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底层视野 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底层视野 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
  • 叶哲铭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116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乡村教育-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底层视野 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学术史回顾5

1.2.1 早期社会人类学研究中的乡村教育图景5

1.2.2 民国时期教育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社会调查的展开6

1.2.3 20世纪后半期海外学者的相关著作8

1.2.4 20世纪后期国内相关学科的部分研究10

1.2.5 20世纪后期教育史学科的相关研究著作13

1.2.6 小结14

1.3 范畴界定16

1.3.1 现代学校教育16

1.3.2 乡村民众生活17

1.3.3 浙西南山区18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20

1.4.1 研究方法20

1.4.2 研究框架22

参考文献24

2 浙西南山区的区域背景27

2.1 浙西南山区的地理环境27

2.2 浙西南山区的社会历史变迁30

2.2.1 建制沿革30

2.2.2 人口繁衍34

2.2.3 经济发展36

2.3 浙西南山区的传统教育39

2.3.1 官学39

2.3.2 书院41

2.3.3 学塾43

2.4 落后的经济与并不落后的传统教育46

参考文献48

3 现代学校发展与乡村民众受教育情况50

3.1 现代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50

3.1.1 清末新式学堂的发端50

3.1.2 民国前期学校规模的发展52

3.1.3 民国后期学校规模的超常增长和回落56

3.2 学校兼办成人教育的情况74

3.2.1 清末至国民教育制度推行前的情况75

3.2.2 国民教育制度实施后的情况78

3.3 浙西南山区民众受教育情况的整体评估86

参考文献90

4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经济生活的影响93

4.1 浙西南山区各种职业教育机构94

4.2 学校毕业生的经济改良活动97

4.3 学校教育机构的经济改良活动102

4.3.1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的农业推广活动102

4.3.2 其他学校的经济改良活动104

4.4 学校教育对民众经济生活的有限影响及原因106

参考文献111

5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政治生活的影响114

5.1 学校教育与浙西南乡村精英的“离乡”和“返乡”115

5.1.1 现代教育与清末民初地方精英的政治启蒙活动116

5.1.2 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乡村精英群体的“离乡”119

5.1.3 民国时期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后的政治活动125

5.2 学校传播现代政治观念的努力127

5.2.1 学校与乡村歌谣中传播的现代政治观念128

5.2.2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对乡村民众的政治宣传131

5.3 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参与基层政权活动134

5.4 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凸显143

参考文献145

6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148

6.1 现代学校与民众传统信仰空间的现代转化149

6.1.1 浙西南山区祠堂庙宇改为现代学校的情况149

6.1.2 民众传统信仰空间向现代教育空间的转化155

6.2 学校教育与传统习俗的突破159

6.2.1 女子入学与身体解放160

6.2.2 畲民教育与畲汉通婚163

6.3 学校教育与民众现代体验的获得168

6.3.1 学校与现代事物的传播168

6.3.2 学校体育运动对民众心理的影响171

6.3.3 学校与民众的“国际关系”体验173

6.4 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学校175

参考文献177

7 村落个案:佳村和震东小学180

7.1 佳村的地理、宗族和文教背景180

7.1.1 “松川锁钥”181

7.1.2 主姓宗族村落183

7.1.3 地方传统文化和教育187

7.2 震东小学的发展轨迹192

7.2.1 清末佳村新式学堂的创办192

7.2.2 民国时期震东小学的变迁194

7.3 学校在村民生活变迁中的意义197

7.3.1 士绅子弟:从儒生到专才的转型197

7.3.2 普通民众子弟:文化启蒙和身份变化200

7.3.3 佳村女子:身体的解放与职业的获得204

7.4 村落与小学的良性互动207

参考文献210

8 结语213

参考文献220

主要参考文献222

后记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