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
  • 葛学礼,朱立新,黄世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153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操作规程-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规程制订的背景1

1.1 村镇建筑抗震1

1.1.1 村镇和村镇建筑1

1.1.2 村镇建筑地震灾害抗震能力现状5

1.1.3 村镇抗震能力建设已有工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2

1.2 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基本对策19

1.2.1 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原则与目标19

1.2.2 提高村镇房屋抗震能力的政策措施20

1.2.3 制定农村建筑抗震技术标准、开发适于农村建筑抗震新技术22

1.2.4 提高农村建筑抗震能力的技术措施23

1.3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标准23

1.3.1 我国抗震规范体系的发展23

1.3.2 编制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的意义24

1.4 规程的任务来源及编制概况25

1.4.1 规程来源与编制单位25

1.4.2 规程编制工作概况25

参考文献25

第2章 规程编制过程中的主要背景工作26

2.1 村镇震害调研26

2.1.1 内蒙古村镇抗震防灾能力调研报告26

2.1.2 新疆巴楚6.8级地震震害及经验30

2.1.3 云南大姚6.2级地震房屋震害及重建抗震措施34

2.1.4 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39

2.1.5 浙江文成4.6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报告45

2.1.6 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51

2.2 村镇建筑抗震性能试验55

2.2.1 农村木构架承重土坯围护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55

2.2.2 土坯承重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60

2.2.3 夯土墙承重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65

2.2.4 云南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典型土坯、土筑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69

