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翼城县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翼城县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668312.jpg)
- 赵宝金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5843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94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855页
- 主题词:翼城县-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翼城县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第一编 建置11
第一章 境域建置11
第一节 地理位置11
第二节 建置沿革12
第二章 行政区划19
第一节 明代区划19
第二节 清代区划20
第三节 民国区划20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21
第五节 区属变更22
第三章 县城22
第一节 旧城23
第二节 新城24
第四章 乡村27
第一节 乡镇27
第二节 村庄34
第三节 部分村名由来37
第二编 环境49
第一章 地貌49
第一节 地形大势49
第二节 平原台地堆积区50
第三节 黄土梁峁侵蚀堆积区51
第四节 中山侵蚀地貌区52
第二章 地质53
第二节 地层53
第二节 构造55
第三节 岩浆岩55
第三章 气候56
第一节 四季特征56
第二节 日照 辐射57
第三节 气温 积温57
第四节 降水 湿度59
第五节 气候区划62
第六节 物候63
第四章 水文64
第一节 地表水64
第二节 地下水66
第五章 土壤 植被68
第一节 土壤母质68
第二节 土壤类型69
第三节 植被74
第四节 林灌分布75
第六章 自然资源77
第一节 土地资源77
第二节 水资源79
第三节 生物资源80
第四节 矿产资源84
第七章 自然灾害88
第一节 干旱88
第二节 洪涝89
第三节 冰雹91
第四节 虫灾92
第五节 雪灾 风灾 低温93
第六节 地震 地质灾害94
第三编 人口和计划生育97
第一章 人口规模97
第一节 人口总量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00
第三节 人口变动102
第二章 人口构成106
第一节 自然构成106
第二节 社会构成109
第三节 人口素质111
第三章 计划生育113
第一节 政策落实113
第二节 技术服务114
第三节 “两晚一间隔”试点115
第四节 管理创新116
第四章 婚姻 家庭 姓氏118
第一节 婚姻118
第二节 家庭119
第三节 姓氏120
第四编 城乡建设125
第一章 规划125
第一节 县城总体规划125
第二节 县城专业规划127
第三节 全县布局规划129
第二章 城区建设130
第一节 公共建筑130
第二节 城市道路131
第三节 娱乐场所133
第三章 公用事业135
第一节 供水 排水135
第二节 照明 供暖136
第三节 园林绿化137
第四节 公共交通138
第四章 城市管理138
第一节 房产管理138
第二节 市容环境管理139
第三节 建筑管理141
第五章 村镇建设142
第一节 小城镇建设142
第二节 农村建筑144
第三节 小康村建设145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146
第五编 环境保护149
第一章 环境状况149
第一节 大气149
第二节 水150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151
第四节 噪声152
第二章 环境管理153
第一节 规划管理153
第二节 制度管理154
第三章 环境监测156
第一节 监测机构156
第二节 监测项目156
第四章 环境治理158
第一节 大气污染治理158
第二节 水污染治理159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160
第四节 噪声污染治理160
第五章 环境执法161
第一节 监督检查161
第二节 污染纠纷处理162
第六章 环境宣传教育163
第一节 环境宣传163
第二节 环境教育164
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165
第一节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65
第二节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66
第六编 交通169
第一章 道路 铁路 桥涵169
第一节 古道169
第二节 公路170
第三节 铁路173
第四节 桥涵174
第二章 运输174
第一节 运输工具174
第二节 公路运输175
第三节 铁路运输178
第三章 公路管理179
第一节 公路养护179
第二节 运输管理181
第三节 交通监理 征费稽查182
第四节 规费征收182
第七编 电力187
第一章 发电187
第一节 自备发电187
第二节 余热发电188
第二章 输变电189
第一节 输电189
第二节 变电190
第三节 电网改造195
第三章 用电196
第一节 农村用电196
第二节 工业用电197
第三节 供电管理198
第八编 邮电201
第一章 机构沿革201
第一节 铺递201
第二节 邮电局(所)202
第三节 邮、电分营202
第二章 邮政204
第一节 邮件204
第二节 报刊发行206
第三节 邮政储蓄 集邮208
第四节 邮路 邮政编码209
第三章 电信210
第一节 固定电话210
第二节 移动通信和数字网络212
第三节 电报 传真213
第九编 经济综述217
第一章 经济体制217
第一节 农业体制变革217
第二节 工业体制变革222
第三节 商业体制变革226
