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曲折·磨难·追求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曲折·磨难·追求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4645691.jpg)
- 何勤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711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法学-中国-学术会议-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曲折·磨难·追求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法理学1
中国法学与中国改革的社会动力&郭道晖3
法学创新、制度转型以及中国的软实力&季卫东10
构建开放型结构的法律渊源理论——对我国法律渊源理论的反思&刘作翔17
试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文正邦27
不确定法律概念获得确定性的路径&余凌云36
现代性的精神维度与法的主体性——兼论后现代性视角下的法的主体性&周世中48
略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吕世伦 龚波55
西安市临潼区城管综合执法状况观察报告&张永和 刘志强 肖西亮 汪演元 刘凯 屈向东 李娟 张晓军 崔燕 吴志琴 彭君 毛安翼64
中国法律心理科学研究三十年&罗大华74
中国军事法学研究取得突破性重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年回顾&丛文胜84
中国法治道路的探索——以纠纷解决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为视角&朱景文93
中国法学的体系和分类&陈春龙112
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新中国检察制度六十年的传承、发展、审视与展望&徐汉明121
中国法治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崔敏128
摒弃“五个主义”——中国法学六十年反思&李步云136
对中华法系的再认识&刘广安143
激励法学要言&倪正茂148
法律史学167
从“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到“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中国法律文化六十年&武树臣169
从民主法制到人权法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我国完政建设&俞荣根182
论新中国法学的起步——以“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司法改革运动”为线索&何勤华188
陕甘宁边区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艰难历程和深刻教训&杨永华199
巴楚文化圈民族法文化论纲&曾代伟205
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法制近代改革影响探析&张锐智215
王宠惠与中国法律近代化——一个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张生226
关于毛泽东等对赵五贞花轿自杀评论的考察研究——“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等对改革婚制的基本主张&张希坡238
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以中日法律文化交流为个案的分析&张中秋247
外国法制史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展望&曾尔恕256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杨一凡264
走人类学的路,开创法史学新天地&陈金全 郭亮273
总结过去 开拓未来——中国法制史学发展六十年&张晋藩279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89
宪法学六十年发展经历&许崇德291
国学与宪政&孔庆明297
人民政协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殷啸虎301
关于繁荣中国宪法学的思考&周叶中308
略论中国公民社会经济基本权利的保障&秦前红318
两院制不宜与多党轮流执政等相提并论&童之伟323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法制建设回眸之行政立法&刘莘 江澎涛330
刑法学343
新中国刑法学发展六十年&高铭喧345
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赵秉志356
论黑恶势力犯罪概念、现状与治理对策&康树华365
中国刑法罪名解释的历史发展——纪念中国法学六十年&周道鸾377
论对合犯与共同犯罪&孙国祥391
判例变更溯及禁止原则探究——兼论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鉴借&薛瑞麟399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六十年的演进&刘宪权412
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王文生421
对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质疑&刘莉芬429
“犯罪客体”非法治成分的理论与实践批评——从政治与法治的相互关系中重新审视“犯罪客体理论”&杨兴培434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平衡问题初探&孙振民445
全球化时代刑法(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何秉松452
少年法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定位——中国法学急需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徐建466
刑法的机能新论&马克昌477
刑法学研究:问题及其改进&刘仁文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