,也应有宪法平等权的保障吗?111
Q5:什么是劳动三权?112
Q6:失业的人或刚从学校毕业的人找不到工作,宪法应该对这些人如何保障?112
Q7:为什么要国家承认劳动基本权?113
Q8:我国身心障碍者的现状如何,应有什么样的宪法保护?115
Q9:儿童也有基本权的保障需求吗?116
Q10:童工及少年劳动者应有什么保护?116
Q11:宪法应该给予妇女什么样的保障?117
Q12:我国目前老年人的现状如何,应有什么样的宪法保护?117
Q13:对于贫穷的家庭或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宪法保障?119
Q14:国家也要保障人民休闲的权利吗?119
Q15:受国民教育是权利还是义务?120
Q16:人民是否享有国民教育以外各阶段教育之受教育权?120
Q17:大学生遭二一退学,是否侵害宪法所保障之权利?121
Q18:应如何平衡教师之罢教权与学生之受教育权?121
Q19:宪法有「文化公民权」吗?121
Q20:人民可否以「文化权」当作宪法上之请求权基础?122
Q21:台湾的儿童享有「游戏权」或「休闲权」吗?122
Q22:资讯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123
Q23:资讯权的具体内涵为何?124
Q24:资讯权在台湾的发展过程如何?125
伍、集体性权利126
Q1:宪法中要规定环境权吗?126
Q2:原住民族有哪几族?126
Q3:原住民族的人口与目前的状况?127
Q4:陈水扁总统对于原住民族的地位有何承诺?127
Q5:原住民族的宪法保障应该有哪些内容?128
陆、参政权129
Q1:何谓参政权?129
Q2:何谓选举权?129
Q3:何谓被选举权?131
Q4:「公平竞选的权利」内涵为何?133
Q5:何谓罢免权?134
Q6:何谓公民投票权?135
Q7:应考试权与服公职权的具体内涵为何?137
柒、程序及诉讼权138
Q1:只要是权利就一定可以救济吗?138
Q2:人民请愿的对象为何?可否向司法机关行使请愿权?138
Q3:公务员惩戒法无上诉制度是否违宪?139
Q4:一定要先提起诉愿,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吗?139
捌、概括之人权条款140
Q1:何谓概括性之人权条款?140
玖、国家人权委员会之设置、外国人之政治庇护权140
Q1:何谓「政治庇护」?140
Q2:政治庇护在国际法中的发展如何?141
Q3:国际法对于难民事务的规范要求如何?142
Q4:一般国家的内国法对于政治庇护申请的规范如何?144
Q5:台湾应该如何建立政治庇护制度?146
Q6:「国家人权委员会」的由来为何?146
Q7:各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的实践经验如何?147
Q8:国家人权委员会的角色和功能为何?149
拾、抵抗权150
Q1:什么是抵抗权,人民在什么时候可以主张?150
Part4 中央政府体制153
导论155
壹、三权五权制度选择157
Q1:为何要权力分立?157
Q2:洛克的分权理论为何?158
Q3:孟德斯鸠的三权制宪理论为何?158
Q4:孙中山的权能区分、五权分立理论为何?159
Q5:我国五权宪法的运作有何重大缺失?159
Q6:考试制度由何而来?160
Q7:考试院的组织职能有何变化?160
Q8:考试权为何受争议?161
Q9:考试权组织设计有何冲突?161
Q10:考试院的存废问题产生何种争议?162
Q11:为何赞成考试院继续维持?162
Q12:为何否定考试院继续维持?163
Q13:监察制度由何而来?163
Q14:监察院之组织职能如何演变?164
Q15:监察院之组织设计有何冲突?164
Q16:监察权受争议之原因为何?165
Q17:监察权产生何等问题?165
Q18:其他国家如何确保考试权与监察权之有效行使?166
Q19:现行中央政府体制有何缺失?166
Q20:我国应否建立以三权为基础的中央政府体制?167
Q21:何为人权监察史或人权委员会?167
Q22:我国人权保障之发展又是如何?168
贰、中央政府体制169
Q1:为什么还要进行宪改,不是才修宪完没多久?169
Q2:但宪政乱象不一定是宪法有问题,也可能是人的因素,政治人物没有遵守,宪法再怎么改也没有用!是不是?170
Q3:那就表示不必要再进行宪改?170
Q4:我们是不是需要有方法来判断宪法是不是出了重大的问题,而一定要加以修改?170
Q5:我们的宪法是不是生了重病?171
Q6:究竟我国的政府体制有哪些问题?171
Q7:什么是中央政府体制?172
Q8:现在的中央政府体制是哪一种款式的?172
Q9:刚才提到了三种体制——总统制、内阁制、双首长制,什么是总统制?172
Q10:在总统制下,是不是总统最大?173
Q11:什么是内阁制?173
Q12:什么是虚位元首?173
Q13:总理(或首相)与内阁政府是怎么产生的?174
Q14:联合政府是什么?174
Q15:那么谁才是执政党呢?174
Q16:双首长制是什么样的制度?174
