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楷书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胜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1352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戏曲 话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代楷书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说1
一、楷书的称谓与名实问题4
二、楷书的形态特征和分类问题8
第一章 秦汉:楷书的萌芽14
第一节 楷书萌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14
一、秦统一前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15
二、两汉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18
三、秦汉思想领域对楷书萌芽的催化26
第二节 “隶变”对汉字形体及书写的变革29
一、“隶变”使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笔法形成31
二、“隶变”对汉字原有字形结构的改造34
三、“隶变”中的草书楷化37
第三节 秦汉时期楷书萌芽概况38
一、秦统一前后楷书萌芽作品例说38
二、西汉楷书萌芽作品例说40
三、东汉楷书萌芽作品例说50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勃兴6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楷书勃兴的文化条件62
一、哲学力量和宗教需要的推动63
二、史学、地理学和文学对书法的影响64
三、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推动65
四、书法教育社会风气的推动67
五、墓葬风俗的推动71
六、书写工具材料改进的推动71
第二节 三国至西晋时期楷书74
一、铭刻类作品76
二、墨迹类作品81
三、楷书开山鼻祖钟繇86
第三节 东晋时期楷书90
一、铭刻类作品90
二、墨迹类作品96
三、王羲之与王献之97
四、东晋其他书家楷书104
第四节 十六国时期楷书106
第五节 北朝时期楷书111
一、铭刻类楷书114
二、墨迹类作品131
三、北朝石刻群楷书140
四、郑道昭父子154
五、北朝末期佛教刻经楷书159
第六节 南朝时期楷书169
一、铭刻类楷书170
二、墨迹类楷书178
三、南朝主要书家及其楷书181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楷书理论著作188
第三章 隋唐:楷书的鼎盛193
第一节 隋的统一和南北书风大融合193
一、隋融合南北书风的文化条件和时代特征193
二、铭刻类楷书196
三、墨迹类楷书207
四、隋代名家楷书209
第二节 唐代楷书鼎盛的主要原因212
一、唐代楷书鼎盛的内因212
二、唐代楷书鼎盛的外因213
第三节 唐代楷书228
一、前唐爽健书风与初唐“四大家”228
二、中唐雄强书风与颜真卿255
三、晚唐清劲书风与柳公权(附杨凝式与五代十国楷书)282
四、唐代写卷楷书299
第四节 隋唐五代楷书理论著作313
第四章 宋辽金:楷书的式微323
第一节 宋代楷书式微的主要原因323
一、书家艺术理性的选择和“尚意”书风的勃兴323
二、科举和学校教育立场的改变327
三、印刷文化的发展对楷书艺术性的冲击330
第二节 两宋楷书332
一、宋初帝王及降臣楷书332
二、北宋前期楷书335
三、北宋后期楷书340
四、北宋“四大家”楷书348
五、宋徽宗“瘦金体”和高宗小楷364
六、南宋楷书370
第三节 辽、金时期楷书380
一、辽代楷书380
二、金代楷书383
三、房山石经楷书389
第四节 宋辽金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及其楷书397
一、辽的契丹字及其楷书399
二、金的女真字及其楷书404
三、党项族与西夏文楷书407
第五节 两宋雕版印刷楷书412
一、北宋刻版楷书412
二、南宋刻版楷书415
三、刻版楷书的地域风格418
第六节 宋代楷书理论著作424
第五章 元明:楷书的复古431
第一节 复古“尚媚”的元代楷书431
一、元代楷书复古的文化背景和“尚媚”书风的形成431
二、流美书风代表赵孟頫435
三、元代其他名家及其楷书440
四、少数民族书家楷书449
第二节 复古“尚态”的明代楷书453
一、明代楷书复古的文化背景453
二、明代楷书“尚态”的思想基础458
第三节 明代主要书家及其楷书462
一、明代前期462
二、明代中期468
三、明代后期476
第四节 文征明与吴门书派楷书484
第五节 晚明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书家及其楷书492
第六节 元明楷书理论著作501
第六章 清代:楷书的复兴511
第一节 清代楷书复兴的背景和特征511
一、清代的文化建设和新学术的兴起512
二、帝王的书法雅好和科举、教育的“馆阁”热情514
三、金石学热与书学理论的支持517
四、清代楷书的时代特征520
第二节 清前期楷书523
一、明末个性解放浪漫书风延续下的楷书523
二、崇尚帖学的诸名家及其楷书527
第三节 清中期楷书534
一、“宫廷化”的帖学楷书534
二、与“干禄”挂钩的馆阁体楷书546
三、“扬州八怪”楷书550
四、碑派书家和邓石如楷书556
第四节 清后期楷书562
一、帖学书家及其楷书562
二、碑学书家及其楷书571
三、清末碑学楷书“四大家”579
第五节 清代楷书理论著作593
主要参考文献601
后记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