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查判断证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查判断证据](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4651771.jpg)
- 戴泽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0024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诉讼-证据-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查判断证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总论3
第一章审查判断证据概述3
第一节研究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研究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5
三、本书的结构体系和特点8
第二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含义和特征10
一、审查判断的词义10
二、学界关于审查判断证据的几种观点10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特征12
第三节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12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的含义12
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12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的分类13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效力18
第四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客体22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客体的含义22
二、各种诉讼和各个诉讼阶段的客体25
第五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26
一、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26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28
第二章审查判断证据的理论基础32
第一节审查判断证据的理论基础概述32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理论基础的含义32
二、历史上几种审查判断证据的理论基础的学说32
三、目前学界关于审查判断证据的理论基础的争论焦点36
第二节诉讼认识论的指导地位37
一、诉讼认识论的提出37
二、诉讼认识论本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9
三、诉讼认识论有自己的特殊性42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43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地位43
二、科学发展观对诉讼认识活动的影响45
第三章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52
第一节证据裁判原则52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52
二、证据事实属于证明对象53
第二节不自由的审查判断与自由的审查判断相结合的原则55
一、不自由的审查判断与自由的审查判断的含义55
二、我国现行的证明制度具有超级自由的特点56
三、不自由审查判断与自由审查判断相结合原则的内容与建立的理由58
第三节公开及时原则61
一、公开及时原则的含义61
二、公开及时原则的依据62
三、公开原则的要求62
四、及时原则的要求64
第四节逻辑规律66
一、逻辑规律的基本内容66
二、逻辑规律在审查判断证据中具有重要作用67
第五节经验法则69
一、经验法则的含义69
二、经验法则主要用于审查判断证据的证明力70
第六节证据规则72
一、证据规则的含义72
二、证据规则的内容72
三、证据规则的作用73
第七节救济原则74
一、救济原则的含义及其法律规定74
二、现行救济制度的明显特点76
三、未来设计76
第四章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78
第一节鉴别法78
第二节比对法79
第三节实验法79
第四节鉴定法81
第五节辨认法82
第六节交叉询问法84
一、交叉询问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84
二、交叉询问的内容86
三、各阶段询问的要求88
四、我国的未来设计97
第五章审查判断证据的可采性101
第一节审查判断取证过程的合法性101
一、审查判断取证主体的资格101
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13
第二节审查判断举证过程的合法性135
一、审查判断举证主体的资格135
二、审查判断举证行为是否符合要求141
第三节审查判断质证过程的合法性160
一、审查判断质证主体的资格161
二、审查判断质证客体的范围163
三、审查判断质证过程是否公开进行165
四、审查判断质证是否直接进行167
第六章审查判断证据的可信性173
第一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客观性173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来源173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174
第二节审查判断证据的关联性176
一、审查判断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客观联系176
二、审查判断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形式和性质176
三、审查判断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确定性程度176
第三节审查判断证据可信性的基本步骤177
一、审查判断单个证据177
二、审查判断多个证据177
三、审查判断全案证据178
第四节审查判断是否符合证明力的几个规则178
一、补强证据规则179
二、最佳证据规则181
三、不同种类证据证明力高低的确认规则184
第二编分论189
第七章审查判断物证189
第一节物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89
一、物证的特点189
二、物证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190
第二节审查判断物证的可采性192
一、物证的来源193
二、物证的质证199
第三节审查判断物证的可信性201
一、审查判断物证的客观性201
二、审查判断物证的关联性201
第四节两类特殊案件物证认定分析202
一、毒品案件中物证的认定分析202
二、盗窃案件中物证的认定分析208
第八章审查判断书证209
第一节书证的特点及其分类209
一、书证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209
二、书证的分类211
第二节审查判断书证的可采性214
一、审查判断书证的制作情况214
二、审查判断书证的收集获取情况217
三、审查判断书证提供的要求237
第三节审查判断书证的可信性239
一、审查判断书证内容的真实性239
二、审查判断书证内容的关联性240
第九章审查判断证人证言241
第一节证人证言的含义和特征241
一、证人证言的含义241
二、证人证言的特点243
第二节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可采性244
一、审查判断证人资格244
二、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收集获取情况249
三、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质证情况255
四、审查判断证言是否符合意见证据规则261
第三节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可信性263
一、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263
二、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关联性265
第四节司法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265
一、关于翻证问题265
二、关于职业目击证人的证言268
第十章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270
第一节当事人陈述的含义和特征270
一、当事人陈述的含义和分类270
二、当事人陈述的特征272
第二节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可采性273
一、审查判断当事人是否自然人273
二、审查判断是否本人的陈述273
三、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是否经过质证274
第三节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可信性274
一、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274
二、审查判断当事人自认是否符合自认规则275
第十一章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283
第一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含义与特征283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含义283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征284
第二节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可采性285
一、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情况285
二、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否符合自白规则291
三、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质证情况299
第三节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可信性300
一、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内容的真实性和证明力300
二、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证明力是否符合补强证据规则301
三、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翻供301
第十二章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304
第一节被害人陈述的含义和特征304
一、被害人陈述的含义304
二、被害人陈述的特征305
第二节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可采性306
一、审查判断陈述主体是否符合被害人的条件要求306
二、审查判断陈述主体是否系自然人306
三、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形成情况307
四、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范围307
五、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质证情况307
第三节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可信性308
一、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情理308
二、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的动机、目的308
三、审查判断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308
四、审查判断被害人的作证能力和品格309
五、审查判断被害人的翻述309
第十三章审查判断鉴定结论311
第一节鉴定结论的含义和特征311
一、鉴定结论的含义311
二、鉴定结论的特点314
第二节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的可采性315
一、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鉴定规则315
二、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的质证情况333
第三节审查判断鉴定结论的可信性333
一、审查判断送鉴材料是否充分、真实333
二、审查判断鉴定方法是否科学,使用的设备和其他条件是否符合鉴定的科学技术要求334
三、审查判断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检验、试验的程序规范或者其检验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实用,其技术手段是否有效、可靠334
四、审查判断鉴定人进行鉴定时是否受到外界影响334
五、审查判断鉴定结论是否符合科学逻辑和法律规定334
六、审查判断鉴定结论是否有补强证据334
七、鉴定结论证明力比较原则335
八、鉴定结论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普通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42
第十四章审查判断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344
第一节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含义和特征344
一、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含义344
二、三种笔录与其他证据的区别345
三、三种笔录的特点347
第二节审查判断三种笔录的可采性348
一、审查判断制作过程是否符合勘验、检查规则349
二、审查判断质证情况350
第三节审查判断三种笔录的可信性351
一、审查判断三种笔录的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51
二、审查判断制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351
三、三种笔录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普通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51
第十五章审查判断视听资料353
第一节视听资料的含义和特征353
一、视听资料的含义353
二、视听资料的种类354
三、视听资料的特征355
第二节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可采性357
一、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收集和制作程序是否合法357
二、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质证情况366
第三节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可信性366
一、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真实性366
二、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关联性367
第十六章审查判断电子证据369
第一节电子证据的含义和特征369
一、电子证据的含义369
二、电子证据的特征370
三、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372
第二节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可采性374
第三节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可信性376
一、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376
二、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证明力381
三、电子证据采信中应注意的问题382
主要参考文献384
后记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