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画为心声 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画为心声 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
  • 邢义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767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727页
  • 主题词:画像石-研究-中国-文集;画像砖-研究-中国-文集;壁画-研究-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画为心声 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汉代壁画的发展和壁画墓1

一、汉代以前的壁画装饰艺术1

二、道德宣传、神仙信仰与汉代壁画的发展9

三、壁画的出现与意义28

四、结论44

汉碑、汉画和石工的关系47

一、石工的地位47

二、石工、格套和创作变化59

三、结语:传统与变化67

汉代画像内容与榜题的关系69

一、格套与榜题69

二、榜题是否可靠?82

三、后人增刻的榜题88

格套、榜题、文献与画像解释——以一个失传的“七女为父报仇”汉画故事为例92

一、山东莒县东莞出土“七女”画像简介93

二、从“时间”因素看东莞、和林格尔汉墓“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的异同103

三、武氏祠、孝堂山石祠和临沂吴白庄汉墓“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的推定112

四、安徽宿县褚兰两座石祠西壁上“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的推定117

五、格套、创作空间与榜题121

六、文献与画像解释:汉代报仇文化中的女性128

七、结论135

汉代画像中的“射爵射侯图”138

一、榜题、格套是理解汉画较可靠的出发点139

二、所谓的“树木射鸟图”141

三、从榜题、格套辨识“射爵射侯图”175

四、射爵射侯图的变化与多重寓意179

五、射爵射侯图溯源186

六、结论191

附录:树木车马图194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197

一、前言:左衽的孔子像197

二、中国古代文献中“戎狄”、“胡人”的外貌202

三、汉代图像资料中的胡人外貌209

四、斯基泰文化和汉画中胡人形象的关系236

五、从考古资料看被发、左衽与帽式245

六、结论311

汉代画像胡汉战争图的构成、类型与意义315

一、战争图的研究与认识316

二、胡汉战争图的构成320

三、胡汉战争图的类型339

四、胡汉战争图的多重寓意368

五、结论390

附录:胡汉战争图资料一览表393

汉画解读方法试探——以“捞鼎图”为例398

一、汉画寓意解读的方法:回顾和反省400

二、寓意解读方法的新思考406

三、从一件有“大王”榜题的捞鼎画像说起411

四、弃鼎得仙——为“捞鼎图”进一解415

五、解释的限制:代结论436

貊炙小考——汉代流行烤肉串,还是烤全羊?440

一、燔、炙、炰440

二、貊炙始于何时?442

三、两汉魏晋画像中的烤肉串444

四、春秋以来出土烤器与相关文献451

五、结语456

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其形象在古代中亚、印度与中国造型艺术中的流播与变形458

一、希腊和罗马世界中的赫拉克利斯463

二、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皇帝东征与赫拉克利斯形象的流播466

三、赫拉克利斯在中亚和印度472

四、犍陀罗艺术中的“变形赫拉克利斯”480

五、变形后的赫拉克利斯出现在中国485

六、结论510

“猴与马”造型母题——一个草原与中原艺术交流的古代见证514

一、人或猴骑马?——鄂尔多斯草原小型骑马铜饰的一项争议516

二、三件新出土的汉代“猴与马”造型母题资料519

三、古今汉语中的“马上封侯”525

四、对草原小型骑马铜饰制作时代的再思527

五、“猴与马”造型母题寓意的转变或多重化533

六、结论543

中研院史语所藏汉代石刻画像拓本的来历与整理545

中研院史语所藏宝应射阳孔子见老子画像拓本记略559

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过眼录——日本篇570

武氏祠研究的一些问题——巫著《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和蒋、吴著《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读记586

一、内容简介588

二、石祠的复原与祠主590

三、画像的布局与意义597

四、方法与态度612

信立祥著《中国汉代画像石の研究》读记614

陕西旬邑百子村壁画墓的墓主、时代与“天门”问题631

一、墓主632

二、时代638

三、“天门”或“牌位”?646

附图出处2

汉代壁画的发展和壁画墓2

图1.a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页435,图2882

图1.b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彩版32

图2.a-d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阳考古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彩版五、八、廿四.6、图四四一A(页562-563)6

图3.a 《考古》10(2006),图版811

图3.b 国家文物局编《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页10412

图4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23

图5.a-b 甘肃省博物馆编,俄军主编《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页134、16324

