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IC单片机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IC单片机应用
  • 田中光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9338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单片微型计算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IC单片机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IC系列单片机简介1

1.1 本书适合的读者对象1

1.2 无焊接经验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制作2

1.3 常用单片机4

1.3.1 PIC系列单片机4

1.3.2 PIC——小型系统中的专用单片机6

1.3.3 PIC单片机和PC机比较7

1.3.4 35条PIC指令7

1.3.5 PIC单片机能直接控制硬件9

1.3.6 可免费提供PIC单片机开发环境所必需的最小配置9

1.3.7 CPU、存储器和外围电路集成为单个芯片9

1.4 PIC16F877A概要9

1.5 在PIC单片机中程序如何运行12

1.5.1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12

1.5.2 程序存储器ROM12

1.5.3 寄存器文件的构成13

1.5.4 运算处理中心——W寄存器15

1.5.5 中端系列PIC指令的1个字为14位15

1.6 PIC单片机指令的表示方法15

第2章 软件开发环境的准备25

2.1 开发环境25

2.1.1 使用MPLAB IDE的开发流程25

2.1.2 开发环境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并容易构造25

2.1.3 具体下载方法26

2.1.4 MPLAB IDE 7.00版本的安装28

2.1.5 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2.1.6 安装完成32

2.2 利用MPLAB IDE编写程序33

2.2.1 在MPLAB IDE中开发程序必须要创建项目33

2.2.2 使用MPLAB IDE的场合34

2.2.3 程序开发的一般流程34

2.2.4 启动MPLAB35

2.2.5 选择器件,检验支持状况35

2.2.6 创建项目37

2.2.7 启动项目向导37

2.2.8 编写源程序42

2.3 利用模板创建源文件43

2.3.1 模板文件43

2.3.2 编译生成50

2.3.3 PIC汇编指令的实例50

第3章 AKI-PIC编程器的制作53

3.1 AKI-PIC编程器53

3.2 组装所需要的器材56

3.2.1 烙铁和烙铁座56

3.2.2 钳子57

3.3 部件整合和焊接57

3.3.1 电阻57

3.3.2 编程时的引脚58

3.3.3 焊接59

3.3.4 电源借用PC机的扬声器电源60

3.4 装配确认60

3.5 编程器所用的Windows版本60

3.5.1 芯片的设定62

3.5.2 载入Hex编程62

3.5.3 配置字63

3.5.4 汇编器的设定63

3.5.5 版本升级至PIC编程器V4.064

第4章 通过控制LED了解PIC单片机基本开发过程4.1 PIC16F87XA概要67

4.1.1 不同引脚数量的DIP和外形不同的PLCC及QFP的准备67

4.1.2 PIC16F877A的管脚配置68

4.2 先要决定想做什么71

4.2.1 试验板中使用PIC的概要72

4.2.2 PIC与少量外围器件一起构造系统73

4.2.3 DIP开关设置输入端口73

4.2.4 TRIS的锁存值决定输出的ON/OFF75

4.2.5 输出由LED亮灭进行确认76

4.3 组装试验板并点亮LED78

4.3.1 3个干电池组成4.5V电源80

4.3.2 外接CR振荡电路80

4.3.3 复位电路81

4.4 编程过程中IC的插拔81

4.5 ICSP(In Circuit Serial Programming)在线串行编程82

4.5.1 Vpp,PGD,PGC的各引脚83

4.5.2 PGD和PGC在目前的应用中未被使用83

4.5.3 确认与编程器的连接电线84

4.6 采用AC适配器、三端稳压器取代干电池84

4.6.1 连接电源的DC插座85

4.6.2 三端稳压器86

4.7 试验板中的元器件87

第5章 运用MPLAB IDE编写试验板程序87

5.1 软件(程序)的编写93

5.2 利用MPLAB IDE提供的工具开始编写程序94

5.3 MPASM汇编103

5.4 重要而有趣的调试104

5.4.1 程序最初编写完成时出现的错误109

5.5 烧写程序110

5.5.1 Hex文件的装载110

5.5.2 程序的烧写111

5.5.3 在线编程112

第6章 理解PIC16F877A基本功能和定时器112

6.1 可靠复位115

6.2 时钟122

6.2.1 变更为陶瓷振荡器122

6.3 定时器/计数器124

6.3.1 定时器0的使用124

6.3.2 定时器的基本使用方法126

6.3.3 定时器1的使用130

6.4 振荡电路135

6.4.1 定时器1的更新时序135

第7章 PIC的中断处理141

7.1 中断处理是一种紧急应对措施141

7.2 定时器2142

7.3 中断处理由寄存器位的ON/OFF控制143

7.3.1 标志位的ON/OFF不受GIE和PEIE的影响144

7.3.2 与中断相关的基本的INTCON寄存器144

7.3.3 中断标志寄存器PIR1,PIR2和中断使能寄存器PIE1,PIE2145

7.4 中断处理的执行顺序146

7.5 改变程序处理方法149

7.5.1 初始化处理149

7.5.2 运行中断处理150

7.5.3 主程序152

7.6 编写测试程序易犯的错误154

7.7 如果不对所检查的Z标志进行设置154

7.7.1 若不清除所检查的Z标志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155

7.7.2 中断处理工作不影响被中断的程序156

7.7.3 W寄存器的保存156

7.7.4 STATUS寄存器157

7.7.5 使用页面时管理PCLATH寄存器157

7.7.6 中断处理程序在页面0158

7.7.7 结束语158

第8章 捕获/比较/PWM(CCP)的使用方法158

8.1 CCP功能概要161

8.1.1 CCP模块的寄存器161

8.2 使用捕获功能163

