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关系与和谐社会 马克思社会关系视域中的和谐社会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关系与和谐社会 马克思社会关系视域中的和谐社会解读
  • 周志山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3093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间关系-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关系与和谐社会 马克思社会关系视域中的和谐社会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渊源与探索历程1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2

一、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理性之我与感性之我2

二、黑格尔承认辩证法与市民社会中的“自我”与“他人”9

三、费尔巴哈“类关系”中的“我”与“你”17

第二节 马克思探索社会关系理论的心路历程25

一、自由与定在——《博士论文》对社会关系理论的最初表达25

二、从理性政治国家观到世俗社会国家观——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社会关系理论的根本转变29

三、异化社会关系与人类社会关系——《巴黎手稿》对社会关系及其历史向度的考察38

四、社会关系的实践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社会关系理论的科学阐发44

五、现实的个人、生命的生产与交往活动——《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社会关系基本逻辑和总体图景的建构51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特征与功能61

第一节 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61

一、实践性与属人性:社会关系的实践论特征61

二、客观性与抽象性:社会关系的唯物论特征68

三、历史性与全球性:社会关系的形态论特征76

四、人本性与共生性:社会关系的价值论特征84

第二节 社会关系多重论域及其功能90

一、社会关系存在论及其功能90

二、社会关系生产论及其功能92

三、社会关系方法论及其功能96

四、社会关系批判论及其功能100

五、社会关系发展论及其功能103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当代意蕴107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方法论意蕴107

一、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社会研究方法论上的对立108

二、社会关系总体性方法: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一条基本线索113

三、社会关系总体性方法对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超越118

四、从社会关系总体性方法看科学发展观124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公共性意蕴126

一、从社会关系视角阐释公共性产生的根源126

二、对公共性三重矛盾的揭示和批判129

三、马克思公共性价值理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134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生态学意蕴137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范式转换及其局限性138

二、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在实践中的本质关联140

三、资本关系的统治与当代环境问题的历史生成142

四、资本关系的改造和扬弃:马克思自然观的解决思路146

第四章 马克思“和谐社会”解读150

第一节 从“冲突论”到“和谐论”:马克思社会研究范式的转换150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论”范式及其根据151

二、马克思社会“和谐论”范式及其历史必然性154

三、从“冲突论”到“和谐论”范式转换的具体表现156

第二节 人本论:马克思“和谐社会”的本体论预设160

一、“人本论”的三种历史形态161

二、马克思“人本论”的基本特征165

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本体论预设170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马克思和谐社会方法论175

一、阐释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三种路向”175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三重意涵”177

三、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三点启示”181

第四节 全面生产理论:马克思“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185

一、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中的“四种生产”186

二、“四种生产”之间的内在关系189

三、“四种生产”的动态平衡与演进规律192

第五节 公平观:马克思“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195

一、在批判中阐发的公平观及其特点195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200

第五章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和谐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203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方略的提出20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11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条件218

四、科学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22

第二节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和谐226

一、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和谐的实质226

二、利益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230

三、党群、政群、劳资、城乡关系: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石234

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关系的“晴雨表”242

主要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