图6 河南省商丘市文管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永城市文管会,阎根齐主编《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图4929

图7.a-b 广州市文管会、社科院考古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彩版一(Ⅰ).1-229

图8 《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页96-9932

图9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44

汉碑、汉画和石工的关系50

图1 《中国画像石全集》,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图10850

图2 永田英正《石刻史料集成》,东京:同朋舍,1994,图7251

图3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53

图4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7956

图5 河北省文物局编《满城汉墓》,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图1358

图6 傅举有、陈松长编《马王堆汉墓文物》,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页9658

图7 《文物》5(2006)封面59

图8.a-d 1992年10月5日邢义田摄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61

图8.e 《中国画像石全集》4,图1162

图8.f-g 《文物》9(1990),页69图7、页71图1062

图9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63

图10.a-b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64

图11.a-c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65

汉代画像内容与榜题的关系70

图1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济南:齐鲁书社,1982,图40770

图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0871

图3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73

图4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174

图5 《南阳汉代画像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图16475

图6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3276

图7 中研院史语所藏武氏祠拓片局部76

图8.a-b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2977

图9 1992年邢义田摄于武氏墓群石刻管理所79

图10.a-e 2009年1月20日邢义田摄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79

图11.a-b 邢义田藏拓片及局部83

图11.c-d 1992年邢义田摄于滕州市博物馆84

图12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文化部文物管理处,1956,拓片第44幅85

图13.a-b 《微山汉画像石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图286

图14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587

图15 ?douard Chavannes,Mission Archéologique Chine septentr-ionale,Paris,1913,pl.48990

图16 《密县打虎亭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页35591

格套、榜题、文献与画像解释94

图1.a 刘晓芸摹94

图1.b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95

图2.a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97

图2.b 《文物》3(2005),页83,图698

图3.a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101

图3.b 《文物》3(2005),页83,图7101

图3.c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102

图4.a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104

图4.b 邢义田摹105

图4.c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局部105

图5.a-c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107

图6.a-b 邢义田摹112

图7-8 邢义田摹114

图9-10 刘晓芸摹118

汉代画像中的“射爵射侯图”144

图1.a 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144

图1.b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63&邢义田摹144

图2 傅惜华《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41&邢义田摹144

图3.a 2004年7月13日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145

图3.b 王建中、闪修山《南阳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90,图148145

图4 《南阳汉代画像石》,图149145

图5 《郑州汉画像砖》,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8,页146146

图6 高文、高成刚编著《中国画像石棺艺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页104-105&邢义田摹146

图7 《陕北汉代画像石》,图171&邢义田摹147

图8 《南阳汉代画像砖》,图109147

图9 邢义田摹,据1998年9月5日邢义田于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所摄照片148

图10 邢义田摹,据1998年9月5日邢义田于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所摄照片148

图11 《中国画像石全集》3,图130149

图12 《中国画像石全集》4,图196150

图13 山东莒县博物馆藏石&邢义田摹150

图14 江继甚《汉风楼藏汉画像石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图51151

图15.a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摹本照片152

图15.b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摹本照片局部152

图16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邢义田摹153

图17.a 邢义田据照片及《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32所作线描图153

图17.b 榜题局部,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154

图18.a 1992年9月2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泰安岱庙155

图18.b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79155

图19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9155

图20.a 《陕北汉代画像石》,图512156

图20.b 《陕北汉代画像石》,图513156

图21 《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63157

图22 邢义田摹,据1998年9月5日摄于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照片157

图23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72158

图24.a 《嘉祥汉画像石》,图62159

图24.b 《嘉祥汉画像石》,图63159

图25 周到、吕品、汤文兴《河南汉代画像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图243160

图26 《中国画像石全集》4,图4161

图27 田忠恩、陈剑彤、武利华、仝泽荣《睢宁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图14161