8.2.1 捕获的时机164

8.2.2 捕获时产生中断请求165

8.2.3 CCP1和CCP2端子的输入165

8.2.4 CCP的捕获测试166

8.3 使用比较功能168

8.3.1 特殊事件触发器169

8.3.2 间隔定时器的测试程序169

8.4 使用PWM功能171

8.4.1 PWM模式的框图172

8.4.2 定时器2模块置位,CCP模块复位173

8.4.3 占空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更173

8.4.4 定时器2的PR2周期寄存器决定周期173

8.5 PWM测试程序的概要174

8.5.1 控制LED174

8.5.2 驱动小风扇175

8.5.3 通过定时器变化占空比进行PWM的测试175

8.6 PWM测试程序的内容175

8.6.1 应用程序部分175

8.6.2 间隔定时器的中断处理子程序176

8.6.3 主体部分179

8.6.4 完整电路图179

第9章 LCD显示器编程183

9.1 与LCD连接183

9.2 LCD模块的构成184

9.2.1 PIC与LCD模块的接口185

9.2.2 数据及指令信号线可以选择8位或4位185

9.2.3 控制数据交换的3根信号线186

9.2.4 数据/指令的写入186

9.3 写入LCD188

9.4 读LCD190

9.5 LCD驱动器的指令192

9.5.1 AC(地址计数器)192

9.5.2 指令193

9.6 LCD驱动器和命令的处理194

9.7 LCD驱动器的初始化196

9.8 显示寄存器内容的测试程序197

9.9 在DEBUG中应用LCD显示器205

第10章 PIC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USART的使用方法205

10.1 什么是USART207

10.1.1 USART的应用环境209

10.2 USART的发送210

10.2.1 由TSR寄存器输出串行发送数据210

10.2.2 与串行发送有关的标志位TX1F和TRMT210

10.2.3 波特率时钟信号211

10.2.4 波特率的具体设定212

10.2.5 USART异步发送步骤212

10.3 USART的接收212

10.3.1 带地址检测的异步接收模式214

10.4 PIC单片机与异步通信设备的接口举例215

10.4.1 连接器以及与PC机连接的通信线定义215

10.4.2 EIA-574接口电平标准不同于PIC电平216

10.5 接收数据并回送的简单示例217

10.5.1 超级终端的准备工作219

10.5.2 与超级终端通信220

10.6 故障检测222

10.7 检查程序的追加223

10.8 利用中断处理程序接收数据224

10.8.1 间接地址的设置225

10.9 单字节发送的标志位检测228

第11章 利用同步串行接口(SSP)扩展外围设备228

11.1 SSP包含SPI和I2C两个模块231

11.1.1 I2C模式231

11.1.2 SPI模式231

11.2 I2C233

11.2.1 传输速度233

11.2.2 基本的传送次序234

11.2.3 主机通过设置总线为启动状态来开始通信234

11.2.4 主机将地址发送到指定通信对象的从机235

11.2.5 数据通信的基本次序235

11.3 利用PIC的SSP模块236

11.4 EEPROM和PIC主机之间的数据读写238

11.5 SSP模块的I2C主机模式240

11.5.1 启动条件(strc)244

11.5.2 发送地址数据(addsnd)244

11.5.3 主机发送数据245

11.5.4 主机发送情况下的ACK检查246

11.5.5 重复启动条件(rstrc)246

11.5.6 停止条件(stpcon)246

11.5.7 主机接收数据的情况247

11.5.8 主机接收处理247

11.5.9 主机发送ACK信息247

11.6 编写测试程序248

11.6.1 写入EEPROM248

11.6.2 读取EEPROM253

11.7 SPI模式253

11.7.1 SPI模式的构成254

11.7.2 SPI模块进入工作状态254

11.7.3 接收发送处理255

11.8 根据各种应用决定SPI通信的次序255

11.8.1 SPI方式串行EEPROM的读写255

11.8.2 SPI方式EEPROM读写的时序256

第12章 A/D转换器的使用259

12.1 关于模拟输入数据的处理259

12.1.1 A/D转换器内置于PIC单片机259

12.1.2 ADCON1寄存器配置端口并设定转换数据的格式259

12.1.3 共用一个A/D转换器260

12.1.4 端口A的构造261

12.1.5 模拟数据的采样263

12.1.6 数据转换机制265

12.1.7 A/D转换时钟选择266

12.1.8 16F87XA扩展了A/D转换时钟266

12.1.9 转换结果放置在ADRESH和ADRESL寄存器267

12.1.10 8位的结果已足够用于一般的用途267

12.1.11 模拟输入的测试268

12.2 A/D转换处理的次序268

12.3 测试程序的编码271

12.3.1 利用DIP开关变更设定272

12.3.2 LM35DZ摄氏度直读温度传感器272

12.3.3 在LCD上显示272

12.3.4 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十进制数据的程序274

12.3.5 16位二进制BCD转换处理的程序275

12.3.6 确认子程序的工作277

12.3.7 表示的变更处理277

12.3.8 利用DIP开关进行切换279

第13章 内部Flash ROM/EEPROM的读写以及A型增加的功能279

13.1 内部EEPROM288

13.2 EEPROM以及程序存储器的读写顺序288

13.3 EEPROM读写的具体顺序290

13.3.1 EEPROM数据存储器的读操作290

13.3.2 EEPROM数据存储器的写入290

13.4 关于程序存储器区域的读写291

13.5 16F87XA系列增加的功能295

13.5.1 比较器295

13.5.2 基准电压的输出功能296

附录1 关于数据手册中的电气特性303

附录2 R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309

附录3 MPASM的主要伪指令311

附录4 MPASM的数值以及运算的书写314

附录5 指令集一览表316

附录6 中端PIC系统的指令集318

附录7 特殊功能寄存器340

附录8 EEPROM读写处理测试程序2346

参考文献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