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民资格与正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建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56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公民权-研究;正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民资格与正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公民资格与正义1
一、公民资格理论的曾经兴盛、衰落及其在当代的重新兴起1
二、本书主题与核心概念4
三、研究动机和意义14
四、文献综述16
五、方法论和结构安排26
第一章 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考察29
第一节 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30
1.1.1 古代希腊城邦中的公民资格30
1.1.2 罗马帝国——公民资格涵义的第一次转换31
1.1.3 中世纪城市和城邦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民资格涵义的变迁33
1.1.4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公民资格34
第二节 公民共和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37
1.2.1 “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以及公民美德至上37
1.2.2 积极自由和积极公民40
1.2.3 个体和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42
1.2.4 公共善的优先性44
第三节 古典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46
1.3.1 “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以及个体权利至上47
1.3.2 消极自由和消极公民50
1.3.3 “理性人”的人性假设以及自治个体为基础的公民普遍平等52
1.3.4 正当优先于善55
小结57
第二章 公民资格与社会正义58
第一节 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局限59
2.1.1 资本主义对公民资格平等性的双重影响59
2.1.2 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正义局限61
2.1.3 公民资格的权利构成以及不同的公民资格权利对平等的不同影响64
第二节 公民资格:证成正义原则的前提69
2.2.1 正义价值的优先性以及社会正义的主题69
2.2.2 社会正义的核心:公平程序的建构71
2.2.3 公平程序得以建构的前提: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73
第三节 公民资格的社会权利与正义79
2.3.1 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将选择何种正义原则80
2.3.2 作为公平的正义之恰当内涵:民主的平等83
2.3.3 民主平等精神的集中体现:差别原则及其社会权利关照87
2.3.4 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相互支持95
小结98
第三章 罗尔斯式的公民自我与社群关系之争论101
第一节 道义论的自我和构成性的自我103
3.1.1 道义论的自我观念103
3.1.2 罗尔斯的自我观念106
3.1.3 罗尔斯自我观念的困境108
3.1.4 社群主义构成性的自我112
第二节 情感性的社群和构成性的社群117
3.2.1 自主的优先性和情感性社群118
3.2.2 构成性社群以及罗尔斯理论的悖论120
3.2.3 稳定的社群如何维系:正义的制度抑或公民德行126
第三节 评析与反思:公民资格的正义理论与正义实践129
3.3.1 罗尔斯正义论中公民资格观念的不足130
3.3.2 社群的当代价值132
3.3.3 公民资格的正义实践136
小结139
第四章 公民资格与政治正义141
第一节 政治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适用范围的转换142
4.1.1 政治人的观念和公平合作体系的社会观念143
4.1.2 当代社会正义秩序的主题:道德多元和社会团结148
4.1.3 政治正义:解决多元社会正义秩序难题的基础150
第二节 证成政治正义的关键: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155
4.2.1 公共理性及其内涵155
4.2.2 民主的公民资格:互惠性和主体间性160
4.2.3 民主公民的能力165
第三节 审议民主与公民品德166
4.3.1 宪政民主模式的不足167
4.3.2 审议民主的基本精神169
4.3.3 审议民主模式下的公民品德171
4.3.4 公共理性公民资格的功能174
小结178
第五章 公民资格与文化正义:兼论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180
第一节 弱势文化群体的权利呼吁: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政治183
5.1.1 对公共理性单一性和不完整性的质疑184
5.1.2 实质平等的呼声:普遍性公民资格能否带来实践中的平等187
5.1.3 超越差异的普遍政治是否是消除社会不正义的最佳方式190
第二节 弱势文化群体实质平等要求的进一步表达:差异与肯认194
5.2.1 个体认同与族群认同195
5.2.2 平等肯认及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198
5.2.3 文化平等与公共交往201
第三节 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与正义204
5.3.1 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205
5.3.2 文化权利与正义208
5.3.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团结212
5.3.4 多民族国家可能的团结基础217
小结22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资格与正义223
第一节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人性论基础评析225
6.1.1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各流派的论争及存在的主要悖论225
6.1.2 主要悖论评析229
6.1.3 超越对立和纷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完整意义的公民资格230
第二节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中的正义应然之哲学反思235
6.2.1 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之普遍平等的正义意蕴236
6.2.2 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普遍平等的正义诉求之局限及根源探析240
6.2.3 社群主义正义诉求的得失245
6.2.4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理论之差异正义内涵辨析246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与社会和谐250
6.3.1 转型期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双重特征251
6.3.2 多正义维度辩证统一的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254
6.3.3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建设与社会和谐260
结束语265
参考文献267
后记284