图2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72&邢义田摹162

图29 《密县打虎亭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图81163

图30.a 孝堂山捞鼎图&邢义田摹164

图30.b 孝堂山捞鼎图&邢义田摹局部164

图31.a 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166

图31.b 邢义田摹166

图3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537167

图33 《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21167

图34 《汉代画像全集》初编,图112168

图35.a 2004年7月13日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168

图35.b 邢义田摹169

图36 《南阳砖》,图101169

图37 《南阳砖》,图164170

图38 《中国画像石棺艺术》,图43&邢义田摹171

图39.a 1998年9月4日邢义田摄于山东邹城市博物馆172

图39.b 邢义田摹172

图40 苏珊娜·格莱夫(Susanne Greiff)、尹申平(Yin Shenping),Das grab des Bin Wang wandmalereien der ?stlichen Han zeit in China(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东汉墓(邠王墓)壁画)(Mainz,2002),Abb.36173

图41.a-b 1998年9月4日邢义田摄于山东邹城市博物馆180

图41.c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96&邢义田摹180

图42 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183

图43 大阪近つ飞鸟博物馆《シルクロ-ドのまもり》(大阪:近つ飞鸟博物馆,1994),图38184

图44 《四川汉代画像砖》,图4185

图45.a 1998年9月11日邢义田摄于上海博物馆186

图45.b 线描图,据1998年9月11日邢义田于上海博物馆所摄照片186

图46.a-c 邢义田摹187

图47 王磊《汉代图案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图198-199191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数据中的“胡人”外貌图1 徐秉琨、孙守道编《东北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图268200

图2.a Gilbert de Voisins,Jean Lartigue,Victor Segalen,"Premier Exposé des resultants archéologiques obtenus dans la chine occidentale",Journal Asiatique,Tome V.No.3(1915),p.473214

图2.b 同上,p.471214

图2.c-e 2004年7月18日邢义田摄于茂陵博物馆215

图3 孝堂山胡汉交战图&刘晓芸摹216

图4.a “胡王”榜题照片,1998年8月29日颜娟英摄217

图4.b “胡王”榜题&邢义田摹218

图5 《微山县汉画像石精选》,中原出版社,1994,图3218

图6 杨建东先生赠拓片局部219

图7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07219

图8 W.C.White,Tomb Tile Pictures of Ancient China,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39,pl.2-3220

图9 《南阳汉代画像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图91220

图10 山东石刻艺术馆(济南)藏石摹本&杨依萍摹,邢义田修改221

图11 山东临沂吴白庄汉墓胡人像&邢义田摹222

图12 山东泰安岱庙藏石&邢义田摹222

图13 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编《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1956),图版24223

图14 《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考古》2(1966),页66-81223

图15 魏坚编《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页150,图15.1224

图16 韩伟、王炜林编《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彩绘画像石》,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图21、22局部合并225

图17 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5(2001),封二225

图18 2004年8月1日邢义田摄于南京博物院225

图19 国家文物局编《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3,页92226

图20 《汉代画像石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据页287图版,邢义田重摹227

图21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宁城图,邢义田重摹228

图22 邢义田藏拓&林蕙敏摹229

图23.a 魏坚编《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页169,图13230

图23.b 同上,彩色图版5231

图24 《汉代文物大展》,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图56232

图25 《中国文物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图120局部233

图26 《汉代文物大展》,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图86233

图27 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页20238

图28 甘肃省博物馆编《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页93239

图29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南天书局,1988,图9240

图30.a-b 礼县博物馆、礼县秦西陲研究会编《秦西陲陵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页146,图35241

图31 国家文物局编《200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页95241

图3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页698,图405.2241

图33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页719-720,图417.1242

图34.a 北京大学沙克乐博物馆藏齐瓦当照片,1997年9月6日黄沛荣摄243

图34.b 同上,邢义田摹243

图34.c 关野雄《半瓦当の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52,页25、73、图版Ⅶ.19243

图34.d 安立华编著《齐国瓦当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图54244

图34.e 同上,图55244

图35.a-d 陶范照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陶范艺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6,图1286、1287、1289、1296245

图36.a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图8&沈从文摹248

图36.b 《北京大葆台汉墓》,文物出版社,1989,图69248

图36.c 卢兆荫编《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图228249

图36.d 卢兆荫编《中国玉器全集》,图185、186249

图37 山东临沂博物馆&邢义田摹250

图38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图32251

图39 杜正胜《人间神国》,页13、14253

图40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图68:1&林蕙敏摹254

图41 (上)林巳奈夫《战国时代出土文物の研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5,页133,图36255