第二章 经济发展水平229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229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231
第三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
第四节 财政收入236
第三章 经济结构238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238
第二节 工业产业结构243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252
第四章 人民生活255
第一节 收入255
第二节 消费257
第三节 储蓄存款 购买债券260
第十编 农业263
第一章 耕地 劳力263
第一节 耕地263
第二节 劳力266
第二章 作物268
第一节 粮食作物268
第二节 经济作物276
第三节 大棚蔬菜281
第三章 耕作 栽培284
第一节 耕作制度284
第二节 栽培技术286
第三节 作物保护288
第四章 农业机具290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290
第二节 农机管理294
第五章 农业技术推广295
第一节 推广形式295
第二节 推广项目297
第六章 农业调产与开发299
第一节 农业调产299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301
第七章 农村经营管理304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304
第二节 劳动计酬管理304
第三节 农村财务管理305
第四节 收益分配政策306
第十一编 林业311
第一章 林业资源311
第一节 林地311
第二节 林种 树种312
第三节 珍稀树木314
第二章 植树造林316
第一节 采种 育苗316
第二节 荒山造林317
第三节 平原绿化318
第四节 林场323
第三章 林业工程324
第一节 天然林保护324
第二节 退耕还林325
第三节 酸枣接大枣326
第四章 经济林木328
第一节 分布328
第二节 水果329
第三节 干果330
第四节 翅果油331
第五节 桑332
第五章 林政管理332
第一节 林权管理332
第二节 护林防火33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334
第十二编 畜牧337
第一章 饲草 饲料337
第一节 饲草337
第二节 饲料338
第二章 养殖340
第一节 种类340
第二节 品种改良345
第三节 养猪基地县建设346
第四节 奶牛业348
第三章 防疫 检疫350
第一节 防疫350
第二节 检疫352
第四章 畜禽产品353
第一节 肉类353
第二节 蛋奶353
第十三编 水利357
第一章 水利设施357
第一节 水库357
第二节 机电灌站360
第三节 渠道362
第二章 水利灌溉365
第一节 灌溉面积365
第二节 灌溉方式365
第三节 灌区368
第三章 水土治理369
第一节 水土保持369
第二节 河道整治371
第四章 防汛 抗旱372
第一节 防汛372
第二节 抗旱372
第五章 水政 水产373
第一节 水政373
第二节 水产养殖375
第十四编 工业379
第一章 钢铁379
第一节 采选379
第二节 冶炼381
第三节 铸造386
第四节 轧钢388
第二章 煤炭389
第一节 煤炭生产389
第二节 煤炭运销394
第三节 煤炭加工396
第三章 缝纫 针织 纺织399
第一节 缝纫399
第二节 针织400
第三节 纺织401
第四章 机械 纺织器材402
第一节 机械402
第二节 纺织器材404
第五章 化工 建材406
第一节 化工406
第二节 建材407
第六章 砂器 陶瓷411
第一节 砂器411
第二节 陶瓷412
第七章 酿造 食品413
第一节 酿造413
第二节 食品414
第八章 造纸 印刷415
第一节 造纸415
第二节 印刷416
第十五编 商贸419
第一章 商业网点419
第一节 庙会 集市419
第二节 商业门店421
第三节 专业公司424
第四节 商贸市场426
第五节 超市428
第二章 商品经销429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429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经销433
第三节 珠宝首饰经销439
第三章 生产资料供应440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440
第二节 工业生产物资444
第三节 石油经销445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446
第一节 饮食业446
第二节 旅馆业448
第三节 照相业450
第四节 美容美发业450
第五节 洗浴业451
第六节 修理业451
第七节 家政礼仪452
第五章 粮油购销453
第一节 粮食购销453
第二节 食油购销455
第三节 储运 加工456
第六章 对外贸易458
第一节 外贸机构458
第二节 出口商品459
第三节 进口商品460
第十六编 财税463
第一章 财政463
第一节 管理体制463
第二节 财政收支465
第三节 财政监督474
第二章 税务478
第一节 税制478
第二节 税种 税率480
第三节 国家税务488
第四节 地方税务489
第五节 税收征管490
第六节 税务稽查493
第十七编 金融497
第一章 机构497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银号497
第二节 银行498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501
第四节 银监办事处502
第二章 货币502
第一节 货币种类502
第二节 现金管理504
第三章 信贷506
第一节 民间借贷506
第二节 存款507
第三节 贷款512
第四节 信贷管理515
第四章 债券516
第一节 公债516
第二节 国库券 债券517
第五章 保险518
第一节 机构518
第二节 险种 理赔520
第十八编 经济管理525
第一章 计划管理525
