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4647429.jpg)
- 邓联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7988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庄周(前369~前286)-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余敦康1
序&李中华1
绪论1
第一节 “逍遥游”:“难庄”、“废庄”与庄子哲学思想的灵魂1
第二节 “逍遥游”:“好庄”、“师庄”与庄子哲学思想的复杂影响14
第三节 “逍遥游”:阐释与方法28
第一章 “逍遥游”篇疏解39
第一节 篇名由来39
1.两种代表观点40
2.刘向拟题说辩议41
3.内篇之题或出淮南45
第二节 “逍遥”与“游”48
1.“逍遥”的用例及本义49
2.“游”:身之游与心之游53
第三节 缺文、羼入及结构57
1.《庄子》文本的片段性57
2.《逍遥游》篇的文本复杂性64
第四节 范畴与主题68
1.范畴:“无待”、“无己”、“大”68
2.非政治化的个体生命理想71
第二章 “逍遥游”作为生存方式的二重性79
引言 轴心时代的个体79
第一节 君主政治与士人生命的困危82
1.菑人者,人必反菑之82
2.枉道从势87
第二节 随顺委蛇与嫉俗孤傲90
1.方今之时,仅免刑焉90
2.一宅而寓于不得已92
3.不内变,不外从98
第三节 道德、非道德与超道德104
1.仁义是非,樊然郩乱106
2.以天属108
3.自私与自善自高110
第四节 民间化与非政治化116
1.士:从贵族之末到“四民”之首116
2.陆沈121
第三章 “逍遥游”作为精神境界的二重性133
第一节 意义世界的解体与士人精神的孤独133
1.现实世界的“尘垢化”133
2.圣王历史叙事的消解138
3.“天道”之远逝141
4.心若悬于天地之间143
第二节 安顺自适与超拔忘我147
1.心死: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148
2.心不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55
第三节 有情与无情163
1.《庄子》中的“情”字164
2.以理化情165
3.冷眼与热肠:逍遥圣域的人间性168
第四节 在低微中达致高伟176
1.飞升的神异“至人”177
2.登假于道183
3.謷乎大哉,独成其天187
第四章 《淮南子》:处神养气,应待万方——黄老化的圣主“逍遥游”189
引言 历史语境的差异与“逍遥游”的多元流变189
第一节 主角与主题的转换194
1.刘安及其个人志趣195
2.《淮南子》的思想归属196
3.圣主“养生以经世”198
第二节 圣主“逍遥游”中的身体维度202
1.《淮南子》之“逍遥游”文本的蕴义:出世哲学?渴望自由?202
2.神之养:游心于虚,恬愉自乐208
3.形之养:适情不劳,知足常佚213
4.形神各宜,自得全身215
第三节 圣主“逍遥游”中的政治维度219
1.天下之要,在于我身219
2.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221
3.节逸自养,万举不陷224
4.吾与天下相得228
第五章 阮籍:狂慎浮浊世,身志终未安——“逍遥游”与儒家士人的二难境遇232
第一节 依违各半、歧异多出的应世方式233
1.逼迫挤压下的“生存智慧”233
2.至慎、托病、善变、酣酒235
3.远仕、悖礼、狂傲、任情243
第二节 欲去还留、游移无定的生命期求251
1.困顿苦闷中的精神出走252
2.超世遗俗,逍遥域外256
3.小大皆适,生死何安264
第六章 郭象:任性各得,同于大通——“逍遥游”与差等秩序中的个体存在样式272
第一节 自通、常通与大通:《逍遥游注》疏义272
1.诠释策略273
2.第一部分:开篇至“圣人无名”276
3.第二部分:“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283
4.承继与批评:郭象《逍遥游注》的深远影响286
第二节 群物的有待逍遥290
1.逍遥与“性”291
2.逍遥与“分”300
3.逍遥与“所待”301
4.“有待逍遥”说的思想前缘306
5.融入庙堂,各尽伦职310
第三节 圣人的无待逍遥312
1.“无待逍遥”说的思想前缘312
2.“游外”315
3.“冥内”319
4.“大通”:各安性命,上下相得323
第七章 支遁:寂心冥神,与物推移——玄佛交融中的“逍遥游”327
第一节 支遁与《庄子·逍遥游》327
第二节 物物而不物于物,玄感不为331
1.“支理”新旨辩议及支遁批评“向郭义”的理论实质331
2.“逍遥游”释论的内转与佛教视域的融入336
第三节 游心于空,逍遥于世341
1.心有色空341
2.心:逍遥与解脱344
3.身:无可无不可348
4.玄学与佛理350
5.名士与高僧355
第八章 王夫之:凝神相天,寓庸两行——“逍遥游”与君子之道的互参358
第一节 《庄子》与晚年船山358
第二节 无小无大,可小可大:《逍遥游解》疏义361
1.游与逍、遥362
2.第一部分:起首至“圣人无名”363
3.第二部分:“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结尾367
第三节 游心环中,赞天之化371
1.游于六合之外者,乃可游于六合之中371
2.浑天373
3.天游者,澄神守气之功376
4.恒有清气在两间以成化381
5.精而又精,垂及万岁384
第四节 游人之樊,存己存人387
1.君子之学,不卤莽以师天387
2.寓庸以逍遥389
3.两行不碍,各得其逍遥395
4.道靖于己,物皆可游397
结语 “逍遥游”的现代余韵402
第一节 黑暗时代的个体抉择402
第二节 “逍遥游”与自由414
参考文献433
附录 论庄子与后学在人生哲学上的根本分歧及症结447
后记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