(下)林巳奈夫摹255

图42 孙机《洛阳金村出土银着衣人像族属考辨》,《考古》6(1987),页555256

图43 朝日新闻社编《楼兰王国と悠久の美女》(1992),图版206259

图44 V.Schiltz,Les Scythes,Paris,1994,p.393,pl.317260

图45 V.Schiltz,Les Scythes,p.432,pl.365261

图46 马承源、岳峰编《丝路考古珍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图12261

图47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东洋文库论丛第27册,1960,页55及图版53、54262

图48 S.Rudenko,Fronzen Tombs of Siber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pp.83-86,pl.63263

图49 《丝路考古珍品》,页136,图49263

图50.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l.22,Mathura出土264

图50.b 同上,pl.136,Hatra出土264

图51.a S.Haynes,Etruscan Bronze Utensils,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1974,图3265

图51.b 邢义田摹265

图52.a-b V.Schiltz,Les Scythes,pp.135-136,pl.102;p.414,pl.359266

图53 (左)V.Schiltz,Les Scythes,p.192,pl.142(右)Elis H.Minns,Scythians and Greeks,1913,reprinted by Biblo and Tannen,New York:1971,p.197,fig.90267

图54 V.Schiltz,Les Scythes,p.120,pl.163268

图55.a V.Schiltz,Les Scythes,p.171-175,pl.124-126268

图55.b 同上,局部268

图56.a V.Schiltz,Les Scythes,pp.390-391,pl.312269

图56.b 邢义田摹269

图57 The World of the Scythi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p.58&R.Rolle摹269

图58 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日本经济新闻社编《シルクロ-トの遗宝-古代·中世の东西文化交流》,日本经济新闻社,1985,图版18270

图59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l.130271

图60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45271

图61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43271

图62 Victor.I.Saridanidi,"The Golden Hoard of Bactria",National Geographic,177(1990),p.62272

图63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页78,图129273

图64 Vladimir V.Bobrov,"On the Problem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South Siberia in the Third and Early Second Millennia B.C.",Arctic Anthropology,25:2(1988),p.36274

图65.a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鄯善苏贝希墓群一号墓地发掘简报》,《新疆文物》4(1993),页2275

图65.b 同上,页3275

图65.c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地区博物馆《鄯善县苏贝希墓群三号墓地》,《新疆文物》2(1994),页4275

图66.a-b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1999),封三276

图67.a-b 王炳华先生提供照片(1999年7月11日)277

图68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尼雅95一号墓地3号墓发掘报告》,《新疆文物》2(1999),图13278

图69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48279

图70 (人头)The World of the Scythi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p.55(项圈)Esther Jacobson,The Art of the Scythians,Leiden,1995,fig.11281

图71 《丝路考古珍品》页153,图65281

图72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2&邢义田摹282

图73 M.I.Rostovtzeff,Le Centre de L'asie,la Russie,la Chine et le Style Animal,Prague,1929,pl.Ⅹ&杨依萍摹284

图74 V.Schiltz,Les Scythes,p.180,pl.130284

图75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2&邢义田摹285

图76 (左端)V.Schiltz,Les Scythes,p.367,pl.274(右端线描图)Elis H.Minns,Scythians and Greeks,p.59,fig.12287

图77 《丝路考古珍品》,页89,图11288

图78 大英博物馆藏,藏品编号GR1856.12.26 796&邢义田摹289

图79 法国罗浮宫藏,Michèle Pirazzoli-T'serstevens教授提供照片影本&邢义田摹290

图80 《丝路考古珍品》,页114,图33291

图81.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51292

图81.b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52292

图82 波士顿美术馆藏,Alain Thote教授提供照片293

图83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6293

图84.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4293

图84.b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9293

图84.c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73294

图84.d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4294

图85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58294

图86 Musée du Louvre,Sarcophages en pierre d'époques romaine et paléochrétienne,(Paris,1985),pl.14局部&邢义田摹295

图87.a-d Stanislaw J.Czuma,Kushan Sculpture:Images from Early India,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1985,p.137295

图88 江上波夫著《ユウラシァ古代北方文化》,山川出版社,1950再版,图版4&邢义田摹296

图89 V.Schiltz,Les Scythes,p.246,pl.180&邢义田摹297

图90 Lino Rossi,Trajan's Column and the Dacian War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71,p.40&邢义田摹298

图91.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ⅩⅤ,no.281298

图91.b 邢义田摹298

图92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页73302

图93.a Alfred 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aris:C.T.Loo,Publisher,1933,pl.ⅩⅪ303