第一节 计划编制525
第二节 计划执行527
第二章 统计管理534
第一节 统计报表534
第二节 统计调查534
第三节 资料汇编和统计服务536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37
第一节 市场管理537
第二节 企业登记53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540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541
第四章 物价管理542
第一节 物价调控542
第二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545
第三节 价格监督546
第五章 国土资源管理548
第一节 地籍管理548
第二节 土地征用549
第三节 土地开发和农田保护551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552
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553
第十九编 经济监督557
第一章 审计监督557
第一节 审计职能557
第二节 财政审计558
第三节 金融审计558
第四节 基建投资审计559
第五节 经济责任审计560
第六节 行政事业审计560
第七节 社会审计561
第二章 质量技术监督562
第一节 计量监督562
第二节 质量监督564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565
第四节 代码和条码管理566
第三章 食品药品监督567
第一节 管理沿革567
第二节 药品监督567
第三节 食品监管568
第二十编 中国共产党翼城县地方组织571
第一章 组织沿革571
第一节 党组织创建571
第二节 县委领导机关573
第三节 党组577
第四节 县委工作机构577
第五节 基层组织584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592
第一节 党员592
第二节 党员代表596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600
第三章 党的建设610
第一节 组织建设610
第二节 思想建设612
第三节 整党整风614
第四节 统一战线617
第五节 纪律检查620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625
第四章 重要决策627
第二十一编 其他党派 群众团体63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工商联63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翼城县地方组织633
第二节 翼城县工商业联合会635
第二章 群众组织637
第一节 工会637
第二节 共青团641
第三节 妇联646
第四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649
第三章 社会团体650
第一节 早期革命团体650
第二节 抗日团体652
第三节 专业团体654
第四节 民间团体657
第五节 其他团体661
第二十二编 政权 政协665
第一章 权力机构665
第一节 人民代表66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670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677
第四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681
第二章 行政机构681
第一节 古代县衙门681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687
第三节 抗日政府和民主政府690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693
第五节 县政府工作机构697
第六节 基层行政机构704
第七节 施政方式708
第八节 施政辑要709
第三章 人民政协712
第一节 政协委员712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715
第三节 政协常委会722
第二十三编 检察 审判729
第一章 检察729
第一节 机构729
第二节 刑事检察730
第三节 民事检察731
第四节 反贪污贿赂732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732
第六节 法纪检察733
第七节 监所检察734
第二章 审判734
第一节 机构734
第二节 刑事审判736
第三节 民事审判736
第四节 行政审判737
第五节 审判监督737
第六节 案件执行738
第二十四编 公安 司法行政741
第一章 公安741
第一节 机构741
第二节 治安管理743
第三节 刑事侦查746
第四节 典型案件747
第五节 警务防范756
第六节 监所管理757
第七节 消防管理758
第八节 交通管理759
第二章 司法行政761
第一节 普法教育761
第二节 民事调解762
第三节 公证事务763
第四节 律师事务764
第二十五编 军事767
第一章 兵役767
第一节 募兵767
第二节 志愿兵768
第三节 义务兵768
第四节 预备役771
第二章 武装力量771
第一节 驻军771
第二节 地方武装774
第三节 军事机构777
第四节 民兵780
第三章 战事纪要786
第一节 古代战事786
第二节 现代战事787
第三节 解放翼城791
第二十六编 民政797
第一章 拥军优属797
第一节 拥军797
第二节 优属798
第三节 烈士褒扬799
第四节 抚恤800
第五节 安置802
第二章 社会救助803
第一节 困难救济803
第二节 灾害救助804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806
第四节 大病医疗救助806
第五节 社会流浪人员救助807
第三章 社会福利807
第一节 五保供养807
