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 脾胃病专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 脾胃病专辑](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4655816.jpg)
- 黄涌,王虹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
- ISBN:978780620761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脾胃病-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 脾胃病专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脾胃的生理特点1
一、脾的生理特点1
二、胃的生理特点2
三、脾与胃的关系2
第二节 病因病机3
一、病因3
(一)六淫3
(二)七情(情志因素)4
(三)饮食劳倦5
(四)其他因素5
二、病机5
(一)脏腑失调5
(二)升降失调6
第三节 辨证7
一、虚实辨证7
(一)虚证8
(二)实证8
二、寒热辨证9
(一)寒证9
(二)热证9
(三)寒热夹杂证9
三、辨兼证10
(一)辨疼痛10
(二)辨痞满10
(三)辨食欲11
(四)辨大便11
第四节 治疗原则12
一、调理升降12
二、调理阴阳12
三、补虚泻实13
附:通降法在脾胃病中的治疗意义13
第五节 临床常见证型15
一、食滞类15
1.食积停滞证15
2.脾虚食滞证15
3.食滞夹湿证16
二、脾虚类16
1.脾胃虚弱证16
2.脾虚湿阻证16
3.寒湿困脾证17
4.脾虚停饮证17
5.气虚下陷证17
6.脾虚阴火证18
三、气滞类18
1.肝胃不和证18
2.肝脾不和证19
3.脾胃不和证19
4.胃气上逆证19
四、胃热类20
1.肝胃郁热证20
2.湿热中阻证20
3.寒热中阻证21
4.胆热犯胃证21
5.胃火上逆证21
6.胃热伤络证22
7.胃肠积热证22
8.胃肠燥热证22
五、胃寒类23
1.寒邪犯胃证23
2.脾胃虚寒证23
3.脾肾阳虚证23
六、阴虚类24
1.阴虚胃热证24
2.肝胃阴虚证24
3.阴虚夹湿证24
七、瘀血类25
1.瘀阻胃络证25
2.痰瘀互结证25
3.肝脾血瘀证26
4.瘀热互结证26
第二章 常见病证治27
第一节 反流性食管炎2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32
第三节 上消化道出血39
第四节 慢性胃炎45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46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49
第五节 胆汁反流性胃炎54
第六节 溃疡性结肠炎58
第七节 慢性胆囊炎67
第八节 慢性胰腺炎71
第三章 经验方选编76
一、消化系统76
1.口腔溃疡方76
2.胃痛方76
3.脾虚食滞方76
4.食后呕吐方76
5.胆汁反流性胃炎方76
6.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77
7.止血散77
8.糜烂性胃炎方77
9.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增生方77
10.胃下垂方77
11.胃柿石方77
12.慢性胆囊炎方77
13.慢性胰腺炎方78
14.慢性结肠炎方78
15.脂肪肝方78
16.习惯性便秘方78
17.肝硬化腹水方78
18.胃癌方78
二、呼吸系统79
1.鼻炎方79
2.感冒方79
3.流感方79
4.痰热咳嗽方79
5.燥热咳嗽方79
6.咳喘方79
7.胸膜炎积液方80
三、神经系统80
1.牙痛方80
2.三叉神经痛方80
3.偏头痛方80
4.美尼尔综合征方80
5.面神经麻痹方81
6.中风先兆方81
四、循环系统81
1.冠心病方81
2.过早搏动方81
3.病毒性心肌炎方81
五、泌尿系统81
1.泌尿系统感染方81
2.肾结石方81
3.膀胱结石方82
4.前列腺肥大方82
5.结石性肾积水方82
6.慢性肾炎方82
7.血尿方82
8.小便频数方82
六、结缔组织病82
1.风寒湿痹方82
2.湿热痹方83
3.颈椎病方83
4.腰椎骨质增生方83
5.四肢麻木方83
6.腰腿痛方83
7.肩背痛方83
8.白塞氏病方83
七、外科病84
1.急性淋巴结炎方84
2.痤疮方84
3.疮疖方84
4.睾丸炎方84
5.慢性阑尾炎方84
八、妇科病85
1.经闭方85
2.崩漏方85
3.白带方85
4.胎动不安方85
5.产后缺乳方85
九、儿科病85
1.扁桃体炎方85
2.腮腺炎方85
3.小儿纳呆方86
4.小儿腹泻方86
5.小儿腹痛方86
6.小儿咳嗽有痰方86
7.小儿咳嗽无痰方86
8.小儿过敏性紫癜方86
9.小儿便秘方86
10.小儿肺炎方86
11.小儿尿频方87
12.小儿遗尿方87
13.小儿多涎方87
14.小儿手足口病方87
15.少年白发方87
十、其他87
1.糖尿病方87
2.慢性肝炎方87
3.缺铁性贫血方88
4.湿郁发热方88
5.胸痛方88
6.肝囊肿方88
7.多汗方88
8.荨麻疹方88
9.眼疲劳方88
10.抗老防衰方89
第四章 常用方剂90
一、解表剂90
1.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90
2.仓廪散《普济方》90
二、泻下剂90
(一)寒下90
1.大承气汤《伤寒论》90
2.小承气汤《伤寒论》90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91
4.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91
(二)温下91
1.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91
2.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91
(三)润下91
1.麻子仁丸《伤寒论》91
2.五仁丸《世医得效方》91
3.济川煎《景岳全书》92
(四)攻补兼施92
1.黄龙汤《伤寒六书》92
2.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92
三、和解剂92
(一)和解少阳92
1.小柴胡汤《伤寒论》92
2.大柴胡汤《金匮要略》92
3.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93
(二)调和肝脾93
1.四逆散《伤寒论》93
2.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方93
3.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3
4.痛泻要方《丹溪心法》93
(三)调和肠胃93
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94
2.生姜泻心汤《伤寒论》94
3.甘草泻心汤《伤寒论》94
4.黄连汤《伤寒论》94
四、清热剂94
(一)清气分热94
1.白虎汤《伤寒论》94
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94
(二)清热解毒95
1.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95
2.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5
(三)清脏腑热95