Q17:双首长制还有什么特征?175
Q18:双首长制好像有很特别的「左右共治」现象,是什么意思?175
Q19:既然上面所提的这三种制度各有特色,但究竟哪一种制度比较好?175
Q20:总统制的优点是什么?175
Q21:总统制有什么缺点?176
Q22:什么是「僵局」?176
Q23:什么是「宪政危机」?176
Q24:总统制下所谓的「分立政府」是指什么?176
Q25:内阁制的优点是什么?177
Q26:什么是「不信任投票」?还有「解散国会」?177
Q27:内阁制的其他优点?177
Q28:内阁制有什么缺点?177
Q29:内阁制是不是有可能出现所谓的「少数政府」?178
Q30:双首长制有什么优点?178
Q31:双首长制有什么缺点?178
Q32:这样看起来,每种制度都有它相对的优缺点?178
Q33:那么,台湾应该采用哪一种制度才好?179
Q34:究竟我国的政府体制有哪些问题?179
Q35: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179
Q36:我国总统不就是政府中最大的,行政院院长会比他大吗?179
Q37:行政院院长是怎么产生的?179
Q38:立法院不是有同意权吗?180
Q39:行政院院长既然是总统任命的,那不就是要听总统的话,不就是总统的幕僚长?180
Q40:总统有没有让行政院院长下台的权力?180
Q41:所以台湾的政府体制很像双首长制?180
Q42:行政院各部会首长是怎么产生的?181
Q43:总统有什么重要职权?181
Q44:总统不是还可以主持国家安全会议?181
Q45:总统解散立法院的权力是怎么设计的?181
Q46:立法院如何提出不信任案,又怎么样才算通过?181
Q47:行政院院长可不可以主动提出信任案?182
Q48:所以我国政府没有主动提信任案的权力,解散权也是被动的?182
Q49:这么说解散权也有主动的?182
Q50:总统的核可覆议权能不能化解争议?182
Q51:除了覆议的设计外,还有没有什么解决争议的有效机制?183
Q52:总统的人事提名权有哪些?183
Q53:行政院不是有行政院会议?总统有主持行政院会议吗?183
Q54:行政院院长有什么重要职权?184
Q55:这样看起来,总统和行政院院长之间的权限划分,还有责任关系,好像都很模糊?184
Q56:经由以上的说明,可以知道我国中央政府体制的设计和它的问题了,但要如何进行修改呢?184
Q57:修改宪法的程序是怎么样的?184
叁、中央与地方关系185
Q1:何谓地方自治?185
Q2:地方自治需要具备哪些要素?186
Q3:地方需要自治的理由为何?186
Q4:地方自治的本旨为何?187
Q5:何谓「团体自治」?187
Q6:何谓「住民自治」?187
Q7:何谓「府际关系」?188
Q8:何谓「中央与地方关系」?188
Q9:我国宪法对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有何具体规定?188
Q10:我国宪法对于中央与地方间权限划分的规定,具有怎样的特质?189
Q11:专属地方自治事务标准无法明确,将造成哪些影响?189
Q12:我国宪法对于处理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机制有何具体规范?189
Q13:何谓自治事项?190
Q14:何谓委办事项?190
Q15:何谓共同办理事项?191
Q16:我国宪法规范的地方制度有哪些类型?191
Q17:精省修宪之后,省是否仍为地方制度?192
Q18:省制在我国修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中央与地方关系产生何种影响?192
Q19:现阶段宪法对省与县的组织有何规定?193
Q20:宪法中有关省与县的规定,表现出怎样的特质?193
Q21:宪法对西藏与蒙古的规范条文有否存在价值?194
Q22:县市为什么要升格为直辖市?194
Q23:直辖市制度应否废除?195
Q24:何谓县市与直辖市同级化?195
Q25:县市与直辖市同级化会对中央与地方关系造成何种影响?195
Q26:宪法对直辖市与县市的保障方式有何差异?196
Q27:县市与直辖市有何异同,两者对中央的关系有何差异?196
Q28:我国宪法对县与市的规定有何不同?196
Q29:原住民族自治区应否入宪?196
Q30:乡镇市制度应否入宪?197
Q31:乡镇市长应否官派?198
Q32:我国地方自治体制目前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98
Q33:透过行政区划调整可否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198
Q34:我国应否具有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之财政宪法?199
Q35:何谓中央与地方的「伙伴关系」?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