第二节 敬老院建设808
第三节 福利企业809
第四节 福利彩票809
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810
第一节 婚姻登记810
第二节 殡葬改革811
第三节 社会团体登记811
第五章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812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812
第二节 村民自治813
第三节 社区划分814
第二十七编 劳动与社会保障817
第一章 就业安置817
第一节 就业817
第二节 安置819
第三节 下岗职工再就业821
第四节 劳务输出821
第二章 劳动工资822
第一节 职工工资822
第二节 农民工工资824
第三章 社会保障824
第一节 养老保险824
第二节 医疗保险826
第三节 工伤保险826
第四节 失业保险827
第四章 劳动仲裁与安全828
第一节 劳动仲裁828
第二节 劳动安全829
第二十八编 人事与机构编制833
第一章 干部队伍833
第一节 干部录用833
第二节 干部编制834
第三节 干部结构835
第四节 工资 福利838
第二章 干部管理841
第一节 任免 调动841
第二节 考核 培训842
第三节 退职 退休 离休844
第三章 人事制度改革845
第一节 公务员过渡845
第二节 人才市场管理845
第四章 机构编制848
第一节 编制管理848
第二节 机构改革849
第三节 事业单位登记850
第二十九编 教育 科技853
第一章 学宫 义学 书院 私塾853
第一节 学宫853
第二节 义学854
第三节 书院855
第四节 私塾856
第二章 普通教育858
第一节 幼儿教育858
第二节 小学教育861
第三节 中学教育866
第四节 教研教改870
第五节 电化教学873
第三章 职业教育877
第一节 农业学校877
第二节 卫生学校878
第三节 师范学校879
第四节 职业中学880
第四章 成人教育881
第一节 农民教育881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884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885
第五章 社会力量办学885
第一节 办学规模885
第二节 学校管理886
第三节 师资配备887
第六章 教师888
第一节 教师队伍888
第二节 教师任用890
第三节 教师待遇891
第四节 教师进修894
第七章 教育管理8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895
第二节 教育经费896
第三节 集资办学898
第四节 设施设备901
第八章 科技902
第一节 机构902
第二节 专业队伍903
第三节 科技管理904
第四节 科研成果908
第五节 科技普及910
第六节 科技服务912
第三十编 体育 卫生915
第一章 体育915
第一节 群众体育915
第二节 学校体育920
第三节 老年体育922
第四节 体育设施923
第五节 体育竞赛925
第二章 防疫928
第一节 计划免疫928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92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931
第四节 防治“非典”932
第三章 医疗932
第一节 医疗机构932
第二节 医疗设备935
第三节 医疗技术936
第四节 医护队伍938
第五节 医疗制度939
第四章 保健940
第一节 妇幼保健940
第二节 健康教育942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建设943
第五章 公共卫生94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944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945
第三节 学校卫生945
第四节 食品卫生946
第三十一编 文化949
第一章 著述949
第一节 古代著述949
第二节 近现代著述952
第二章 群众文化956
第一节 社火956
第二节 灯火960
第三节 民乐961
第四节 文艺活动962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64
第一节 翼城花鼓964
第二节 翼城琴书968
第三节 翼城琴剧969
第四节 翼城浑身板970
第五节 孝义旱船971
第六节 翼城老虎上山972
第七节 堡子蛤蚌舞973
第八节 西阎民歌974
第四章 文学创作975
第一节 诗歌975
第二节 小说 散文 报告文学976
第三节 戏曲 影视977
第五章 戏曲978
第一节 戏剧978
第二节 曲艺982
第六章 音乐 舞蹈984
第一节 音乐984
第二节 舞蹈985
第七章 工艺 美术986
第一节 工艺986
第二节 美术991
第八章 书法 摄影 影像993
第一节 书法993
第二节 摄影995
第三节 影像996
第九章 媒体 通讯997
第一节 广播997
第二节 电视999
第三节 报纸1004
第四节 通讯1005
第十章 史志 图书 档案1006
第一节 史志1006
第二节 图书1008
第三节 档案1011
第三十二编 唐晋文化1015
第一章 唐尧故地1015
第一节 文献记载1015
第二节 专著论述1017
第三节 地名佐证1018
第四节 陶唐遗风1020
第五节 唐尧文化内涵1021
第六节 族系延续1023
第二章 晋国古都1023
第一节 文献记载1023
第二节 叔虞封唐1025
第三节 燮父改晋1025
第四节 晋世系1026
第五节 晋都变迁1038
第六节 晋国疆域1038
第七节 重大事件1039
第八节 文化品格1044
第九节 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1046
第十节 经济发展1051
第十一节 文史哲学和科学技术1053
第十二节 历史典故1056
第三十三编 旅游 文物1061
第一章 风景名胜1061
第一节 历山风景区1061
