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研究
  • 蔡春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159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国际合作: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外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 文献综述3

1.2.1 关于金砖四国经贸发展研究3

1.2.2 关于金砖四国经贸关系研究13

1.2.3 关于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研究19

1.2.4 关于金砖四国经贸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21

1.2.5 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之处28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30

1.3.1 研究思路30

1.3.2 结构安排33

1.4 创新之处35

1.5 研究方法36

第2章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的理论基础38

2.1 非合作博弈理论38

2.2 合作博弈理论42

2.3 边境区合作理论48

2.4 国际合作理论53

2.5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58

2.6 发展中大国合作理论62

2.6.1 何谓发展中大国62

2.6.2 发展中大国的共性与特殊性63

2.6.3 大国经济与大国优势65

2.6.4 发展中大国合作理论69

第3章 金砖四国经贸发展现状及其经贸关系特点76

3.1 金砖四国经贸发展现状76

3.1.1 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76

3.1.2 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与发展79

3.1.3 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82

3.1.4 巴西经济的稳步发展86

3.2 金砖四国经贸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89

3.2.1 中俄之间经贸竞争性与互补性89

3.2.2 中印之间经贸竞争性与互补性103

3.2.3 中巴之间经贸竞争性与互补性119

3.2.4 金砖四国之间经贸竞争性134

3.2.5 金砖四国之间经贸互补性137

3.3 金砖四国的利益交汇点139

3.3.1 金砖四国发展战略之间的利益交汇点139

3.3.2 金砖四国在国际格局构建理念上的利益交汇点143

3.3.3 金砖四国应对全球问题上的利益交汇点144

3.3.4 金砖四国应对经济政策困境上的利益交汇点145

3.3.5 金砖四国都希望有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146

3.3.6 金砖四国之间经贸合作潜力巨大147

3.4 影响金砖四国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148

3.4.1 政治、安全等问题对四国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影响增强148

3.4.2 四国经贸之间的竞争性对经贸合作的稳定性构成挑战149

3.4.3 大国之间的利益争夺也影响着金砖四国之间的经贸合作150

第4章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途径之一:双边152

4.1 中俄双边经贸合作152

4.1.1 中俄经贸关系的特点与评估152

4.1.2 中俄双边经贸关系重点合作领域160

4.2 中印双边经贸合作172

4.2.1 中印经贸关系的特点与评估172

4.2.2 中印双边经贸关系重点合作领域186

4.3 中巴双边经贸合作205

4.3.1 中巴经贸关系的特点与评估205

4.3.2 中巴双边经贸关系重点合作领域214

第5章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途径之二:区域219

5.1 金砖四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221

5.1.1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221

5.1.2 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226

5.1.3 印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227

5.1.4 巴西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231

5.2 金砖四国面向发展的区域经贸合作233

5.3 金砖四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237

5.3.1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237