1.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95
2.左金丸《丹溪心法》95
3.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5
4.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6
5.清胃散《脾胃论》96
6.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96
7.玉女煎《景岳全书》96
8.葛根芩连汤《伤寒论》96
9.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96
10.黄芩汤《伤寒论》97
11.白头翁汤《伤寒论》97
五、祛暑剂97
1.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7
2.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97
六、温里剂97
1.理中丸《伤寒论》97
2.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7
3.桂枝人参汤《伤寒论》98
4.小建中汤《伤寒论》98
5.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98
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98
7.吴茱萸汤《伤寒论》98
七、补益剂99
(一)补气99
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9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99
3.六君子汤《医学正传》99
4.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99
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9
6.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99
7.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100
8.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100
9.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100
10.生脉散《医学启源》100
(二)补血100
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00
2.归脾汤《正体类要》101
(三)补阴101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101
八、理气剂101
(一)行气101
1.越鞠丸《丹溪心法》101
2.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101
3.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101
4.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102
5.良附丸《良方集腋》102
(二)降气102
1.小半夏汤《金匮要略》102
2.大半夏汤《金匮要略》102
3.旋覆代赭汤《伤寒论》102
4.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102
5.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103
九、理血剂103
(一)活血祛瘀103
1.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3
2.丹参饮《时方歌括》103
(二)止血103
1.槐花散《普济本事方》103
2.黄土汤《金匮要略》103
十、治燥剂(滋阴润燥)103
1.增液汤《温病条辨》103
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104
3.麦门冬汤《金匮要略》104
4.益胃汤《温病条辨》104
十一、祛湿剂104
(一)燥湿和胃104
1.平胃散《简要济众方》104
2.不换金正气散《易简方》105
3.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5
4.六和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5
(二)清热祛湿105
1.茵陈蒿汤《伤寒论》105
2.栀子柏皮汤《伤寒论》105
3.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105
4.三仁汤《温病条辨》105
5.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106
6.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106
7.连朴饮《霍乱论》106
(三)利水渗湿106
1.四苓散《丹溪心法》106
2.胃苓汤《世医得效方》107
3.五皮散《华氏中藏经》107
(四)温化寒湿107
1.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107
2.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107
十二、祛痰剂107
(一)燥湿化痰107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7
2.温胆汤《三因极—病证方论》108
(二)温化寒痰108
十三、消食剂108
(一)消食化滞108
1.保和丸《丹溪心法》108
2.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108
(二)健脾消食108
1.健脾丸《证治准绳》108
2.枳术丸《内外伤辨惑论》109
3.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109
4.葛花解酲汤《内外伤辨惑论》109
十四、固涩剂109
1.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9
2.桃花汤《伤寒论》109
3.四神丸《内科摘要》110
十五、驱虫剂110
1.乌梅丸《伤寒论》110
2.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110
3.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110
十六、涌吐剂110
瓜蒂散《伤寒论》110
第五章 论文选编111
对湿的认识111
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121
活血化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124
慢性肝炎的治疗体会127
活血化瘀在糖尿病中的应用134
脾胃病的防护141
附录一 临床用药漫谈147
附录二 常用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参考资料149
参考文献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