图93.b 《东北文化》,图144303

图93.c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96303

图93.d Alfred 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l.ⅩⅪ304

图93.e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96304

图93.f J.Rawson,E.Bunker,Ancient Chinese and Ordos Bronzes,Hong Kong: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1990,pl.228304

图94.a Karl Jettmar,Art of the Steppes,N.Y.:Crown Publishers,1964,pl.52304

图94.b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83304

图94.c Alfred 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l.ⅩⅪ304

图94.d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83304

图94.e J.Rawson,E.Bunker,Ancient Chinese and Ordos Bronzes,pl.221305

图95 赵志芳编《草原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图321-322306

图96 《东北文化》,图146307

图97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LⅠ、LⅡ308

图98.a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L308

图98.b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页51308

图99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ノ·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XLⅨ309

图100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图版一(1)309

汉代画像胡汉战争图的构成、类型与意义322

图1 《中国画像石全集》1.43&刘晓芸摹322

图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26&邢义田摹323

图3 《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89&邢义田摹324

图4 《绥德汉代画像石》,图69&邢义田摹325

图5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图34、35&邢义田摹325

图6 《南阳汉代画像砖》图144-147,154-156&邢义田摹326

图7 《汉画像石》,页51327

图8 《中国画像石全集》3.213&邢义田摹328

图9 《中国画像石全集》3.214&邢义田摹329

图10 《中国画像石全集》4.51&邢义田摹331

图11 《中国画像石全集》3.24&刘晓芸摹331

图12 《中国画像石全集》3.117&刘晓芸摹331

图13 《中国画像石全集》3.140&刘晓芸摹331

图14 《中国画像石全集》3.140&邢义田摹332

图15 史语所拓片摹本&邢义田摹333

图16 史语所拓片摹本&邢义田摹334

图17.a 1992年邢义田摄于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335

图17.b 照片局部336

图17.c 照片局部336

图17.d 刘晓芸摹337

图1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05&邢义田摹340

图19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81&邢义田摹341

图20 《嘉祥》图92&刘晓芸摹342

图21 《嘉祥》图52&刘晓芸摹343

图22 《嘉祥》图53&刘晓芸摹344

图23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18&邢义田摹345

图24 据2001年邢义田所摄原石照片,包华石(Martin Powers)提供之原石照片,蒋英炬提供之拓片照片合成,邢义田摹345

图25 据郑岩提供及2004年7月28日所摄照片,邢义田摹346

图26.a 1992年邢义田摄于临沂博物馆347

图26.b 《中国画像石全集》2.68&邢义田摹347

图27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52&邢义田摹348

图2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53&邢义田摹350

图29 《绥德汉代画像石》图29&邢义田摹351

图30 《山东汉画像石精萃·邹城卷》,图23&邢义田摹355

图31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313&邢义田摹356

图3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553&林蕙敏据邢义田藏拓重摹357

图33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拓片第一幅&邢义田摹359

图34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拓片第一幅局部360

图35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25&邢义田摹360

图36 《中国画像石全集》2.141&邢义田摹360

图37 《山东汉画像石精萃·邹城卷》,图9;《中全》2.90&邢义田摹361

图38.a 山东莒县博物馆藏&刘晓芸摹362

图38.b 1998年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363

图38.c 《文物》3(2005),封底图2363

图39 《中国画像石全集》3.204&邢义田摹372

图40 《中国画像石全集》3.203&邢义田摹373

图41 《中国画像石全集》1.42&刘晓云摹374

图42.a 2004年7月30日邢义田摄于微山县文物管理所380

图42.b 邢义田摹380

汉画解读方法试探411

图1.a 张从军《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67411

图1.b 捞鼎图拓本&杨爱国提供412

图1.c 大王榜题&杨爱国提供412

图2.a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8414

图2.b 原石照片&杨爱国提供414

图2.c 榜题“孔子”局部照片414

图2.d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44414

图2.e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8414

图3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56417

图4.a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75,图42420

图4.b 《中国画像石全集》1,图104420

图5 傅惜华《初编》,图180421

图6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52421

图7 《文物》6(1977),页10,图33(摹本局部)422

图8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60422

图9.a 1992年邢义田摄于邹城孟庙(反白照片)424

图9.b 邹城孟庙捞鼎图&邢义田摹424

图10 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邢义田摹424

图11.a 天理大学参考馆藏山东汶上孙家村画像石,1992年参考馆提供照片424

图11.b 杨依萍摹424

图12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39425

图13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37425

图14.a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35425

图14.b 上图原石局部,1998年8月16日邢义田摄于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425

