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班固文学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班固文学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654606.jpg)
- 吴崇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766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班固(32~92)-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班固文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尊儒宗经 博贯载籍 宽和融众——班固的思想性格及其渊源6
第一节 尊儒宗经 尊汉拥刘10
一、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主10
二、时代政治的影响16
第二节 班固的家学渊源18
一、班固家学中尊儒宗经的思想传统18
二、班固家学中对儒学以外思想学说的吸收26
第三节 崇尚人文,重视文学传统30
第四节 班固的天人观和性命观37
一、班固的天人观37
二、班固的性命观41
三、班固的怀疑44
第五节 班固的性格及其处世方式48
第六节 班固的“不朽”观念53
第七节 班固是“通儒”57
一、古学今学兼收并蓄58
二、采纳古文经学派对“六经”的排列顺序60
三、对“五经”及孔子的看法62
四、班固是“通儒”65
小结66
第二章 班固的《诗》学观68
第一节 班固引《诗》与四家《诗》的异同69
一、班固引诗与《鲁诗》相同者69
二、班固引诗与《齐诗》相同者70
三、班固引诗与《毛诗》相同者70
四、班固引诗与三家《诗》相同者71
五、班固引诗与四家《诗》相同者72
六、班固引诗与四家《诗》不尽相同者74
第二节 重视《诗》的社会教化作用76
第三节 重视《诗》的“微言大义”79
第四节 对《诗》“本义”和《诗》“风”的重视与探索84
一、对《诗》“本义”的重视与探索85
二、对《诗》“风”的重视与探索90
第五节 班固以阴阳五行观念解《诗》初探97
一、汉代人的思想骨干是阴阳五行97
二、班固以阴阳五行观念解《诗》方法的多样性99
三、以阴阳五行解《诗》乃《齐诗》传统110
小结117
第三章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所体现的班固诗学观119
第一节 《诗赋略》:文学与经学的分离120
第二节 班固对歌诗音乐的理解和重视122
第三节 班固对歌诗地域色彩的重视124
一、关于《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南郡歌诗》五篇126
二、关于《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129
三、关于《邯郸河间歌诗》四篇130
四、关于《齐郑歌诗》四篇131
五、关于《淮南歌诗》四篇132
六、关于《左冯翊秦歌诗》三篇、《京兆尹秦歌诗》五篇133
七、关于《河东蒲反歌诗》一篇134
八、关于《洛阳歌诗》四篇等135
第四节 从“诗言志”到“诗言情”136
小结141
第四章 随事立体:班固诗歌及《汉书》创作所体现的文体观念142
第一节 模仿《雅》《颂》,庄严典雅143
第二节 借鉴《楚辞》,效《骚》命篇151
第三节 取法民间,创作七言155
第四节 班固《咏史》诗文体辨析162
第五节 《汉书》创作所体现的文体观念170
一、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171
二、《汉》志中的记叙性文体173
三、《汉》志中的政论性文体177
四、《汉》志中的说明性文体181
小结182
第五章 班固的赋论及其辞赋创作中的文学思想倾向184
第一节 致用与抒情:班固的两种赋学观184
一、模经为式,提升赋格187
二、“贤人失志”:效《骚》命篇,抒情言志196
第二节 班固辞赋的“温雅”基调202
一、《幽通赋》:“哀而不伤”205
二、《答宾戏》:“怨而不怒”208
三、《两都赋》:“体有六义”211
第三节 班固“赋家之心”探析222
一、想象丰富,崇尚“弘丽”224
二、“摛锦布绣”,追求绘画美231
三、宫商齐发,追求音乐美235
第四节 班固辞赋创作的尚奇倾向240
小结247
第六章 《汉书》创作所体现的文学叙事观念249
第一节 《汉书》叙事所体现的详赡观念250
一、《汉书》体例力求完备251
二、注重叙事的条理性254
三、注重叙事的逻辑性267
第二节 《汉书》叙事的详赡观念与班固崇儒尊汉思想277
一、刘氏正统,统领史事278
二、交待原委,补充史实281
三、尊刘抑项,化繁入简286
第三节 《汉书》叙事所体现的雅懿倾向291
一、崇尚客观冷静、雍容闲雅的叙事风格293
二、对典诰风格的追求302
三、《汉书》文辞的典雅倾向309
第四节 《汉书》创作所体现的“典型”观念318
一、重视典型事件319
二、重视典型细节323
三、重视典型语言326
四、重视典型心理330
小结334
第七章 “抒下情而通讽谕”:从《汉书》引录诗赋文章看班固的文学观336
第一节 《汉书》引录诗赋所体现的诗赋观念338
一、重视诗赋的抒情性340
二、重视诗赋的讽谕性352
三、重视反映社会风貌363
四、《汉书》著而不录赋所折射的班固赋学观368
第二节 《汉书》引录文章所体现的班固文学思想373
一、重视文学,以文传人375
二、经世致用的文学观380
三、重视文章的抒情性392
四、《汉书》引录文章风格与班固文章学趣味400
小结423
第八章 班固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425
第一节 班固《诗》“本义”说对后世《诗》学的影响425
一、对欧阳修《诗本义》的影响426
二、对姚际恒《诗经通论》的影响430
三、对崔述《读风偶识》的影响433
四、对方玉润《诗经原始》的影响435
第二节 班固乐府论对后世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影响437
一、对“元白”“张王”等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影响438
二、对皮日休“正乐府”以及陆龟蒙等人诗歌创作的影响441
第三节 赋为“古诗之流”说对后世的影响443
一、魏晋南北朝赋论经学色彩浓厚443
二、唐人或主颂赞,或主讽谕448
三、宋人的多元解释454
四、元人注重诗教与抒情457
五、明人遵从班固本义459
六、清人申述班固观点461
第四节 班固尚雅崇实的赋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464
一、对张衡赋学观的影响465
二、对左思赋学观的影响471
三、对唐以后赋学思想的影响476
第五节 《汉书》文辞崇尚丽偶倾向对南北朝骈文的影响486
第六节 班固小说观及《汉书》叙事观念对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490
一、班固史家小说观引导小说家注重纪“实”491
二、《汉书》叙事注重典型的思想为小说家提供捷径499
三、《汉书》注重雅懿的审美观念使后世小说讲究文词古雅503
小结508
第九章 结论:班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10
第一节 “二重视角”:依经立论与文学批评的分离511
一、屈原评价中的“二重视角”及其原因511
二、对司马迁及其他历史人物评价中的“二重视角”及其原因521
三、《汉书》引录作品的两个尺度523
四、诗赋独立的文学意义524
第二节 包容通达:班固文学思想的特色525
一、班固《诗》学观的折中色彩525
二、班固诗赋创作中经学文艺观与文学审美的兼容并存527
三、在文学作品功能认识上的包容倾向529
四、在文学发生原理上“情”“志”并举532
五、历史叙事中“实录”与“委曲”并重533
第三节 班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534
参考文献537
后记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