2.2.5 村镇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75

2.3 村镇建筑试设计79

2.3.1 单层砖木房屋试设计80

2.3.2 两层砌体房屋试设计84

2.3.3 单层石结构房屋试设计90

2.3.4 单层土坯墙房屋试设计93

2.3.5 单层夯土墙房屋试设计98

第3章 规程基本内容106

3.1 规程编制原则和设防目标106

3.1.1 规程的编制原则106

3.1.2 规程的设防目标106

3.2 规程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108

3.2.1 规程的适用范围108

3.2.2 规程的适用对象108

3.3 规程主要内容109

3.3.1 规程的构成及各章节内容109

3.3.2 村镇建筑主要抗震措施110

3.4 村镇建筑抗震的基本概念111

3.4.1 总则中的强制性条文111

3.4.2 术语和符号112

第4章 村镇建筑抗震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115

4.1 村镇房屋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的要求115

4.1.1 建筑设计原则115

4.1.2 结构体系要求115

4.2 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118

4.2.1 楼、屋盖构件的支承和连接118

4.2.2 易倒塌构件121

4.2.3 门窗洞口的有关构造要求121

4.2.4 屋盖的有关构造要求122

4.3 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123

4.3.1 结构材料123

4.3.2 施工要求125

4.4 楼屋盖126

4.4.1 木楼、屋盖126

4.4.2 预制楼屋盖127

4.5 结构设计中的有关要求127

4.5.1 层数和高度限制127

4.5.2 局部尺寸限值127

4.5.3 墙体承重房屋的结构体系128

4.6 结构抗震承载力设计方法128

4.6.1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水平地震剪力的计算128

4.6.2 材料强度值的确定130

4.6.3 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方法131

4.6.4 抗震承载力设计计算结果的表达方式131

4.7 过梁设计计算方法132

4.7.1 荷载的计算132

4.7.2 钢筋砖(石)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132

4.7.3 木过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132

参考文献134

第5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135

5.1 建筑场地的选择135

5.1.1 建筑场地的划分135

5.1.2 建筑场地的选择138

5.2 地基和基础138

5.2.1 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138

5.2.2 不良地基的处理139

5.2.3 基础埋深、基础墙高度及防潮层的一般要求143

5.2.4 石砌基础的要求144

5.2.5 实心砖和灰土(三合土)基础的要求146

5.2.6 用于生土墙下各种材料基础的要求146

5.2.7 用于砖墙下石基础的要求146

5.2.8 木结构房屋柱脚的构造要求148

参考文献151

第6章 砌体结构房屋152

6.1 村镇砌体结构房屋概述152

6.1.1 村镇常见砌体结构房屋152

6.1.2 规程中砌体结构房屋155

6.2 砌体结构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156

6.2.1 层数和高度的限制156

6.2.2 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尺寸限值157

6.2.3 结构体系158

6.2.4 承重墙体的厚度159

6.2.5 屋架、梁支承部位的加强159

6.3 抗震构造措施160

6.3.1 配筋砖圈梁的设置和构造160

6.3.2 墙体的整体性连接161

6.3.3 门窗过梁162

6.3.4 木楼、屋盖的抗震构造措施164

6.3.5 空斗墙体有关要求166

6.3.6 小砌块墙体有关要求167

6.3.7 预应力圆孔板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168

6.3.8 其他构造措施169

6.4 施工要求170

6.5 砌体结构房屋设计实例173

6.5.1 单层砖木房屋试设计173

6.5.2 两层砌体房屋试设计174

6.6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176

参考文献235

第7章 木结构房屋236

7.1 村镇木结构房屋概述236

7.1.1 村镇常见木结构房屋236

7.1.2 规程中的木结构房屋247

7.2 木结构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250

7.2.1 层数和高度的限制250

7.2.2 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尺寸限值252

7.2.3 屋盖系统的一般要求255

7.2.4 围护墙与木柱的一般要求256

7.2.5 加强整体性的措施258

7.2.6 墙体设计要点261

7.2.7 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及结构布置一般原则268

7.2.8 材料的要求269

7.2.9 村镇房屋设计基准期的确定270

7.3 抗震构造措施271

7.3.1 柱脚的连接271

7.3.2 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及木圈梁的设置和构造271

7.3.3 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木圈梁及墙体与柱的连接272

7.3.4 内隔墙墙顶与屋盖的连接274

7.3.5 墙揽的设置与构造275

7.3.6 穿斗木构架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277

7.3.7 三角形木屋架抗震构造措施278

7.3.8 屋盖系统各构件之间的连接280

7.3.9 过梁281

7.4 施工要求283

7.4.1 木结构施工材料基本要求283

7.4.2 木柱的施工283

7.4.3 柱础(柱脚石)的施工方法289

7.4.4 围护墙体施工290

7.5 村镇木结构房屋设计实例295

7.5.1 设计流程295

7.5.2 建筑场地的选择295

7.5.3 地基和基础的确定296

7.5.4 房屋层数和高度的选择296

7.5.5 房屋平面布局及局部尺寸、主要构件尺寸的确定296

7.5.6 检查是否满足抗震构造措施296

7.5.7 检查材料、构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297

7.5.8 设计实例297

7.6 木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299

参考文献320

第8章 生土结构房屋321

8.1 生土结构房屋概述321

8.1.1 生土结构房屋321

8.1.2 生土墙承重房屋震害特点323

8.1.3 规程中的生土结构房屋324

8.2 生土结构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325

8.2.1 层数和高度的限值325

8.2.2 尺寸限值325

8.2.3 结构体系326

8.2.4 承重墙体327

8.2.5 屋盖系统的一般要求327

8.3 抗震构造措施329

8.3.1 木构造柱的设置329

8.3.2 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及木圈梁的设置和构造329

8.3.3 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330

8.3.4 门窗洞口处的构造要求331

8.3.5 硬山搁檩房屋的构造要求335

8.3.6 竖向剪刀撑的设置337

8.3.7 夯土墙上、下层拉结做法337

8.3.8 其他构造措施338

8.4 施工要求339

8.4.1 土料的要求339

8.4.2 土坯的制作及土坯墙的砌筑340

8.4.3 夯土墙的夯筑342

8.4.4 室外散水343

8.5 设计实例344

8.5.1 工程概况344

8.5.2 建筑设计344

8.5.3 结构设计346

8.6 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346

参考文献349

第9章 石结构房屋350

9.1 村镇石结构房屋概述350

9.1.1 村镇常见石结构房屋350

9.1.2 规程规定的石结构房屋352

9.2 石结构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354

9.2.1 层数、高度和横墙间距的限制354

9.2.2 局部尺寸限值355

9.2.3 结构体系356

9.2.4 承重墙体要求356

9.2.5 屋架、梁支承部位的加强357

9.2.6 木屋盖房屋拉结措施357

9.3 抗震构造措施358

9.3.1 配筋砂浆带的设置和构造358

9.3.2 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358

9.3.3 过梁361

9.3.4 纵向水平系杆设置362

9.3.5 硬山搁檩屋盖362

9.3.6 木屋架屋盖的构造要求363

9.3.7 预应力圆孔板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365

9.3.8 其他构造措施365

9.4 施工要求367

9.4.1 石墙体的砌筑一般要求367

9.4.2 料石砌体施工要求368

9.4.3 平毛石砌体施工要求368

9.4.4 石基础施工要求369

9.5 石结构房屋设计实例369

9.5.1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370

9.5.2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371

9.6 石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371

参考文献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