图15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23426

图16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15426

图17 史语所藏武氏祠左石室拓片捞鼎图部分426

图18 《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秦·汉》,小学馆,1998,图98427

图19 《南阳汉代画像集》,图139427

图20 《南阳汉代画像集》,图141427

图21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203430

图22 1994年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431

图23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77432

图24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26435

图25 龚廷万、龚玉、戴嘉陵编《巴蜀汉代画像集》,图243437

貊炙小考445

图1 黄明兰、郭引强《洛阳汉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96,页87445

图2.a-c Viachevslav Yu Murzin,"Les Scythes en Ukraine",Les Dossiers d'Archéologie,266(2001),p.59445

图2.d 《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15,小学馆,1999,页57446

图2.e V.Schlitz,Les Scythes et les nomads des steppes,Gallimard,1994,p.180446

图3 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西壁线描图局部&刘晓芸摹446

图4 2004年7月30日邢义田摄于山东微山文物管理所447

图5 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线描图局部&林蕙敏摹448

图6 山东临沂五里堡汉墓画像拓片局部(杨爱国先生赠)448

图7.a 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照片局部(包华石先生赠)449

图7.b 《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页143,图113449

图8 袁融主编《嘉峪关魏晋一号墓彩绘砖》,重庆出版社,2000,页15450

图9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1册,文物出版社,1993—1998,图159451

图10 陈彦堂《人间的烟火——炊餐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页96452

图11 《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彩版27a452

图12 《西汉南越王墓》,彩版27b453

图13 《西汉南越王墓》,图206,页293453

图14 《西汉南越王墓》,图版187.1454

图15 陈彦堂《人间的烟火——炊餐具》,页137454

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459

图1 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瑰宝——陕西新发现文物精华》,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页88459

图2 河南博物院编《河南古代陶塑艺术》,大象出版社,2005,图149459

图3.a-b 2004年8月2日邢义田摄于上海博物馆460

图4 http://www.perseus.tufts.edu/cgi-bin/image?arch=1990.34.0304 & type=vase464

图5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525-500BC,Attic Amphora464

图6 East pediment of the Temple of Aphaea at Aegina,early 5th c.BC,Mǖnich复制品464

图7 Landsdowne Herakles,c.AD.125,Getty Museum http://www.getty.edu/art/collections/presentation/p42_111632-6.html465

图8 http://cheiron.humanities.mcmaster.ca/~trajan/buildtrajanpage.cgi?452466

图9 Erich F.Schmidt,The Treasury of Persepolis and other Discoveries in the Homeland of the Achaemenian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9,fig.48467

图10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Cambridge:The Ancient India and Iran Trust,1992,pl.11469

图11 Robin Fox,Alexander the Great,London:Futura Publications,1973,1975,pl.4470

图12 Mons Esquilinus,Museo dei Conservatori,Roma,AD.191-192,参青柳正规编《世界美术大全集》西洋篇第五卷,小学馆,1998二刷,图169471

图13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70472

图14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71473

图15 John 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New Delhi: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cations,1967,1993,fig.97b474

图16 E.A.Popova and S.A.Kovalenko,"New Find of A Relief with a Depiction of Heracle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rimea",Ancient Civilizations from Scythia to Siberia,vol.V(1998),pp.99-105475

图17-20 Donald H.Sanders ed.,Nemrud Da?i:The Hierothesion of Antiochus I of Commagene,Winoa Lake:Eisenbrauns,1996,vol.2,figs.655,60,87,90476

图21 John 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fig.142477

图22 Sarcophagus of Hercules,From Piazzale del Verano,Roma,Museo dei Conservatori,Roma,2nd c.AD,青柳正规编《世界美术大全集》西洋篇第五卷,图242局部479

