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陶瓷添加剂 配方·性能·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陶瓷添加剂 配方·性能·应用
  • 李文旭,宋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9498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陶瓷-助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陶瓷添加剂 配方·性能·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陶瓷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1

0.1.1陶瓷添加剂的定义1

0.1.2陶瓷添加剂的分类2

0.2陶瓷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3

0.2.1分散作用3

0.2.2悬浮稳定作用6

0.2.3助磨作用7

0.2.4增强作用9

0.2.5黏结作用9

0.2.6助烧作用9

0.2.7减水作用11

0.2.8消泡作用13

0.2.9着色作用14

0.2.10偶联作用16

0.2.11润滑作用17

0.3陶瓷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9

0.4陶瓷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和主要产品20

0.4.1陶瓷添加剂的研究现状20

0.4.2陶瓷添加剂主要产品21

0.5陶瓷添加剂的发展前景23

第一篇传统陶瓷添加剂26

第1章分散剂26

1.1概述26

1.2分散剂的分类26

1.2.1按分散介质分26

1.2.2按荷电性质分类27

1.2.3按化学组成分类28

1.3分散剂的作用29

1.3.1分散纳米粉体的作用30

1.3.2在坯体制备中的作用34

1.3.3在喷雾干燥泥浆中的应用34

1.3.4在釉料制备中的应用35

1.4分散剂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35

1.4.1分散剂的种类36

1.4.2聚合物分子量37

1.4.3分散剂的用量38

1.4.4料浆的pH值39

1.4.5其他影响因素40

1.5分散剂分散效果的评价方法41

1.5.1沉降法41

1.5.2粒度观测法41

1.5.3Zeta电位法42

1.5.4透光率法42

1.5.5分散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展望42

1.6分散剂选择和使用原则43

1.6.1不同料浆选择不同的分散剂43

1.6.2使用水化能力大且能与有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散剂43

1.6.3选择合适分子量的高分子分散剂43

1.6.4适当加入助溶剂44

1.6.5使用复配型分散剂44

1.7典型分散剂简介及配方44

1.7.1传统陶瓷分散剂45

1.7.2新型陶瓷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48

1.7.3新型陶瓷分散剂的高性能化55

1.7.4新型分散剂的合成57

1.8陶瓷分散剂的研究发展趋势60

第2章助滤剂62

2.1概述62

2.2助滤剂的分类63

2.2.1按物质种类分类63

2.2.2按作用性质分类63

2.3助滤剂助滤效果的影响因素65

2.3.1黏土的组分与性质的影响65

2.3.2杂质离子的影响67

2.3.3固相颗粒形状与大小的影响67

2.3.4泥浆pH值的影响67

2.4陶瓷常用助滤剂67

2.4.1聚丙烯酰胺67

2.4.2聚乙烯亚胺68

2.4.3阳离子丙烯酸树脂68

2.4.4聚氧化乙烯69

2.4.5胶体二氧化硅加阳离子聚合物69

2.4.6减水剂UFN-269

2.4.7减水剂AF70

2.4.8减水剂MY70

2.4.9木质素磺酸钙70

2.4.10单宁酸钠70

2.5助滤剂配方70

2.5.1轻度交联壳聚糖改性聚丙烯酰胺助滤剂70

2.5.2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改性聚丙烯酰胺助滤剂71

2.5.3阳离子淀粉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助滤剂71

2.6新型助滤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71

2.6.1新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71

2.6.2腐殖酸钠-丙烯酸铵-丙烯酸钠复合减水剂的合成72

2.6.3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合减水剂的合成72

2.6.4水玻璃-三聚磷酸钠复合型陶瓷减水剂的合成72

2.6.5高效能减水剂的减水机理73

2.7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发展趋势73

第3章助磨剂74

3.1概述74

3.2助磨剂的分类75

3.2.1按成分组成分类75

3.2.2按物理状态分类75