第二节 绵山风景区1067
第三节 翔山风景区1068
第四节 佛山风景区1071
第二章 文物古迹1073
第一节 馆藏文物1073
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1074
第三节 古墓葬1079
第四节 古建筑1081
第五节 碑碣石雕1092
第六节 古遗迹1097
第七节 民间收藏1099
第三章 革命教育基地1100
第一节 革命纪念地1100
第二节 陵园碑亭1102
第四章 文物保护1105
第一节 文物管理1105
第二节 文物发掘 修复 利用1114
第五章 旅游开发1117
第一节 旅游规划和建设1117
第二节 旅游服务1118
第三十四编 民俗风情1121
第一章 生活习俗1121
第一节 服饰1121
第二节 饮食1125
第三节 住居1128
第四节 行旅1130
第二章 人生礼仪1130
第一节 生育习俗1130
第二节 婚姻习俗1132
第三节 丧葬习俗1135
第四节 寿庆习俗1138
第三章 节日习俗1139
第一节 传统节日1139
第二节 庙会节日1146
第三节 法定节日1150
第四章 良风美德1151
第一节 传统美德1151
第二节 社会新风1153
第五章 禁忌 陋习1155
第一节 禁忌1155
第二节 陋习1158
第三十五编 宗教信仰1161
第一章 宗教1161
第一节 儒教祀典1161
第二节 佛教1164
第三节 道教1166
第四节 基督教 天主教1168
第五节 伊斯兰教1170
第六节 民间宗教1176
第二章 信仰1177
第一节 信天地1177
第二节 畏神灵1177
第三节 崇圣人1178
第四节 敬祖宗1179
第三章 谱牒 家训1179
第一节 谱牒1179
第二节 家训1184
第三十六编 方言1189
第一章 语音1189
第一节 语音特征1189
第二节 语音音系1190
第二章 翼城话与普通话比较1192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1192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1193
第三章 词句1196
第一节 基本词汇1196
第二节 语法例句1213
第四章 方言韵串1215
第三十七编 民间文学1231
第一章 故事 传说1231
第一节 神话故事1231
第二节 历史传说1237
第三节 山水传说1257
第四节 世相传说1262
第二章 歌谣 谚语1268
第一节 歌谣1268
第二节 谚语1280
第三章 幽默板话1289
第三十八编 艺文1297
第一章 诰命 奏疏1297
第一节 诰命1297
第二节 奏疏1298
第二章 文论1301
第一节 《史记·晋世家》选录1301
第二节 名士考辨1303
第三章 诗文词赋1313
第一节 诗歌1313
第二节 词赋1325
第三节 散文1331
第四节 小说 戏曲1343
第四章 碑传铭文1359
第一节 碑记1359
第二节 传记1373
第三节 铭文1374
第五章 楹联 题额 签词1377
第一节 楹联1377
第二节 题额1382
第三节 签词1384
第四节 题联1385
第三十九编 人物1391
第一章 人物传记1391
尧1391
舜1392
后稷1392
丹朱1393
刘累1393
史佚1393
唐叔虞1394
晋献侯1395
师服1395
晋文侯1395
栾成1396
晋献公1396
士蒍1397
荀息1397
里克1397
郁豹1398
史苏1398
梁由靡1398
晋文公1398
狐偃1399
赵衰1400
原轸1401
介子推1401
李离1401
董狐1402
士会1402
程婴1403
荀林父1403
祁奚1403
张老1404
知罃1404
荀吴1404
阎没1405
尹铎1405
侯嬴1406
卫青1406
尹知章1407
郑注1407
曹彬1408
杨宜1408
孝定李太后1409
高翀1409
续旻1410
王泰1410
周义1410
吴梦麟1411
周道1411
王三锡1411
史学迁1411
安逸生1412
上官铉1412
王廷谏1413
上官鉝1413
王世家1414
石家绍1414
高祚昌1415
马道麟1415
李春溥1416
刘克笃1416
吉廷彦1417
李长庚1417
翟九宫1418
阎紫琴1418
孔庆钟1420
王元福1421
苏联民1421
王良1421
苏广适1422
刘秀英1422
吕瑞娟1423
续亦龙1423
霍全福1424
王彪臣1424
侯兴民1425
张惠元1425
徐鸿昌1426
常伯奇1426
马体业1427
耿星1427
亓俊美1428
韩传刚1428
石玉翠1429
苏文1430
吉怀橘1431
吴子超1431
杨春荣1432
李希麟1432
郝寿山1433
马统三1433
贾培奎1434
姚力1435
李愚如1435
王醒民1436
张德义1436
吴春安1437
常春轩1438
郑英1438
贾俊1439
张鼎三1440
马芳庭1440
苏乐温1441
侯乐宝1442
师兰英1442
张国声1443
杨兴林1444
郭行武1445
张增发1445
高元权1446
董三河1446
崔道安1447
李古北1447
靳文宝1448
郝奎文1448
王俊才1449
李新1449
李鸿海1450
吴书森1451
第二章 人物名表1452
第一节 翼城籍在外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452
第二节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457
第三节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462
第四节 1949年南下福建干部1469
第五节 赴西南、西北翼城籍军人1473
第六节 1949年前去台港澳人员1479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1481
第一节 革命烈士统计表1481
第二节 军队系统烈士1482
第三节 地方系统烈士1523
大事记1535
限外辑要1595
附录1608
历代县志序(选)1608
新编志书序(选)1615
历代《翼城县志》编修情况1625
2007版《翼城县志》编纂人员简介1628
后记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