图23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102481

图24 栗田功编著《ガンダ-ラ美术Ⅱ:佛陀の世界》,二玄社,1990,页300,插图25482

图25 栗田功编著《ガンダ-ラ美术Ⅱ:佛陀の世界》,页120,图323483

图26 Jakob Ozols,Volker Thewalt,Aus dem Osten des Alexande-rreiches:V?lker und Kulturen zwischen Orient und Okzident Ir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en,K?ln:DuMont Buch-verlag,1984,封里;Chaibai Mustamandy,"The Impact of Hellenised Bactria on Gandharan Art",in Raymond Allchin,B.Allchin,N.Kreitman,E.Errington eds,Gandharan Art in Context,New Delhi:Regrency Publications,1997,fig.4483

图27 Klaus Fischer,"Einer Shiva-Buddha-Herakles Stein von Soazma Kala.Neue Funde und Forschungen zur indischen Kunst in Arach-osien,Baktrien und Gandhara",Arch?ologischer Anweiger des deutschen arch?ologischen Instituts(Berlin:1957),p.420483

图28 东京国立博物馆《シルクロ-ド大美术展》,东京:1996,图版173483

图29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134484

图30 张爱红、史晓明编绘《克孜尔石窟线描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74,页15486

图31 《中国新疆壁画全集》5,辽宁美术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页10487

图32 《中国新疆壁画全集》5,页17487

图33 《中国石窟·麦积山石窟》,东京:平凡社,1988,图224-229488

图34 常青《北朝石窟神王雕刻述略》,《考古》12(1994),页1133,图15488

图35 东京国立博物馆《ドイシ·トウルフアン探险队西域美术展》,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1991,图版12489

图36-38 张肖马、雷玉华《成都市商业街南朝石刻造像》,《文物》10(2001),页5,图2;页8,图9;页15,图23490

图39.a-d 霍巍《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文物》10(2001),图4至7492

图40.a-c 雷玉华、李裕群、罗进勇《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文物》6(2007),图3、4、9493

图41 http://www.perseus.tufts.edu/cgi-bin/image?arch=1992.11.0281 & type=vase494

图42 姚士宏《关于新疆龟兹石窟的吐蕃窟问题》,《文物》9(1999),页68495

图43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三,文物出版社,1997,图版220495

图44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图版33496

图45-46 安阳市博物馆《唐杨偘墓清理简报》,《文物数据丛刊》6(1982),图版伍-1、3500

图47-48 山西省文管会、山西省考古所《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考古》2(1962),图版捌-1、2501

图49 李玉珉小姐摄赠照片503

图50 李玉珉小姐摄赠照片504

图51 《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东京:平凡社,1990,图4、6506

图52 Roderick Whitfield原著,上野日文译《西域美术》,东京:讲谈社,1982,图111506

图53 东京国立博物馆《シルクロ-ド大美术展》,图版181506

图54 松元荣一《敦煌画の研究》附图,东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7,图版120右507

图55 《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图12、26507

图56 松元荣一《敦煌画の研究》附图,图版122a508

图57.a-b 谢明良兄提供照片509

“猴与马”造型母题515

图1 滕州市博物馆馆藏,1992年3月10日邢义田摄515

图2.a 转见林澐《考古与文物》3(2003),页65516

图2.b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图版89517

图2.c A.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T.C.Loo,1933,pl.35.7517

图3 E.Bunker,Ancient Bronze of the Eastern Steppes from the Arthur M.Sackler Collection,1997,no.277517

图4.a-b 石田英一郎《新版河童驹引考》,东京大学出版社,1966,封里图版519

图5.a 河南南阳市出土陶俑,2004年7月13日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520

图5.b 同上,2003年7月13日邢义田摄520

图6.a 西安缪家寨出土,《考古与文物》2(2007)521

图6.b 同上,线描图,《考古与文物》2(2007)521

图7 山东东阿邓庙一号汉墓,《考古》3(2007)521

图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9522

图9 傅惜华《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21522

图10.a-b 《中国画像砖全集》河南画像砖,图62523

图11 徐氏艺术馆《陶瓷篇》Ⅰ,香港:徐氏艺术馆,1993,图46524

图12 E.Bunker,1997,no.269528

图13.a-b M.Rostovtzeff,Iranians and Greeks,p.41,黑海北岸Kuban出土,冬宫博物馆藏529

图13.c V.Schiltz,Les Scythes et les nomads des steppes,Gallimard,1994,p.352,Mongolie出土,公元前5—前3世纪529