3.2.3按助磨剂的性能分类76

3.3助磨剂助磨效果的影响因素77

3.3.1助磨剂种类的影响77

3.3.2助磨剂用量的影响79

3.3.3被粉磨物料的性质的影响79

3.3.4粉磨设备的工艺条件的影响80

3.4使用助磨剂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81

3.4.1明确加入助磨剂的目的81

3.4.2选择合适的掺加量81

3.4.3准确计量,稳定加入82

3.4.4采用必要的配套工艺措施,合理调节工艺参数82

3.4.5选择优质高效的助磨剂,严把质量关82

3.5常用助磨剂主要品种82

3.5.1低级醇82

3.5.2烷基醇胺类83

3.5.3脂肪酸及其酯类83

3.5.4长链脂肪酸乙醇酰胺83

3.5.5羊毛脂83

3.5.6高分子助磨剂83

3.5.7腐殖酸钠83

3.5.8其他84

3.6新型助磨剂的开发与研究84

3.6.1助磨剂发展近况84

3.6.2新型助磨剂的研究发展趋势85

第4章塑化剂87

4.1概述87

4.2塑化剂的分类87

4.2.1无机塑化剂87

4.2.2有机塑化剂88

4.3塑化剂在陶瓷成型工艺中的应用92

4.3.1塑化剂在干压成型中的应用92

4.3.2塑化剂在注射成型中的应用93

4.3.3塑化剂在挤制成型中的应用96

4.3.4塑化剂在热压铸成型中的应用97

4.3.5塑化剂在轧膜成型中的应用98

4.3.6塑化剂在流延成型中的应用98

第5章助烧剂103

5.1概述103

5.2助烧剂的分类104

5.2.1锂盐104

5.2.2氧化物105

5.2.3低熔点玻璃106

5.3烧结助剂的加入方式107

5.4助烧剂在新型陶瓷中的应用108

5.4.1助烧剂在多层陶瓷电容器基材料中的应用108

5.4.2助烧剂在微波介质陶瓷中的应用109

5.4.3助烧剂在高温陶瓷中的应用112

5.5助烧剂的研究发展趋势120

第6章着色剂121

6.1概述121

6.2颜色的测试与控制方法122

6.2.11931CIEXYZ表色系122

6.2.2CIE1976(1L*a*b*)Lab表色系122

6.2.3陶瓷颜色测定方法123

6.3常用陶瓷着色剂的分类124

6.3.1按着色方法分类124

6.3.2按着色机理分类124

6.3.3按照所呈颜色分类124

6.4陶瓷色料的性质127

6.4.1陶瓷色料的共性127

6.4.2陶瓷色料的特性128

6.5陶瓷着色剂配方128

6.6氧化铝瓷的着色129

6.6.1黑色氧化铝瓷129

6.6.2紫红色氧化铝瓷130

6.7羟基磷灰石牙科陶瓷的着色131

6.7.1着色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制备131

6.7.2着色羟基磷灰石陶瓷的颜色表征131

6.8氧化锆纳米牙科陶瓷的着色133

6.8.1着色氧化锆纳米陶瓷的制备133

6.8.2着色氧化锆纳米陶瓷的颜色表征134

6.9陶瓷着色剂的发展趋势136

第7章消泡剂137

7.1概述137

7.2消泡剂的分类137

7.2.1按来源分类137

7.2.2按作用分类138

7.2.3按物质种类分类138

7.3消泡剂消泡效果的评价方法139

7.3.1消泡速度139

7.3.2抑泡性能140

7.3.3贮藏稳定性140

7.3.4动态稳定性140

7.4常用消泡剂140

7.5使用消泡剂的注意事项142

7.6消泡剂的应用142

7.7消泡剂的研究发展趋势143

第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剂145

8.1概述145

8.2防腐剂146

8.3杀菌剂147

8.4釉料黏结剂147

8.5解凝剂148

8.6悬浮稳定剂148

8.7润湿剂150

8.8釉浆保护剂150

8.9有机染料150

8.10负离子陶瓷添加剂150

8.11脱模剂151

8.11.1油、石蜡系列脱模剂152

8.11.2乳化硅油脱模剂152

第二篇新型陶瓷添加剂154

第9章稀土添加剂154

9.1概述154

9.2氧化钇稀土添加剂155

9.2.1氧化钇对氧化锆纳米粉物相的影响157

9.2.2氧化钇对氧化锆纳米粉粒径的影响158

9.3氧化铈稀土添加剂158

9.3.1氧化铈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158

9.3.2氧化铈对陶瓷物相的影响160

9.3.3氧化铈对陶瓷晶胞参数的影响162

9.3.4氧化铈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163

9.4氧化镧稀土添加剂163

9.4.1氧化镧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164

9.4.2氧化镧对陶瓷物相的影响164

9.4.3氧化镧对陶瓷晶胞参数的影响164

9.4.4氧化镧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165

9.5稀土添加剂的应用166

9.5.1稀土添加剂在电子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66

9.5.2稀土添加剂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169

9.5.3稀土添加剂在激光材料中的应用174

9.5.4稀土添加剂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175