5.3.2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施机制239

5.3.3 金砖四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内开展区域经济合作241

5.4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244

5.4.1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的必要性:经济学的视角244

5.4.2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需解决的问题248

5.5 中印区域经贸合作256

5.5.1 中印区域经贸合作的现实意义258

5.5.2 中印区域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261

5.5.3 中印区域经贸合作的框架及内容262

5.6 中巴区域经贸合作264

5.6.1 中巴区域经贸合作的意义264

5.6.2 中巴区域经贸合作的框架及内容268

第6章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途径之三:多边274

6.1 金砖四国在多边贸易体制(WTO)下的战略合作274

6.1.1 WTO的职能及运行机制275

6.1.2 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共赢性博弈的制度框架279

6.1.3 中印巴参与大国博弈促使俄尽早入世280

6.1.4 联合起来:对WTO中“寡头政治”(非正式过程)的反应285

6.2 金砖四国在多边货币(IMF)体制下的合作286

6.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286

6.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288

6.2.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的问题290

6.2.4 金砖四国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292

6.2.5 金砖四国在多边货币体制下进行合作摆脱政策困境296

6.3 金砖四国在世界银行的合作302

6.3.1 世界银行的职能302

6.3.2 世界银行的运行机制305

6.3.3 世界银行存在的问题307

6.3.4 世界银行对中国的援助战略308

6.3.5 世界银行对俄罗斯的援助战略309

6.3.6 世界银行对印度的援助战略311

6.3.7 世界银行对巴西的援助战略313

6.3.8 金砖四国在世界银行的合作315

6.4 金砖四国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中的合作316

第7章 金砖四国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机制构建322

7.1 金砖四国之间需要进行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322

7.1.1 实现金砖四国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展经贸合作322

7.1.2 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需要四国进行合作,担负起全球治理的责任324

7.2 金砖四国之间需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经贸合作机制327

7.2.1 合作机制的建立为金砖四国提供共赢性博弈平台327

7.2.2 合作机制的建立,给金砖四国各方一个稳定的预期,避免可能的潜在冲突328

7.2.3 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弥补金砖四国现有合作方式的局限与不足329

7.3 金砖四国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机制构建331

7.3.1 互利共赢是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331

7.3.2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的内容332

7.4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在双边层次的实施步骤及方案334

7.5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在区域层次的实施步骤及方案336

7.5.1 倡导灵活的面向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336

7.5.2 建立适合发展中经济体自身状况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338

7.5.3 上海合作组织是现阶段一个比较可行的区域合作方案341

7.6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在多边层次的实施步骤及方案342

7.6.1 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尤其是加速推进国际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342