图13.d 《内蒙古长城地带》,图85,页134,西伯利亚出土骑马金饰(左)及石刻线描(右)529

图14.a-c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图版9529

图14.d 《内蒙古长城地带》,图88,页142,西伯利亚出土530

图14.e E.Bunker,"Animal Style"Artfrom East to West,The Asia Society,1970,p.45,pl.27530

图15.a-b 《文物》9(2003)531

图15.c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彩版一531

图16 V.Schiltz,p.252,中亚Touva出土,公元前5—前3世纪531

图17.a 毕梅雪教授(Mechèle Pirazzoli-t'Serstevens)提供照片532

图17.b 邢义田据毕梅雪教授提供照片所作摹本532

图18.a 日本镰仓时代“一遍圣绘”中的马厩和猴,转引自增田精一《日本马事文化の源流》,东京:芙蓉书房,1996,页125536

图18.b 小松茂美编《日本绘卷大成》18“石山寺缘起”绘卷第十七纸,中央公论社,1978,页63,转引自增田精一《日本马事文化の源流》,页125536

图19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木板画,大阪府立近つ飞鸟博物馆《シルクロ-ドのまもり》,1994,图38537

图20 《中国画像石全集》7,图43538

图21 《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图78538

图22 《壁上丹青——陕西出土壁画集》,科学出版社,2009,页125539

图23.a A.Salmony,Sino-Siberian Art,1933,pl.35.9540

图23.b E.Bunker,Nomadic Art,2002,p.146,no.122541

图23.c 日本山口县西武美术馆《大黄河文明の流れ-山东省文物展》,1986,页107,图61541

图24.a-b 《半瓦当の研究》,岩波书店,1952,图20、34542

图24.c 《中国瓦当艺术》,上海书店,2002,图1321542

中研院史语所藏汉代石刻画像拓本的来历与整理图1 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元370-7-136546

图2 《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66附图547

图3 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元325-7548

图4 1993年3月9日劳榦致邢义田信550

图5 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元309-3551

图6 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陆和九武梁祠画像校记照片553

图7.a-b 武氏祠画像史语所藏拓本局部,?d.Chavannes,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trionale:planches,Paris,1893,p.ⅩⅢ556

中研院史语所藏宝应射阳孔子见老子画像拓本记略图1-9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拓片局部561

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过眼录573

图1.a 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照片573

图1.b 刘晓芸摹574

图2 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照片局部575

图3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册,图125576

图4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册,图115578

图5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册,图114578

图6 天理大学参考馆陈列室,1992年8月9日邢义田摄579

图7.a 天理大学参考馆提供照片580

图7.b 天理大学参考馆提供照片&邢义田摹581

图8 天理大学参考馆提供照片局部582

图9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拓片584

武氏祠研究的一些问题596

图1 1992年9月25日邢义田摄于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保存所596

陕西旬邑百子村壁画墓的墓主、时代与“天门”问题图1 据《邠王墓壁画》线描图改绘(邢义田2005年7月20日)636

图2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晋当利里社碑”拓片局部641

图3 张宝玺编《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壁画》,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一号墓图7641

图4 《高句丽文化展》,东京:高句丽文化展实行委员会,无年月1985?,安岳第三号坟,图2641

图5 《高句丽文化展》德兴里古坟壁画,图21642

图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1,图141、142642

图7 《文物》9(2004),《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图21643

图8 《文物》9(2004),《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图22643

图9 《汉唐丝绸之路文物精华》,香港龙出版公司,1990,图60644

图10 《高句丽文化展》封面645

图11 《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图一三,页169648

图12 《满城汉墓》,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图3648

图13 《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图17649

图14 《密县打虎亭汉墓》,图55649

图15 《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黑白图版陆650

图16 《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美术出版社、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第五册,图177651

图17 《巴蜀汉画像集》,文物出版社,1998,图375652

图18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七册,图111652

图19 何志国先生提供拓片影本661

图20 据原石照片及拓片摹绘&刘晓芸绘,拓片著录《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52663

图21 《文物》8(1999),页33,原附图三三664

图22 东京国立博物馆《黄河文明展》,1986,图80665

图23 《文物》11(2006),页9,图9665

图24.a-c 河南博物院编《河南古代陶塑艺术》,大象出版社,2005,图36、37、39666

图25 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瑰宝》,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页726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