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学习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论》学习纲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382570.jpg)
- 王天义,王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29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235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论》学习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1
一、《资本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1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
三、《资本论》的总体结构17
四、学习《资本论》的意义20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25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6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6
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7
第二节商品货币理论的基本要点28
一、关于商品价值的分析28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和本质32
三、价值规律——价格及其变动37
第三节商品货币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4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来源41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的分野44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展开及其当代理解47
第二章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至六篇)6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70
第二节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要点72
一、由货币向资本的转化72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77
三、资本的本质和形式81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83
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89
六、资本主义工资94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100
一、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发现100
二、关于资本概念的不同理解102
三、关于劳动力商品概念的不同理解105
四、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数量界限与我国划分私营经济的标准问题107
五、关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的不同理解109
第三章资本积累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115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116
一、研究对象116
二、逻辑结构117
第二节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要点118
一、生产和再生产118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19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资本论》第一卷第22章)124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130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38
第三节资本积累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142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积累的观念142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143
三、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不同理解146
四、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151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资本论》第二卷第一至二篇)155
第一节《资本论》第二卷的写作过程和本章的逻辑结构156
一、《资本论》第二卷的写作过程156
二、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逻辑结构157
第二节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基本要点159
一、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159
二、资本周转(《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173
三、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180
四、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182
第三节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183
一、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183
二、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与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188
三、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的使用与扩大再生产190
四、关于公共工程(道路、运河)的建设由国家向企业家投资的转变192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195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196
一、研究对象196
二、逻辑结构200
第二节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基本要点201
一、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201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04
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10
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218
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218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220
三、关于两大部类与三次产业分类法221
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23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23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40
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40
二、《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44
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点24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46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52
三、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259
第三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265
一、古典经济学将价值与生产价格相混同产生的后果265
二、关于价值转型中的市场机制268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274
第七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277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278
一、研究对象278
二、逻辑结构279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基本要点280
一、商业资本280
二、商业利润283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288
第三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291
一、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形成291
二、关于商业和服务业劳动的性质问题294
三、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296
第八章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29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300
一、研究对象300
二、逻辑结构301
第二节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的基本要点303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303
二、资本主义信用308
三、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312
四、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317
五、高利贷资本321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322
一、马克思的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322
二、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发展与所有制形式变革的理论与现实323
三、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332
第九章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33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340
一、研究对象340
二、逻辑结构341
第二节地租理论的基本要点342
一、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342
二、级差地租345
三、绝对地租352
四、非农业地租和土地价格356
五、资本主义以前的地租向资本主义地租的过渡357
第三节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359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359
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361
第十章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36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370
一、研究对象370
二、逻辑结构370
第二节收入及其源泉理论的基本要点371
一、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372
二、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判377
三、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阶级结构379
第三节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385
一、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385
二、关于财富生产和收入分配387
附录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403
一、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403
二、逻辑结构和基本原理404
附录二《资本论》导读415
一、《资本论》的出版与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415
二、《资本论》的理论框架和主题思想417
三、《资本论》与当代现实420
附录三《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的逻辑429
一、《资本论》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429
二、《资本论》关于市场经济的逻辑432
三、《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与现实434
附录四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现实441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441
二、马克思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立场和方法449
三、以新视角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451
附录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与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457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457
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461
三、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462
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467
附录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光辉典范——纪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150周年473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第一部真正的经济学著作473
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经济理论框架作出了粗线条而科学的勾画476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辟分析478
四、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创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481
五、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483
参考书目485
后记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