7.6.2 协调货币金融及投资政策,促使全球治理规则的调整与完善343

7.6.3 构建发展中大国对外援助体系347

参考文献349

后记365

图34

图1.1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研究技术路径34

图2.1 非合作博弈不同均衡概念之间的关系41

图2.2 非合作博弈下的金砖四国经贸关系构想42

图2.3 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演化44

图2.4 合作博弈下的金砖四国经贸关系构想47

图2.5 整合边境区资源促进边境区合作51

图2.6 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贸易52

图2.7 国际合作理论框架54

图2.8 新自由主义国际合作理论框架55

图2.9 相互依赖促进相互合作57

图2.10 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58

图2.11 金砖四国的区域经济合作61

图2.12 发展中大国合作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70

图2.13 发展中大国合作理论73

图3.1 1980~2013年中国GDP变化趋势(单位:10亿美元,%)77

图3.2 1992~2008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单位:%)77

图3.3 1993~2013年俄罗斯GDP变化趋势(单位:10亿美元,%)80

图3.4 1992~2008年俄罗斯占世界GDP的比重(单位:%)81

图3.5 2003~2007年俄罗斯贸易占GDP的比重(单位:%)82

图3.6 1980~2013年印度GDP变化趋势(单位:10亿美元,%)83

图3.7 1992~2008年印度占世界GDP的比重(单位:%)83

图3.8 2003~2007年印度贸易占GDP的比重(单位:%)86

图3.9 1980~2013年巴西GDP变化趋势(单位:10亿美元,%)87

图3.10 1992~2008年巴西占世界GDP的比重(单位:%)88

图3.11 2003~2007年巴西贸易占GDP的比重(单位:%)88

图3.12 2001~2007年中俄贸易总额及增速(单位:亿美元,%)89

图3.13 2001~2007年中俄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91

图3.14 2003~2007年中俄GDP规模比较(单位:10亿美元)91

图3.15 2003~2007年中俄的人均GDP比较(单位:美元)92

图3.16 2007年中俄主要经济指标占GDP的比重(单位:%)93

图3.17 2006年中俄GDP构成比较(单位:%)93

图3.18 2007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单位:亿美元)96

图3.19 2007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构成(单位:百万美元,%)96

图3.20 2007年俄罗斯主要进口商品构成(单位:百万美元,%)97

图3.21 俄罗斯资源储量占世界的比重(单位:%)99

图3.22 1990~2000年中印双边贸易状况(单位:亿美元,%)105

图3.23 2000~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状况(单位:亿美元,%)106

图3.24 1980~2008年中印GDP比较(单位:10亿美元)106

图3.25 1980~2008年中印经济增长率比较(单位:%)107

图3.26 1980~2008年中印人均GDP比较(单位:美元)108

图3.27 2007年中印主要经济变量占GDP的比重比较(单位:%)108

图3.28 2000~2006年印度GDP构成(单位:%)109

图3.29 2006年中印GDP构成比较(单位:%)110

图3.30 2005~2006年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构成(HS二位编码,单位:百万美元,%)112

图3.31 2005~2006年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构成(HS二位编码,单位:百万美元,%)113

图3.32 2006年印度主要进出口商品比较(单位:百万美元)114

图3.33 1974~2007年中国与巴西贸易总规模(单位:万美元)120

图3.34 2003~2007年中巴经济规模比较(单位:10亿美元)121

图3.35 2003~2007年中巴人均GDP比较(单位:美元)121

图3.36 2007年中巴主要经济变量占GDP的比重比较(单位:%)122

图3.37 2000~2006年巴西GDP构成(单位:%)123

图3.38 2006年中巴GDP构成比较(单位:%)123

图3.39 巴西汽车零配件行业各国外资持股比重(单位:%)131

图3.40 2006年金砖四国GDP构成比较(单位:%)134

图3.41 2007年金砖四国主要经济变量占GDP的比重比较(单位:%)135

图4.1 2006年俄罗斯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153

图4.2 2006年俄罗斯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占比(单位:%)153

图4.3 2007年俄罗斯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情况(单位:亿美元,%)154

图4.4 2006年中国在俄罗斯主要商品进口中的比重(单位:%)159

图4.5 1999~2006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情况(单位:百万吨,%)161

图4.6 1992~2008年俄罗斯人均GDP变化趋势(单位:美元)165

图4.7 1990~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单位:万辆)166

图4.8 中俄重新审视武器贸易170

图4.9 1990~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177

图4.10 2006年印度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单位:%)178

图4.11 2006年印度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所占比重(单位:%)180

图4.12 2006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10大类商品中国所占比重(单位:%)184

图4.13 中国和印度经济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的趋势(单位:%)188

图4.14 世界各国货物贸易中非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变化趋势(单位:%)189

