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世界 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二世界 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
  • 曹文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07830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二世界 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术语9

1.关于术语的定义和规范9

2.术语与思维10

(a)没有术语的思维是一种简单的思维10

(b)术语对思维精确性的作用14

(c)依赖术语的抽象思维16

3.术语与历史的发展20

4.术语与真理的发现20

5.汉语言的弱点23

(a)术语量在总词汇量中的比例不高23

(b)语言革命25

(c)术语非标准化28

6.名士文体29

7.术语的非恒性32

第二章 感觉分析35

1.感觉与思维35

2.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与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40

3.艺术感觉45

(a)敏锐的感觉45

(b)丰富的感觉49

(c)特殊感觉50

(d)精微的感觉57

(e)男性感觉与女性感觉58

(f)时空与感觉62

(g)感觉玩弄67

4.感觉的无限性69

5.感觉与文化73

(a)有多少文化就有多少感觉73

(b)文化模式造成的感觉差异76

第三章 第二世界80

1.哲学:对“再现论”质疑80

(a)表象的世界81

(b)艺术:表象世界的表象83

(c)“再现论”与“风格说”的对立88

(d)自然不是艺术90

(e)表现1、表现2、表现3、表现491

2.第二世界96

(a)天性:精神欲96

(b)自由101

(c)三种创造形式103

(d)规律和规则106

(e)精神预设108

(f)创造与进化112

(g)他律与自律114

(h)坏想像117

第四章 语言与思维120

1.符号与对象的关系120

(a)符号即名称120

(b)符号叛逃120

(c)符号叛逃的原因124

(d)现代哲学的主题:语言还原131

2.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语言134

(a)现实:独立的语言王国的臣民134

(b)界定135

(c)符号的诱发137

3.文学创作范畴的语言139

(a)语言的痛苦140

(b)契约下的无限自由148

第五章 思维的没落:非理性主义153

1.基础危机153

(a)非理性思潮的世界性153

(b)思维的疲劳158

(c)非理性理论——心理平衡的砝码159

(d)基础危机161

2.体系精神164

(a)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165

(b)体系的惰性力168

3.第三种力量:直觉171

(a)神圣的直觉172

(b)天才论176

(c)艺术对理性的必要排斥177

(d)理性在艺术领域中同样是最高力量180

4.混沌中的秩序185

(a)差别与性质186

(b)方法与规律187

5.理性崩溃后的世界188

(a)放弃文化教养188

(b)感觉泛滥190

(c)使人类失去了征服世界的耐心191

(d)重回荒昧193

第六章 归纳哲学的危机198

1.构建体系的必要工具——演绎200

(a)观念的繁衍200

(b)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多说·什么都是多说204

(c)必要的“通货膨胀”205

(d)公理的建立207

2.形象思维中的归纳效应209

(a)形象思维的逻辑性209

(b)形而上与形而下211

(c)观察是充满理论的213

3.归纳哲学的危机215

(a)人:喜爱重复的动物215

(b)经验主义的脆弱217

4.证伪——演绎主义的现代形式220

(a)健康的精神倾向220

(b)假设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221

第七章 知识在思维中的反动作用225

1.原创力226

(a)本然226

(b)知识的正值227

(c)知识的负值229

2.知识进化233

(a)知识是一种过程233

(b)信息超载234

(c)遗忘235

3.知识的静态积累与动态增长236

(a)知识≠智力237

(b)价值出自运动238

4.知识的滥用241

5.知识来源244

第八章 陷阱:笼统性248

1.混淆249

(a)表层与深部的混淆249

(b)范畴的混淆251

(c)类与个别的混淆254

2.伪因果关系255

3.泛论260

第九章 中国思维267

1.思维特征之一:伦理(政治)型268

(a)浸着政治意识的文学艺术268

(b)伦理型思维的政治色彩日益浓重269

(c)一身二任:政治家与艺术家271

(d)另一极端:庄禅艺术273

(e)实用主义276

(f)工具论279

2.思维特征之二:直觉281

(a)非逻辑281

(b)终点:是什么283

(c)整体把握285

(d)介入288

(e)悟291

3.思维特征之三:崇尚和谐295

(a)自然:惟一的存在295

(b)静:最优雅的气质300

(c)和谐=美303

(d)悲剧精神浅谈307

(e)和谐不是历史前进的方式310

第十章 范式313

1.多种范式的共存314

(a)多种解释的可能性314

(b)知识并非是在一条直线上323

(c)理论范式与创作范式324

(d)一个范式本身的健全326

(e)范式的级329

2.范式的衰微331

(a)因为艺术是第二世界331

(b)无力预见新颖事实333

(c)反常事实的增加335

(d)纲领的退化336

(e)范式的衰微与范式成果的永生339

3.范式革命342

(a)范式的时空限制342

(b)范式革命344

(c)失败的思维346

4.范式的辩证349

(a)没有绝对个人的范式349

(b)必要的常规352

(c)动力学意义上的反驳354

参考文献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