9.5.5稀土添加剂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应用177

第10章纳米添加剂178

10.1概述178

10.2纳米添加剂的特殊物理效应178

10.2.1体积效应178

10.2.2表面效应179

10.2.3量子尺寸效应179

10.2.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180

10.3纳米添加剂的奇异特性180

10.3.1纳米材料特殊的热学性质181

10.3.2纳米微粒奇异的磁特性181

10.3.3纳米粒子特殊的光学特性181

10.3.4纳米材料优异的力学特性182

10.3.5纳米材料特殊的电性能182

10.4纳米添加剂在氧化锆陶瓷中的应用182

10.4.1氧化锆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182

10.4.2纳米添加剂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183

10.4.3纳米添加剂对陶瓷晶粒尺寸的影响184

10.4.4纳米添加剂对氧化锆复合陶瓷致密度的影响184

10.4.5纳米添加剂对陶瓷烧结温度的影响185

10.4.6纳米添加剂对陶瓷物相组成和晶胞参数的影响186

10.4.7纳米添加剂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187

10.5纳米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发展前景190

第11章偶联剂192

11.1概述192

11.2偶联剂的主要类型和化学结构192

11.2.1硅烷偶联剂193

11.2.2钛酸酯偶联剂195

11.2.3其他类型偶联剂196

11.3偶联剂的使用方法196

11.3.1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197

11.3.2钛酸酯偶联剂的使用方法198

11.4偶联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常用的测试手段198

11.4.1偶联效果的评价方法198

11.4.2分析和测试手段199

11.5偶联剂偶联效果的影响因素199

11.5.1偶联剂种类的影响199

11.5.2反应介质的影响200

11.5.3偶联剂添加量的影响200

11.5.4反应时间的影响202

11.5.5表面改性氧化锆的表征203

11.5.6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203

11.6偶联剂的合成205

11.6.1硅烷偶联剂的合成205

11.6.2钛酸酯偶联剂的合成207

11.7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207

第12章增韧剂209

12.1概述209

12.2氧化锆增韧剂的基本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209

12.2.1四方多晶氧化锆210

12.2.2部分稳定氧化锆210

12.3氧化锆增韧剂的制备210

12.4氧化锆增韧剂的增韧原理211

12.4.1微裂纹增韧机理211

12.4.2应力引发相转变机理212

12.4.3表面层压缩机理212

12.5ZrO2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212

12.5.1ZrO2增韧Al2O3复合陶瓷212

12.5.2ZrO2增韧效果的影响因素213

12.5.3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应用214

12.6氧化锆增韧磷酸钙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214

12.6.1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215

12.6.2氧化锆增韧剂对复合陶瓷显微形貌的影响216

12.6.3氧化锆增韧剂对复合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218

12.6.4氧化锆增韧剂对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221

第13章造孔剂226

13.1概述226

13.2多孔陶瓷性能的表征228

13.2.1气孔率228

13.2.2平均孔径、最大孔径和孔道长度228

13.2.3渗透能力228

13.3造孔剂的分类229

13.3.1按物质种类分类229

13.3.2按造孔机理分类229

13.3.3按来源分类230

13.4添加造孔剂制备多孔陶瓷的工艺230

13.4.1多孔陶瓷的配方设计231

13.4.2造孔剂的用量231

13.4.3造孔剂的形状和大小231

13.4.4造孔剂与原料的混合方式231

13.4.5烧结制度232

13.4.6造孔剂梯度排列法232

13.5造孔剂在制备多孔陶瓷方面的应用232

13.5.1多孔氧化铝陶瓷管232

13.5.2耐碱多孔陶瓷233

13.5.3羟基磷灰石多孔生物陶瓷234

13.5.4添加造孔剂法的其他应用235

参考文献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