图4.15 2005~2030年中印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单位:%)189

图4.16 2005~2030年中印进口占世界进口的份额(单位:%)190

图4.17 2004~2030年世界主要国家煤耗(单位:千万亿BTU)191

图4.18 1980~2030年中印经济平均增长率(单位:%)192

图4.19 2007年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入选“亚太财经领袖”人数198

图4.20 1992~2008年中国平均关税水平变化(单位:%)202

图4.21 2006年中印经商容易度比较(在全球的排名)202

图4.22 2007年中国前10位进口来源地206

图4.23 1974~2007年中国与巴西贸易总规模(单位:万美元)207

图4.24 1974~2007年中国与巴西贸易状况(单位:万美元)207

图4.25 2006年巴西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208

图4.26 2006年巴西主要出口伙伴所占份额(单位:%)208

图4.27 2006年巴西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209

图4.28 2006年巴西主要进口来源地所占份额(单位:%)209

图4.29 2007年巴西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单位,百万美元,%)211

图4.30 2007年巴西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单位,百万美元,%)215

图4.31 2006年中巴经商容易度比较217

图5.1 1948~2007年GATT/WTO收到RTA生效通知(单位:个)222

图5.2 金砖四国面向发展的区域经贸合作236

图6.1 WTO多边贸易协议/协定构成276

图6.2 WTO争端解决程序277

图6.3 WTO组织结构278

图6.4 俄罗斯萨哈林1号参与各方所占股份(单位:%)284

图6.5 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IMF中所占份额情况289

图6.6 2007年金砖四国的货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单位:%)292

图6.7 2007年拉美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单位:%)293

图6.8 2006~2007年卢布升值幅度(单位:%)293

图6.9 2006年1月~2007年6月金砖四国的国际收支盈余占GDP的比重(单位:%)295

图6.10 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投票权情况297

图6.11 2007年主要国家经济规模(单位:亿美元,美元)298

图6.12 2000~2050年金砖四国经济规模及预测(单位:10亿美元)298

图6.13 2007年金砖四国的CPI涨幅(单位:%)300

图6.14 金砖四国在IMF机制下的合作构想301

图6.15 世界银行组织架构306

图6.16 世界银行对中国的战略:结果链310

图6.17 1993~2006年世界银行对俄罗斯的承诺贷款及实际贷款额(单位:亿美元)311

图6.18 世界银行对印度的援助战略312

图6.19 2004~2007年世界银行对巴西的援助战略(CAS)313

图6.20 金砖四国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合作构想319

图7.1 2015年度世界粮食名义价格预测(单位:美元/吨)326

图7.2 金砖四国的经贸合作机制333

图7.3 金砖四国经贸合作机制在双边层次的实施336

图7.4 面向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339

图7.5 金砖四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340

图7.6 建立世界经济新规则规范国家干预国际金融市场行为345

表40

表2.1 非合作博弈的分类(一)40

表2.2 非合作博弈的分类(二)40

表2.3 中俄合作博弈模型45

表2.4 边境与边境区合作49

表2.5 区域经济合作的效应59

表2.6 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60

表3.1 2001~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78

表3.2 更趋开放的印度经济85

表3.3 2007年中俄前10大出口市场94

表3.4 2007年中俄前10大进口来源地95

表3.5 2007年中印前10大出口市场110

表3.6 2007年中印前10大进口来源地111

表3.7 2007年中巴前10大出口市场124

表3.8 2007年中巴前10大进口来源地125

表3.9 2007年巴西10大出口商品类别126

表3.10 2007年巴西10大进口商品类别127

表3.11 2002~2006年中、俄、印、巴四国之间的CS指数136

表3.12 2002~2006年中、俄、印、巴四国之间的CC指数136

表3.13 2002~2006年中、俄、印、巴四国之间的CI指数137

表3.14 2002~2006年中国与俄、印、巴之间的CSm指数138

表3.15 2002~2006年中国与俄、印、巴之间的CCm指数138

表3.16 2002~2006年中国与俄、印、巴之间的CIm指数138

表3.17 2002~2006年中国与俄、印、巴之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139

表4.1 2005~2006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154

表4.2 2005~2006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156

表4.3 2006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10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157

表4.4 1999~2006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情况161

表4.5 中印经贸关系的“政冷则经冷、政热则经热”特点172

表4.6 中印、中俄政治关系对经贸关系的影响程度173

表4.7 1988~2008年中印政经互动情况174

表4.8 1990~2007年中印两国贸易状况176

表4.9 2005~2006年印度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178

表4.10 2005~2006年印度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180

表4.11 2006年印度5大类进出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182

表4.12 2006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10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185

表4.13 中印各产品平均约束税率200

表4.14 2005~2006年巴西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210

表4.15 2005~2006年巴西从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211

表4.16 2006年巴西从中国进口10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213

表4.17 巴西农业及矿产资源状况215

表5.1 中国参与区域经贸合作的情况224

表5.2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CGE模型分析结果225

表5.3 截至2007年印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情况229

表5.4 印度的区域经贸合作布局230

表5.5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贸合作机制240

表6.1 俄罗斯入世进展情况281

表6.2 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份额及投票权情况289

表7.1 金砖四国之间现有合作机制330

专栏196

专栏4.1 亚洲国家布局196

专栏5.1 印度签订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257

专栏6.1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职能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